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納米環柵晶體管是集成電路2納米及以下技術代的主要候選器件,但其在提高器件性能和可制造性等方面面臨著眾多挑戰。在2018年底舉辦的國際集成電路會議IEDM上,來自IMEC的Ryckaert博士將垂直納米器件的柵極長度及溝道與柵極相對位置的控制列為關鍵挑戰之一。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先導中心研究員朱慧瓏及其課題組從2016年起針對相關基礎器件和關鍵工藝開展了系統研究,提出并實現了世界上首個具有自對準柵極的疊層垂直納米環柵晶體管(Vertical Sandwich Gate-All-Around FETs或VSAFETs),獲得多項中、美發明ZL授權,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微電子器件領域期刊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上(DOI: 10.1109/LED.2019.2954537)。
朱慧瓏課題組系統地研發了一種原子層選擇性刻蝕鍺硅的方法,結合多層外延生長技術將此方法用于鍺硅/硅超晶格疊層的選擇性刻蝕,從而精確地控制納米晶體管溝道尺寸和有效柵長;首次研發出了垂直納米環柵晶體管的自對準高k金屬柵后柵工藝;其集成工藝與主流先進CMOS制程兼容。課題組最終制造出了柵長60納米、納米片厚度20納米的p型VSAFET。原型器件的SS、DIBL和電流開關比(Ion/Ioff)分別為86mV/dec、40mV和1.8×105。
該項目部分得到中科院集成電路創新研究院項目(Y7YC01X001)的資助。
左上:STEM頂視圖,用原子層選擇性刻蝕鍺硅的方法制作的直徑為10納米的納米線(左)和厚度為23納米的納米片(右);右上:具有自對準高k金屬柵的疊層垂直納米環柵晶體管(VSAFETs)的TEM截面圖(左)及HKMG局部放大圖(右);下:pVSAFETs器件的結構和I-V特性:器件結構示意圖(左),轉移特性曲線(中)和輸出特性曲線(右)
近日消息,瑞士和法國科學家攜手,開發出一種芯片上的納米“光鑷”,能以最小光功率捕獲、操縱和識別單個噬菌體,有望加速甚至改變基于噬菌體的療法,治療具有抗生素耐藥性的細菌感染。相關研究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
近日,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張瀟源課題組和南京理工大學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韓衛清課題組合作開發了一種具有微通道傳質-納米催化反應協同增效的二維化片層式催化劑,并對其在高級氧化水處理過程中的構效關系與傳質-催化......
鈣鈦礦材料具有光電性能優異、制備成本低的優點。與目前常見的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相比,鈣鈦礦發光二極管可以將色彩純度提升至少1倍。近年來,鈣鈦礦發光二極管的發光效率持續提升,但穩定性仍制約其應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高興發課題組等在納米毒理化學的理論設計方向取得了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抗菌納米藥物反向篩選的計算與實驗集成方案》(IntegratedComputationaland......
2024年1月15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科學中心陳西課題組在化學光遺傳領域取得新突破,開發出納米抗體型化學光遺傳平臺,其為光激活的小分子偶聯納米抗體二聚化系統(PANCID),用于時空分辨調控細胞進程......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吳正巖團隊,聯合山東濱州醫學院教授張桂龍和魏鵬飛,設計出一種核殼結構銅基納米復合材料。該復合材料具有腫瘤微環境響應的磁共振成像性能以及殺死腫瘤細胞......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吳正巖團隊,聯合山東濱州醫學院教授張桂龍和魏鵬飛,設計出一種核殼結構銅基納米復合材料。該復合材料具有腫瘤微環境響應的磁共振成像性能以及殺死腫瘤細胞......
01【導讀】將二氧化碳氣體捕獲后通過電催化CO2還原反應(eCO2RR)轉化為燃料、合成氣或酒精、可再生電力等增值產品,是建立可持續循環經濟和減少人為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具吸引力的途徑之一。對于具有成本要......
2023年12月11日,衡昇質譜(北京)儀器有限公司宣布與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以下簡稱“川大分測中心”)共建質譜實驗室。雙方將依托該共建實驗室,深耕元素標記與單納米顆粒領域研究,力爭取得更多科研成果......
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納米級二次離子質譜儀(Nano-SIMS)采購項目(招標編號:1069-234Z20233753)上海中世建設咨詢有限公司受招標人委托對下列產品及服務進行國際公開競爭性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