近日,生態環境部已批準《水質 6種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的測定 液相色譜-三重四極桿質譜法》 (HJ 1242—2022,以下簡稱“水質標準”)《土壤和沉積物 20 種多溴聯苯的測定 氣相色譜-高分辨質譜法》 (HJ 1243—2022,以下簡稱“土壤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技術規范》 (HJ 91.2—2022部分代替 HJ/T 91—2002,以下簡稱“地表水標準”)等三項標準為國家生態環境標準。
上述標準依次規定了測定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海水中6種鄰苯二甲酸酯類(PAEs)化合物,土壤和沉積物中20種多溴聯苯(PBBs)以及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的布點與采樣、監測項目與分析方法等內容在實際監測工作中的具體要求。
據了解,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和多溴聯苯屬新污染物,其危害不容小覷。新標準的發布充分發揮了監測工作在新污染物治理的支撐作用。
業內專家介紹:“PAEs是一種典型的環境雌激素,屬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近年來主要作為塑料工業中的增塑劑和軟化劑被廣泛使用,隨后進入環境對生物體產生多種危害,如生殖機能下降或導致異常生理現象、降低生物體免疫力并誘發腫瘤、影響神經系統發育等。”
PBBs則是一類曾被廣泛使用在家具、電子等產品中的溴代阻燃劑,阻燃效率高、價格低廉。這類化學物質具有半揮發性,會從添加過的產品中緩慢釋放,并且能夠遠距離遷移,土壤中的多溴聯苯分解速度很慢,通常需要數年。
一旦進入人體,PBBs會在脂肪、肝臟、血液特別是母乳等組織中蓄積。在我國南方一些電子垃圾拆解區,研究人員已從空氣、土壤、禽蛋、頭發中檢測到了PBBs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已有相關研究發現,孕婦接觸多溴聯苯醚(聯苯醚混合物)會損害孩子的智力,導致孩子智商降低。
據資料顯示,對動物來說,每天0.5mg/kg和每天0.15mg/kg的無可見左右劑量下都可能誘發癌癥,國際癌癥機構已經將六溴聯苯列為潛在人體致癌物。此次土壤標準中,一至十溴代聯苯的方法檢出限為0.01μg/kg~0.1μg/kg,測定下限為0.04μg/kg~0.4μg/kg。
此次標準的發布呼應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明確提出的“到2025年,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顯增強”,以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的“要加強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
“PAEs和PBBs符合新污染物中‘環境內分泌干擾物(EDCs)’的范疇,且具有生物毒性、環境持久性、生物累積性等特征。此次標準發布充分發揮出監測工作在新污染物治理中的支撐作用。”上述專家認為。
三項標準中,水質標準和土壤標準為首次發布。而地表水標準是對《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 91—2002)中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技術部分的修訂。這一標準首次發布于2002年,原標準起草單位為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本次為20年來第一次修訂。
地表水標準起草單位加入了江蘇省南京環境監測中心、河南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遼寧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內蒙古自治區環境監測總站、甘肅省環境監測中心站,覆蓋了全國不同地域的地方監測中心,內容更加客觀全面。
內容方面,地表水標準明確了地表水總磷監測現場前處理方法;給出了采樣現場記錄要求;刪除了流域監測;修改適用范圍為江河、湖泊、水庫和渠道等地表水的水環境質量手工監測。
地表水標準于2022年8月1日起實施,水質和土壤標準2022年11月1日起實施。
主管:大連市生態環境局
主辦:大連市生態環境事務服務中心
2024年6月5日,生態環境部在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上,正式發布《2023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用全面翔實準確的監測數據客觀反映了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及變化情況,全方位展示了2023年全國生......
通常,礦物結合態有機碳的累積水平被認為受到其比表面積和吸附位點等物理化學性質的限制。微生物殘體是礦物結合態有機碳的主要組成物質,其形成和積累與微生物代謝過程緊密相關。然而,微生物代謝能力如何調控礦物結......
2024年5月17日,《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生效二十周年之際,第十八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論壇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第十八屆POPs論壇)在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召開。本次論壇設有大會報告......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的科研團隊近日在干旱區綠洲農田土壤碳庫與養分儲量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該研究不僅揭示了荒漠開墾后農田土壤碳庫和養分庫在長期耕作措施下的變化模式,還提出了促進綠洲農業可......
互花米草是原產于北美大西洋沿岸的草本植物,近年來迅速入侵中國海岸線。其中,約93%的入侵區域為泥灘地。通常認為,互花米草入侵對濱海濕地造成負面影響,但對土壤有機碳儲量的影響尚不明朗。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
近日,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態恢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育課題組,以西南干旱河谷沿緯度梯度(23.2–32.3°N)分布的自然灌叢作為研究對象,探索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化學計量的緯度分布格局。相關研究成果發表......
我國西南喀斯特地區石漠化治理與生態恢復成效顯著,但是該區人口壓力較大,經過幾十年保育恢復的生態系統仍面臨被再次開墾利用和土壤退化的風險。土地利用變化會對土壤微食物網產生強烈影響,以往研究通常采用時空替......
區分植物源和微生物源有機碳是確定土壤有機碳庫形成的關鍵。在施肥的農田生態系統中,土壤有機碳的形成、周轉和積累受肥料類型和土壤微生物及其相互作用的調控。不同肥料投入有可能改變土壤微生物對其利用策略,從而......
為進一步有效推進廣東省地球關鍵帶(土壤)污染歸趨與風險防控實驗室(一期)建設,提升土壤、地下水污染物環境歸趨與風險防控能力,廣東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擬購置一批實驗建設有關的設備,開展土壤、地下水等環境介質......
新年伊始,隨著全國各地兩會密集召開,各地的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也相繼出爐。記者梳理發現,截至2月18日,共有27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布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各地依據當地經濟發展潛力等因素,錨定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