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碳匯監測進入衛星遙感時代
今天成功發射的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可以獲取我國森林碳匯數據,提高碳匯計量的效率和精度,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撐。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遙感衛星總體部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總體主任設計師 黃縉:碳排放的過程叫從化石燃料里面儲存的碳變到二氧化碳,到大氣當中叫碳排放、叫碳源。森林或者其他一些人工手段把二氧化碳從空氣當中固化下來,叫碳匯。這顆星的最終目的就是通過對森林進行觀測,來實現評估我們國家碳吸收的能力。
黃縉介紹,在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發射前,我國傳統的碳匯測量主要依靠人工對森林植被進行抽樣監測,費時費力,而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可以通過多種觀測手段獲取森林碳匯的多要素信息,提高碳匯監測精度。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遙感衛星總體部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總體主任設計師 黃縉:有了這顆衛星之后,我們就可以通過遙感的手段,衛星從那一過就自動地把這些衛星下邊的森林、它的高度、面積、長勢這些信息全獲取了,就可以省去大量的林業工人去現場勘測、去現場測量的一個工作量。
多種模式綜合成像 專業監測森林碳匯數據
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是一顆主要用于對森林成像,從而監測森林碳匯的衛星,那么這樣一顆專業的衛星,它是通過怎樣的手段來對森林進行觀測的呢?
森林碳匯的監測需要高精度的植被數據作為支撐,專家告訴我們,如果只是刻畫森林的面積,那么很多遙感衛星都能夠做到,但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除了能夠探測森林的面積,還可以通過攜帶的專業探測設備去測量森林的體積。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遙感衛星總體部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總體主任設計師 黃縉:這顆星最主要的一個載荷就是這上面這個叫多波束激光雷達,激光雷達可以發射幾束激光到地面,我就可以知道森林的高度。我們還配置了多角度多光譜相機,總共5個角度的相機,通過這5個角度相機,從前、正、后不同的角度去觀測,對森林進行成像。
除此之外,衛星還攜帶了超光譜探測儀和多角度偏振成像儀等設備,可以探測森林的光合作用以及大氣PM2.5含量等森林碳匯能力的核心數據。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遙感衛星總體部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總體主任設計師 黃縉:超光譜探測儀的目的是通過提取光合作用的熒光,我們就可以知道這棵樹或者這片森林它光合作用的強度,光合作用實際上就代表了森林吸收碳的一個強度。同時我們還配置了一個多角度偏振成像儀,可以測量大氣里面氣溶膠的一個水平分布,進行大氣校正,來得到更高精度的一個測量結果。
多種功能用途廣泛 全自主任務智能規劃
森林碳匯監測是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的主要任務,除此之外它還可廣泛應用于環保、測繪、氣象、農業、減災等領域,因此,這顆衛星任務繁多、工作模式復雜,研制人員通過一系列智能化設計,讓這顆衛星好用且易用。
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搭載的探測設備多,工作模式也多,不同組合的工作模式多達47種,研制人員在考慮讓衛星可以支持更多應用的同時,在衛星的操作模式上也進行了專門的設計。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遙感衛星總體部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總體主任設計師 黃縉:通過硬件和軟件上的一些設計,能夠任務執行的時候,任務之間并行不悖,可以隨意組合,提高了整個任務的靈活性,方便地面使用。
此外,研制團隊還為衛星設計了自主化運行方式,衛星可以自主判斷海洋、陸地、光照條件等,自動規劃探測任務。
談及氣候變化,二氧化碳通常是焦點,但未來幾十年,削減甲烷排放可能對控制全球變暖產生更大的影響。據《自然》報道,在一顆即將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發射的衛星的幫助下,政府部門和企業終于有了一個工具,能幫助它們......
據英國《衛報》18日報道,日本京都大學與住友林業公司合作建造了第一顆由木材制成的微型衛星LignoSat,并計劃于今年夏天將其送入太空。該衛星由木蘭木制成,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的實驗發現,木蘭木特別穩定......
2月3日11時06分,由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牽頭研制的通遙一體化衛星系統“威海壹號”01/02星搭乘捷龍三號運載火箭在廣東陽江附近海域點火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據“威海壹......
垣信衛星在2月1日宣布完成了67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創下我國衛星企業單輪融資金額最高紀錄。國開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領投,上海聯和投資、國科資本、國盛資本等多家機構跟投。融資資金將主要用于星座建設、技術......
1月23日12時03分,力箭一號遙三商業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將搭載的5顆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此次任務是力箭一號運載火箭的第3次飛行,五顆衛星中包括了泰景一號03星,即北京林業大學......
1月16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宣布,其研發的太空太陽能衛星(SSPD-1)已成功在軌運行一年,并完成了3項實驗測試。研究人員認為,衛星搭載的這3個重達110磅的原型器件是成功的,相信這一結果“將有助于規......
今天,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愛因斯坦探針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愛因斯坦探針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大規模運用了“龍蝦眼”微孔陣列聚焦成像技術,......
12月27日,記者從上海市松江區了解到,位于G60衛星互聯網產業基地的G60衛星數字工廠正式投產,首顆商業衛星也在當天下線。據介紹,該衛星智能工廠依托柔性生產、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目前衛星年產能最大可......
北京時間2023年12月25日09時0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天目一號氣象星座11~14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衛星主要用于提供商業......
形似“太空飛毯”的新一代通信衛星研制工作正在進行。11月22日,記者從本市商業航天企業銀河航天獲悉,該公司在研的新一代通信衛星外形呈平面狀,表面既有用于通信的相控陣天線,又有可以把太陽能轉換成衛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