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百濟神州公司宣布,其自主研發的BTK抑制劑澤布替尼(英文商品名:BRUKINSA?,英文通用名zanubrutinib)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加速批準,用于治療既往接受過至少一項療法的套細胞淋巴瘤(MCL)患者。這標志著,澤布替尼成為迄今為止第一款完全由中國企業自主研發、在FDA獲準上市的抗癌新藥,實現中國原研新藥出海“零的突破”。同時,百濟神州已向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遞交了該藥物兩款適應癥的新藥上市申請,并均被納入優先審評通道,在國內獲批后,將在園區桑田島區域的小分子藥物生產基地進行生產。
完全持久抑制靶點,為全球淋巴瘤患者帶來新希望
淋巴瘤是一組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的統稱,是全球范圍內發病率增速最快的惡性腫瘤之一,據《柳葉刀》2018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淋巴系統惡性腫瘤全球發病人數約為45萬 。在目前已知的淋巴瘤70多個亞型中,套細胞淋巴瘤(MCL)侵襲性較強,中位生存期僅為三至四年 。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已處于疾病晚期,面臨著治療手段有限、預后不良的困境。
澤布替尼是一款新型強效BTK抑制劑,目前正作為單藥或與其他療法聯合用藥,在多種淋巴瘤治療中開展臨床試驗。數據顯示,在針對套細胞淋巴瘤的臨床試驗中,84%以上接受澤布替尼治療的患者達到了總體緩解。
澤布替尼獲得FDA批準是基于兩項臨床試驗的有效性數據,其中一項治療復發/難治性MCL患者的多中心的2期臨床試驗BGB-3111-206中,患者在接受澤布替尼治療后,總緩解率(ORR)達到84%,包括59%的完全緩解(CR),此項試驗的中位持續緩解時間(DOR)為19.5個月,中位隨訪時間為18.4個月。
這項關鍵性2期臨床研究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牽頭開展,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淋巴瘤科主任、大內科主任朱軍教授作為首席研究者,主持了本次研究。朱軍教授表示:“近年來,我國淋巴瘤的臨床治療和藥物研發步入快速發展的時期。曾經,我們只能期待國外的新藥進入中國,如今情況發生了極大改變。作為臨床腫瘤醫生,能夠參與并見證本土自主研發的新藥首次在FDA獲準上市,我非常欣慰。這代表著我國的創新能力和研究水平得到國際上的肯定,我們不僅能為中國患者研發新藥,也能讓更多國家的患者受益,為世界提供中國的治療方案,我為這樣的進步感到由衷自豪。”
百濟神州中國區總經理兼公司總裁吳曉濱博士表示:“澤布替尼在FDA獲批的喜訊,讓我們倍感自豪,這一歷史性突破不僅代表著國際上對于中國新藥研發水平的認可,實現了我國創新藥‘走出去’的心愿,更重要的是,它證明了我國的創新藥企不僅能惠及本國患者,也具備充分實力為全球更多的患者服務。”
2019年1月,澤布替尼曾獲FDA授予的“突破性療法認定”,成為首個獲得該認定的本土研發抗癌新藥。8月,FDA正式受理了澤布替尼的新藥上市申請,并授予其優先審評資格。研發歷時超7年,中國科學家與海內外臨床專家的智慧結晶
2012年7月,研究團隊正式對BTK開發項目立項,經過一系列篩選與測試,最終在500多個化合物中,選定了最終候選分子,為其編號BGB-3111,意為百濟神州成立后做出的第3111個化合物。
澤布替尼的主要發明人之一、百濟神州蘇州公司總經理王志偉博士介紹,“最初立項時,我們的目標很明確,一定要做一個選擇性高、對靶點抑制非常專一的化合物。我們通過優化分子結構,希望將BTK靶點的特異性結合率達到最大化,并最大程度減少脫靶現象,以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同時,我們通過工藝上的一系列改進,力求實現藥物在體內更好的吸收。”
2014年,澤布替尼在澳大利亞正式進入臨床階段,同年8月,完成了全球第一例患者給藥。從最初立項到正式在FDA獲準上市,澤布替尼研發歷時超過7年。截至目前,澤布替尼在全球啟動的臨床試驗累計超過20項,臨床試驗覆蓋的國家超過20個,全球范圍內超過1600位患者接受了澤布替尼的治療。約400多位國際臨床專家參與或主持了澤布替尼的臨床試驗,其中,來自中國的臨床專家超過60位。
“澤布替尼從最初進入臨床階段,就是在海外和國內同步開展臨床試驗,因為我們的目標是把自主研發的新藥推向國際,做出能夠比肩國際水平、贏得國際認可的好藥。為實現這一點,我們始終對臨床試驗的質量進行嚴格把控,”澤布替尼研發的主要領導者之一,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全球研究、臨床運營和生物統計暨亞太臨床開發負責人汪來博士介紹,“令我們欣喜的是,在研究者的共同支持下,澤布替尼展現了出色的療效和安全性數據,印證了我們最初的設想,也有力地支持了它最終成功在FDA獲批,為全球更多國家的患者帶來希望。”
