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不同物種間進行著廣泛的生物大分子交流,包括蛋白、DNA和RNA等(Zhao and Guo, 2019)。近年來,由跨界傳遞的small RNA(sRNA)介導的RNA沉默(RNA silencing or RNA interference,RNAi)受到了廣泛關注。
RNAi是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的保守機制。研究表明,sRNA在植物-病原菌間進行雙向傳遞,并在受體細胞中發揮作用 (Hua et al., 2018)。一方面,植物將自身保守的sRNA傳遞到病原菌細胞抑制致病基因表達,影響致病性;另一方面,病原菌釋放sRNA效應子,利用宿主RNAi系統影響抗性途徑,抑制宿主免疫 (Zhao and Guo, 2022; Zhu et al, 2022)。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郭惠珊團隊以棉花黃萎病為研究對象,在國際上首次報道了植物-真菌跨界抗病RNAi。團隊發現,棉花傳遞自身保守的microRNA(miRNA)到致病菌大麗輪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細胞內,剪切并降解致病基因,減低黃萎病病癥(Zhang et al., 2016)。最近,郭惠珊團隊發現大麗輪枝菌產生大量來源于rRNA的sRNA,其中一條24-nt sRNA——VdrsR-1被分泌到宿主植物細胞,并特異的與植物AGO1蛋白結合靶向植物miR157d的前體MIR157d。意外的是,VdrsR-1靶向MIR157d提高了miR157d的積累,miR157d靶標基因SPL13A/B表達受到抑制,延遲了宿主植物營養生長到開花的轉變。
利用輪枝菌侵染AGO1轉基因擬南芥,并對宿主AGO1蛋白結合的sRNA進行測序分析發現,大量輪枝菌sRNA進入宿主細胞并與AGO1蛋白結合。靶標基因預測表明,這些sRNA不僅能夠靶向與宿主免疫相關的基因,還影響了與植物生長發育相關的途徑。
進一步分析發現,來源于大麗輪枝菌rRNA的24-nt sRNA——VdrsR-1能夠靶向miR157d的前體MIR157d。Northern blot結果顯示,大麗輪枝菌rRNA產生大量不同長度的sRNA;RT-PCR實驗證實,24-nt的VdrsR-1被分泌到宿主細胞并特異的與植物AGO1蛋白結合。
一般來說,植物sRNA靶向并剪切靶標基因mRNA,剪切片段隨后會被降解。為了驗證MIR157d是否為跨界sRNA VdrsR-1的靶標,利用RT-qPCR檢測發現:與對照植物相比,輪枝菌侵染的擬南芥中MIR157d的積累量降低。意外的是,miR157d成熟體積累量升高,對應的靶標基因SPL13A/B積累量降低。以上結果表明,輪枝菌跨界sRNA VdrsR-1靶向MIR157d,但并不是降解MIR157d,而是促進其加工,提高了miR157d的積累。
利用煙草瞬時表達系統,進一步證明了VdrsR-1和MIR157d共同表達提高了miR157d成熟體的積累量;而VdrsR-1與MIR157dm(突變了VdrsR-1的作用靶點)共同表達,不會提高miR157d積累量;VdrsR-1與MIR157dasR-1(MIR157d前體中miR157d序列替換為asR-1),同樣能促進asR-1的積累。以上結果進一步證明:MIR157d是真菌跨界VdrsR-1的靶標基因。VdrsR-1靶向MIR157d促進miR157d成熟體積累,其促進作用與miR157d成熟體序列不相關,可能與MIR157d高級結構相關。
前期研究報道,miR156/157家族miRNA調控植物從幼苗到成苗以及開花的轉換過程。對大麗輪枝菌侵染植物的表型觀察發現,大麗輪枝菌侵染擬南芥抑制植物生長發育,推遲了植物開花時間。利用VIGS技術在擬南芥中高表達VdrsR-1,發現與對照組相比,高表達VdrsR-1開花時間明顯延遲。以上結果證實,真菌跨界VdrsR-1進入植物AGO1蛋白,調控MIR157d-miR157d-SPL13A/B模塊,延長植物營養生長階段,推遲植物開花。
以上研究受到國家自然基金委國際合作項目、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以及中國科學院先導培育項目支持。研究成果發表于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雜志,郭惠珊研究組博士研究生張博森為論文第一作者,趙建華副研究員和郭惠珊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河北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李穎超參與了該論文的研究。
盡管人工智能(AI)領域已經取得了顯著突破,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智能水平,但它們仍然依賴于20世紀50年代奠定計算基礎的硅基硬件。假如人們能夠擺脫傳統束縛,創造出由生物材料構成的計算機,那將會是怎樣的一......
盡管人工智能(AI)領域已經取得了顯著突破,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智能水平,但它們仍然依賴于20世紀50年代奠定計算基礎的硅基硬件。假如人們能夠擺脫傳統束縛,創造出由生物材料構成的計算機,那將會是怎樣的一......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晁彥杰研究組在《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RNAinteractomeofhypervirulentKlebsiellap......
由奧地利維也納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成功開發出一種具有更高化學反應性和光敏性的RNA構建模塊,其可以顯著縮短用于生物技術和醫學研究的RNA芯片的生產時間。這些芯片的生產時間可縮短一半,效率提高7倍。該......
前不久浙江德清鄧女士因家中蘋果上長出白色蘑菇收到中國 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真菌多樣性與分子進化課題組研究人員求購私信一事引發網友的廣泛關注不少人依舊好奇這株跨越2000多公里的傳奇“蘑菇”如......
從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李偉研究員與周琪研究員團隊開發的逆轉座子基因工程新技術,首次實現以RNA為媒介的基因精準寫入,有望為遺傳病、腫瘤等疾病帶來更高效、更安全、更低成本的全新治療方式,為新一......
基因組DNA是生命的藍圖,對基因組DNA實現任意尺度的精準操作代表對生命藍圖進行修改繪制的底層能力,是基因工程技術發展的核心。以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為代表的技術進步實現了基因組單堿基和短序列尺度的......
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李偉研究員與周琪研究員團隊開發的逆轉座子基因工程新技術,首次實現以RNA為媒介的基因精準寫入,有望為遺傳病、腫瘤等疾病帶來更高效、更安全、更低成本的全新治療方式......
6月18日,AscidianTherapeutics宣布與羅氏(Roche)達成一項總額高達約18億美元的研究合作與許可協議,將共同發現和開發針對神經系統疾病的RNA外顯子編輯療法。根據協議,Asci......
華東理工大學藥學院、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光遺傳學與合成生物學交叉學科研究中心教授楊弋、朱麟勇,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任艾明課題組聯合,在熒光RNA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為進一步理解和探索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