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07-24 17:52 原文鏈接: 胃癌篩查新方法

      代謝生物標志物有望解碼胃癌(GC)的表型,并為胃癌診斷和預后提供高性能血液檢測。

      2023年7月17日,浙江省腫瘤醫院程向東、袁莉和上海交通大學錢昆共同通訊在Gut(IF=25)在線發表了題為“Efficient plasma metabolic fingerprinting as a novel tool for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a large-scale, multicentre study”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旨在建立基于血漿代謝信息的胃癌診斷和預后模型。

      為了驗證血液代謝物在GC診斷和預后中的價值,該研究開展了一項大規模、多中心、前瞻性驗證的回顧性研究,并使用納米顆粒增強激光解吸/電離-質譜技術記錄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GC特異性血漿代謝指紋(PMFs)隊列,并構建了由21個代謝物組成的胃癌診斷模型,其在驗證集中的AUC值達到0.907-0.940,并在264例前瞻性隊列中得到了有效的驗證(AUC:0.855-0.918)。該研究初步建立基于PMFs的GC診斷和預后模型,并試圖構建具有理想性能的代謝面板,以實現廣泛的臨床應用。

      根據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的最新數據,胃癌(GC)是全球第五大常見惡性腫瘤和第四大癌癥相關死亡原因,每年導致約200萬胃癌新病例和約80萬胃癌相關死亡。重要的是,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可以有效降低胃癌的高死亡率。早期胃癌患者的5年總生存率(OS)可超過90%,而伴有局部或遠處轉移的晚期胃癌患者的5年總生存率可降至5%-30%。然而,目前胃癌的診斷依賴于復雜的胃鏡檢查和經驗豐富的醫生,影響了其大規模應用,特別是在資源有限的地區。因此,即使在美國,超過60%的胃癌患者在診斷時已發生局部或遠處轉移。因此,新興的基于生物標志物的血液檢測方法具有操作簡單、易于解釋等優點,有望使GC的早期診斷走向大規模應用。

      癌癥生物標志物的選擇是血液檢測診斷的核心,同時考慮細胞生物標志物(如循環腫瘤細胞和癌癥外泌體)和分子生物標志物(核酸、蛋白質和代謝物)。雖然細胞生物標志物已經取得了進展,但在臨床環境中廣泛使用的許多生物標志物都是以其穩定性而聞名的分子生物標志物。此外,與上游的核酸、蛋白質等分子生物標志物相比,作為下游分子生物標志物的小代謝物(分子量(MW)<1000Da)直接揭示了癌癥的表型。值得注意的是,在小規模的初步隊列中,可用代謝物作為GC生物標志物仍然非常有限(69-600)。因此,代謝生物標志物的面板是有需求的,它應該建立在一個設計的GC隊列上,在診斷和預后方面都具有多種功能。

      目前,質譜(MS)是高通量檢測和分析小型代謝物的主要工具,具有鑒定能力,通過測量代謝物及其片段的質量電荷比(m/z),分辨率為~ppm。然而,傳統的生物樣品質譜分析通常需要液相/氣相色譜法對代謝物進行富集和純化,以提高特異性和敏感性,影響分析速度和分析能力。在這方面,納米顆粒增強激光解吸/電離-質譜(NPELDI-MS)依賴于特定結構的納米顆粒在固相中選擇性識別和捕獲代謝物,作為液相/氣相色譜法的一種有希望的替代方法。

      該研究進行了一項大規模、多中心的研究,包括來自7個中心的1944名回顧性隊列參與者和264名前瞻性隊列參與者。通過對納米粒子增強激光解吸/電離-質譜(NPELDI-MS)獲得的血漿代謝指紋(PMFs)進行機器學習和Cox回歸,在回顧性隊列中進行診斷和預后模型的發現和驗證階段。此外,通過NPELDI-MS和超高效液相色譜-MS (UPLC-MS)在前瞻性隊列中驗證了所建立的診斷模型。

