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是傳承人類文明、薈萃科學發現、引領科技發展的重要載體,是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批優秀期刊躋身世界一流陣營,越來越多優秀成果在中國品牌期刊發表,堅持“四個面向”凝聚科研攻關力量……近年來,我國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體系,取得顯著成效,將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提供重要支撐。
跨越式發展 一批優秀期刊躋身世界一流陣營
《園藝研究》登頂學科榜首,《國家科學評論》《光:科學與應用》《鎂合金學報》《畜牧與生物技術》位居學科前三,《細胞研究》影響因子超過20,進入全球百強,連續十年蟬聯生命科學領域亞洲第一。
這是近年來我國科技期刊辦刊質量與國際影響力快速提升的縮影。
長期以來,我國科技期刊整體而言多而不強,國際顯示度偏低,與國家科技實力和科研產出水平相比存在較大差距。與此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全球科技傳播體系加速重塑,也為我國高水平科技期刊建設提供了良好機遇。
2019年,中國科協等七部門聯合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遴選22種領軍期刊及228種后備梯隊重點建設,同時每年支持創辦30種高起點新刊,建立動態監測、專家點評、培訓交流等各項機制,對標世界一流水平,推動期刊跨越式發展。
目前,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入選期刊已有29種期刊學科排名進入國際前10%、12種進入前5%、8種期刊進入學科排名前5,還有24種高起點新刊成功創刊,覆蓋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能源材料、生物醫藥等多個前沿熱點領域。
“擁有一批國際一流的科技期刊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傳播平臺是科技強國的重要標志之一。我國飛速增長的學術產出為辦出中國品牌的一流期刊增強了底氣。”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專家委員會主任楊衛院士說。
薈萃科學發現 越來越多優秀成果在中國品牌期刊發表
2020年2月,《細胞研究》發表了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與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的重要研究成果,這是全球第一個發表在同行評審的期刊上的針對抗新冠病毒候選藥物篩選的實驗性研究成果,目前已有超過120萬次的瀏覽量。
“2018年之前我們很少能搶發到如此受關注的熱點研究成果。”《細胞研究》編輯部主任程磊說,《細胞研究》采取了專業科學編輯負責制的運作方式,科學編輯的核心工作是和科學家進行順暢的學術溝通,為作者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從而吸引到優秀的稿件。
能否爭取到高水平成果的首發權,是科技期刊質量和影響力的直接體現。近年來,我國一批期刊在辦刊理念、標準規范等方面快速與國際接軌,開放辦刊邁出堅實步伐,質量品質和傳播能力快速提升,以往大部分中國作者的國際科技論文發表在國外期刊上的狀況正在扭轉。
“西湖大學/復旦大學發現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新受體”“中國高超音速發動機‘突破美國研究遇到的瓶頸’”“研究發現低致死率非洲豬瘟基因II型自然變異流行株”“突破學術界和工業界傳統認知,解決聚氯乙烯生產中汞催化劑的流失和環境污染問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優秀科研成果在中國品牌期刊發表。
2020年,ESI頂尖論文全球排名前100的機構中,有78家機構在我國領軍期刊發文共計1965篇,較2019年增長39%。
引領科技發展 堅持“四個面向”凝聚科研攻關力量
高水平科技期刊擔負著引領科技發展的重要使命。“中國科技期刊要堅持‘四個面向’,以服務科技強國建設為根本。”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說。
《工程》通過數據挖掘和專家研判,遴選最新前沿交叉熱點,邀請相關領域的優秀科學家組稿。針對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以及全球氣候變化等重大問題,組織了“稀土永磁材料”“碳中和前沿研究”“清潔電力”等專題,引發相關領域的關注與探討。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國家科學評論》共發表20余篇相關文章,內容涉及新冠病毒演化、無癥狀傳播、新發地新冠肺炎疫情溯源等重要成果。其中,北京大學陸劍團隊關于新冠病毒進化的論文引發科學界和媒體熱議,被國外228家媒體報道321次,微博閱讀量超過7.1億次,討論5.5萬次。
與此同時,大量科技期刊組織發表了一系列中國本土特色研究成果,例如,“推進綠色鐵路工程建設,促進中國鐵路可持續發展”“我國蝗蟲綠色防控技術體系集成與應用”“南海北部海底滑坡相關災害分區”“‘橘生淮北則為枳’背后有玄機”等,對相關領域發展起到良好促進作用。
一、美國2025財年研發優先領域備忘錄以財年為周期,美國聯邦預算包括四個階段,分別是機構預算、白宮管理與預算辦公室(直接向總統負責的預算編制機構)審查、國會撥款和預算執行。其中前三個階段是預算編制工作......
4月1日至2日,2024年全國數據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是國家數據局正式掛牌后的首次全國數據工作會議。會議從著力健全基礎制度、釋放要素潛能、加快轉型賦能、促進科技創新、完善基礎設施、強化安全保障、推進......
承載人民的智慧和勇氣、展現中國的實力和夢想,是技術的杰作,更是創新的力量!走進大國重器的世界,是秦嶺站、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也是C919國產大飛機、中國天眼FAST;更是愛達·魔都號國產大型郵輪,它......
國科發才〔2024〕31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科技廳(委、局)、黨委宣傳部、科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黨委宣傳部、科協,黨中央有關部門,國務院有關部門、直屬機構,中央軍委科......
2023年天津市社會發展與農業領域科技項目擬立項項目名單公示各有關單位:根據《天津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經初審、形式審查、專家評審等程序,市科技局局長辦公會審議通過了2023年社會發展與農業領域科......
“實現教育、科技、人才協同融合發展的關鍵在人。”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該校在科技創新支撐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有組織地協調教學和科研等......
央視網消息:夏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季,眼下,全國上下搶農時,春耕備耕田間管理已全面展開。全國供銷總社:全力做好春耕農資供應今年,全國冬小麥面積保持穩定,目前長江中......
廣州市黃埔區、開發區產業園區發展協會發布《智慧園區設計和建設技術規范》、《云平臺服務創新評估指南》、《科技企業孵化器服務規范》三項團體標準。公告如下:各有關單位:根據協會團體標準制定工作管理辦法,現批......
因為“在頂刊上發論文需要太長時間”,美國內華達大學雷諾分校(UNR)工程學院院長埃里克·瓊斯選擇自己創辦一本期刊——《國際供應鏈技術雜志》(InternationalSupplyChainTechno......
關于擬對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終止的公示根據《江西省科技廳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贛科規〔2021〕3號)和《江西省科技廳科技計劃項目驗收(結題)工作實施細則》(贛科發計字〔2021〕39號)要求,擬終止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