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周集中研究組發現氣候暖化背景下微生物活動對永久凍土帶土壤碳庫的重要影響。相關成果發布于《自然—氣候變化》。
整個北半球土壤有機碳總量的一半富集在北極地區,其原因是氣溫較低導致微生物對永久凍土帶土壤有機碳的分解緩慢,有利于有機碳的積累。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近幾十年來北極地區出現了明顯的升溫,形成微生物活動加劇,使得土壤有機碳大量轉化為二氧化碳,產生更嚴重的溫室效應,其生態后果常被提起,但機理一直未能厘清。
周集中課題組與國外合作,首次利用基因芯片、高通量測序等多種宏基因組技術,對所獲取的北極土壤樣品進行了分析。他們發現土壤微生物對氣候暖化極為敏感,一年半左右的短期升溫即可引起微生物活動加劇,土壤呼吸增強,使得土壤有機碳凈流失。
科研人員指出,這一發現證明了永久凍土帶土壤微生物對升溫的高靈敏度,說明氣候暖化對永久凍土帶的脆弱生態系統可形成顯著的不利影響。這一重要發現不僅揭示了微生物響應氣候暖化的分子機制,而且對于預測生態系統對環境變化的響應規律和生態保護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近日,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成都生物所)科研團隊以天然林、人工林、灌叢和農田四種土地利用類型的土壤為研究對象,探討青藏高原東南緣亞高山生態系統土地利用類型變化對土壤碳組分、碳循環酶基因和相......
近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劉占鋒團隊和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研究員許涵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旗艦項目等項目的資助下,研究發現熱帶山地雨林土壤微生物殘體碳空......
根際微生物在保護植物健康、提高植物生產力和次生代謝產物積累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植物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構建過程一直是人們研究的熱點問題。非生物因素,如土壤理化特性和氣候因素,以及生物因素,包括植物種類、......
近日,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恢復生態學任務團隊發現土壤深度調控熱帶森林微生物殘體碳對氮添加方式的響應。相關研究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環境管理雜志》(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
土壤微生物作為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分解者,是植被變化過程中重要的生物參與者,在土壤質量改善、植物生產力調節和生態系統穩定性維持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其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樣性和組成等分布模式及構建過程(確定或......
凍融現象在寒帶和溫帶森林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而氣候變暖加劇使凍融現象變得更加頻繁。土壤微生物在受到外界干擾時對維持生態系統穩定發揮重要作用,關于凍融循環的響應過程卻知之甚少,對不同強度、不同階段凍融作......
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長期植稻過程中形成了特殊的人工濕地土壤,即水稻土。相比于旱地土,水稻土具有特殊的氧化還原過程,土壤中的有機質可以支撐更多的微生物生物量,然而,該現象的內在機制仍缺乏系統闡釋。中國科學院......
近年來,研究表明,不同的微生物類群,特別是細菌和真菌,在全球范圍內表現出不同的緯度、縱向和海拔多樣性分布格局,而關于荒漠生態系統的生物地理格局的研究有待提升。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李玉強團隊......
凍融現象在寒帶和溫帶森林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而氣候變暖加劇使凍融現象變得更加頻繁。土壤微生物在受到外界干擾時對維持生態系統穩定發揮重要作用,關于凍融循環的響應過程卻知之甚少,對不同強度、不同階段凍融作......
青藏高原是地球的“第三極”,正經歷著氮沉降急劇增加和降水變化的生態影響過程。高寒草甸約占青藏高原面積的35%,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植被類型之一。雖然氮沉降和降水的變化會引起植物組成和多樣性的變化,但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