      該研究開展了一項大規模、多中心、前瞻性驗證的回顧性研究,并使用納米顆粒增強激光解吸/電離-質譜技術記錄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GC特異性血漿代謝指紋(PMFs)隊列,并構建了由21個代謝物組成的胃癌診斷模型,其在驗證集中的AUC值達到0.907-0.940,并在264例前瞻性隊列中得到了有效的驗證(AUC:0.855-0.918)。總之,該研究結果表明,外周血血漿代謝物可作為早期檢測胃癌的生物標志物,為胃癌患者早期接受根治性手術和改善生存預后提供了機會。

      浙江省腫瘤醫院胃外科程向東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錢昆教授和中西醫結合科袁莉副主任醫師為通訊作者,胃外科徐志遠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黃議達博士和胃外科胡燦博士為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消化道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浙江省上消化道腫瘤防控與診治重點實驗室等的經費支持。研究特別感謝浙江省腫瘤醫院隨訪室為該研究提供的支持和幫助。

    相關文章

    研究揭示:低鈉鹽或可降低胃癌風險

    近日,由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田懋一教授團隊與南昌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尹學珺教授團隊聯合完成的一項科研課題被國際期刊《BMC醫學》在線發表。審稿專家指出,盡管當前研究數據尚未達到統計學顯著性,但如果延......

    安捷倫胃腺癌或胃食管結合部(GEJ)癌伴隨診斷檢測產品獲得歐盟IVDR認證

    PD-L1檢測試劑盒(免疫組織化學法)PD-L1IHC22C3pharmDx獲得歐洲認證,為胃腺癌或GEJ癌患者接受KEYTRUDA?治療提供有力支持2025年4月21日,北京——安捷倫科技公司近日宣......

    PGT技術助90個家庭撕下癌癥標簽

    2015年,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下稱中信湘雅)成功阻斷一例視網膜母細胞瘤(RB1基因突變)的遺傳傳遞,誕生了我國首個“無癌寶寶”。十年過去,“無癌寶寶”健康狀況如何?這項技術又有哪些新進展?4......

    研究發現每年癌癥病例的5%與常用CT有關

    計算機斷層掃描(CT)產生的輻射可能導致罹患肺癌、乳腺癌和其他癌癥,嬰兒風險增加10倍。據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最新研究,每年CT導致的癌癥約占所有癌癥病例的5%。該研究警告,應避免過度......

    Nature:神經元能刺激胃癌,促進癌細胞生長和擴散

    研究人員發現,胃癌與附近的感覺神經建立電連接,并利用這些惡性回路刺激癌癥的生長和擴散。這是第一次發現神經和大腦外的癌癥之間存在電接觸,這增加了許多其他癌癥通過建立類似聯系而發展的可能性。這項研究公布在......

    抑制胃癌腫瘤生長有了新方向

    南通大學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支小飛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團隊的合作研究證明了胃癌細胞與感覺神經元之間存在功能性神經元回路,并發現通過使用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受體拮抗劑,可以使腫瘤細胞與神經元......

    腫瘤登記:癌癥防治的基石

    最近,《柳葉刀》發表社論文章指出,當前全球癌癥防治中存在著巨大的不平等,迫切需要相應的數據用于制訂癌癥防控計劃,腫瘤登記相關的真實世界數據因此變得至關重要。腫瘤登記是衡量一個國家癌癥負擔的金標準,能幫......

    美公共衛生局局長:飲酒增加至少7種癌癥風險

    美國公共衛生局局長維韋克·穆爾蒂3日警告說,飲酒與癌癥之間有直接關聯,會增加至少7種癌癥發生風險,應提高人們對飲酒危害的認識。穆爾蒂當天發布關于酒精與患癌風險的建議,包括在含酒精飲品的標簽上標注致癌風......

    北大教授團隊研究用植物攻克

    癌癥作為致死率較高的疾病之一,一直是人類亟待攻克的難題。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杜鵬教授和團隊,提出利用植物中的一種蛋白,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從而實現對惡性腫瘤的廣譜抗性。這種跨物種基因工程技術,為人類治療......

    線上講座:腫瘤代謝流強勢出擊–深度剖析果糖代謝如何影響癌癥進程

    代謝重編程作為癌癥的一個顯著特征,體現在腫瘤對營養物質利用方式的改變上,這種變化有助于其無節制地生長和存活。過去幾十年,癌癥代謝研究主要聚焦于葡萄糖,特別是著名的Warburg效應,即癌細胞即便在有氧......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