據悉,百濟神州目前正在全球范圍對澤布替尼開展16項臨床研究,包括9項注冊性或有望實現注冊的臨床試驗。同時,澤布替尼正在針對華氏巨球蛋白血癥、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進行2項對比伊布替尼的全球臨床3期頭對頭研究,這也是我國首個與外資藥企研發產品開展直接頭對頭研究的本土新藥。
政策改革激發產業活力,加速本土創新藥全球化進程
長久以來,在我國上市的抗癌原研藥主要依賴進口,而從本土出口海外的藥品則多為原料藥或仿制藥,總體對全球醫藥創新體系的貢獻相對較小。近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與綜合國力的提升,我國醫藥行業加快轉型升級,尤其在藥改、醫改的利好政策驅動下,制藥業興起創新浪潮,大批科學家歸國投入新藥研發,為醫藥產業從仿制轉向創新、從本土走向全球,注入了可持續發展的活力。
百濟神州中國區總經理兼公司總裁吳曉濱博士表示:“我國近年來持續深入的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及醫保支付制度改革,為本土新藥出海取得歷史性突破營造了有利的宏觀環境。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支持,以百濟神州為代表的創新藥企持續投入,奮起直追,眼下正逐步迎來收獲期。作為中國企業,我們對國家的改革感到歡欣鼓舞,也期待改革進一步深化,讓中國科學家、中國企業的研發成果能盡早惠及更多患者,持續促進產業升級,推動我國向全球‘制藥強國’的戰略目標邁進。”
百濟神州已于2018年8月和10月,向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遞交了澤布替尼針對治療復發或難治性套細胞淋巴瘤(MCL)與復發難治性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的新藥上市申請,并均被納入優先審評通道,有望早日惠及我國本土患者。在國內獲批后,澤布替尼將在百濟神州位于蘇州桑田島工業園區的小分子藥物生產基地進行商業化生產。
莫斯科電子技術學院開發出一種抗肺癌新藥。與同類產品不同,這種基于有機復合物的藥物使用程序簡單,不會對健康細胞產生毒性。相關研究發表在《國際分子科學雜志》上。目前,以順鉑為基礎的藥物被廣泛用于治療癌癥,......
今天,百濟神州公司宣布,其自主研發的BTK抑制劑澤布替尼(英文商品名:BRUKINSA?,英文通用名zanubrutinib)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加速批準,用于治療既往接受過至少一項療......
關于印發健康中國行動——癌癥防治實施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發布時間:2019-09-23來源:疾病預防控制局健康中國行動——癌癥防治實施方案(2019—2022年)癌癥防治工作是健康中國行......
記者從北大腫瘤醫院獲悉,由該院朱軍教授牽頭研發的原研新藥Zanubrutinib被美國FDA授予新突破性療法認定。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本土研發的抗癌藥物首次獲得該國際認可。Zanubrutinib是一種布......
AML是一種進展迅速的血液和骨髓癌癥。由于惡性白血球的不受控增殖和積累,導致它們不但功能失常,而且影響正常血細胞的生成。根據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統計,在2018年大約有19520名患者被診斷患......
華中科技大學汪寧教授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有機所俞飚研究員團隊,共同合成并篩查了一種對惡性腫瘤再生細胞增生和轉移具有特別療效的新型精準靶向分子藥物,可100%殺死乳癌、肺癌等再生細胞,未來有可能從根本上提高......
中組部“千人計劃”專家、廈門大學藥學院院長張曉坤教授領導團隊研發的原創抗癌新藥K-80003在2016年12月30日成功獲得美國FDA的臨床試驗許可批件,正式進入了新藥在被批準上市前必經的臨床試驗階段......
蘋果酸奈諾沙星膠囊,獲準上市消息稱,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日前公布,針對高度耐藥“超級細菌”感染的1.1類新藥“蘋果酸奈諾沙星膠囊”已正式獲批上市。該藥是新型無氟喹諾酮藥物,由浙江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與太景......
好消息來了!碩果累累的抗癌新藥Keytruda(中文名“派姆單抗”)通過了海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用藥環境驗收,入駐海南省腫瘤醫院成美國際醫學中心。這也意味著國內的癌癥患者不用出境,就能用到國外最新的抗......
近期,一篇題為“轟動全球的抗癌新藥Niraparib到底是個啥?”的文章躥紅朋友圈。文章主要講述了PARP抑制劑Niraparib可歌可泣的Ⅲ期臨床試驗結果,對BRCA陽性的卵巢癌“中位無進展時間”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