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流域是我國農業文明的重要起源地與水稻的起源中心,也是江南“水八仙”的主要產區。“白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錦彩鸞翔。蕩舟游女滿中央,采菱不顧馬上郎。”“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這些詩句讓人聯想到秋日里江南女子采菱挖藕的唯美畫面。菱角作為“水八仙”之一,在南宋時期已成為江南地區的主糧之一,僅太湖地區便形成了包括烏菱、南湖菱在內的20余個栽培品種。按角的數目菱角可分為無角菱、二角菱、四角菱。在古代,二角者被稱為“菱”,常見品種是烏菱;四角者謂之為“芰”,多野生,其中果實最小的細果野菱已被列為國家Ⅱ級瀕危植物;無角菱則特產于嘉興南湖,又稱元寶菱。考古研究表明,人類對菱的栽培馴化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時期。然而,菱角如何起源,何時被人類馴化,菱角大小受哪些基因調控,尚不清楚。回答這些科學問題,將加深我們對小眾作物起源馴化的認識,并為野生菱角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奠定理論基礎。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東亞植物演化、保護與利用學科組研究員邱英雄團隊與浙江大學合作,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在線發表題為Genome sequencing and transcriptome analyse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origin and domestication of water caltrop (Trapa spp., Lythraceae)的研究論文。科研團隊通過基因組測序和組裝獲得了高質量的四倍體歐菱(T. natans, 2n = 4x = 96)參考基因組,并對中國分布范圍內的栽培歐菱(2x)、野生歐菱(2x, 4x)及細果野菱(2x)共57個個體進行重測序,確定了菱屬三種基因組類型(即AA、BB和AABB)。模型模擬結果顯示,二倍體歐菱(AA)與細果野菱(BB)的分化發生在約1個百萬年前,氣候動蕩導致兩物種在更新世中晚期(mid-to-late Pleistocene,0.23-0.31 Ma)通過雜交形成異源四倍體歐菱(AABB)(如圖)。研究利用系統發育分析證實,所有栽培菱均來源于二倍體歐菱(AA),起源于長江流域。與考古證據及歷史文獻記載一致,模型模擬結果支持栽培菱角的馴化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時期(約6,300年),并在南宋(約800年)得到進一步改良,產生如烏菱等特色品種。研究選取二倍體歐菱野生和栽培群體,在基因組水平檢測人工選擇信號,共確定受選擇區段126個,受選擇基因共205個,其中不乏與果實和根系發育相關的基因,如SUS3、XTH8、SAC7、RPD1、OCT1。研究團隊進一步采集野生菱角和兩個栽培品種(烏菱和南湖菱)成熟葉片和5個花/果期(F0-F5)樣品進行轉錄組測序。差異表達分析表明,野生菱和栽培菱之間的差異表達基因數量高于兩個栽培菱之間的差異表達基因數量。同時,科研團隊將野生菱和栽培菱的5個花/果期的差異表達基因劃分為四種時序表達模式,并發現野生菱和栽培菱之間的時序表達模式存在較大差異。該研究解析了菱屬植物的起源和馴化過程,加深了我們對水生植物的多倍體起源、演化和馴化的認識,佐證了長江流域是我國農業文明的重要起源地;大量基因組資源的解析也為菱屬分子輔助育種奠定了基礎。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浙江省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院地合作項目的資助。該研究的樣品采集及鑒定工作得到浙江林業科學院、杭州植物園等的協助。
近日,賽納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納生物”)與寧波海爾施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爾施基因”)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整合基因測序技術資源與區域市場優勢,共同推進基因測序技術在海外經......
——本文轉載自“理財周刊——財事匯”近日,華大智造(688114.SH)發布2024年度業績快報,數據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2.10億元,同比增長10.28%;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虧損5.......
為指導二代基因測序相關體外診斷試劑管理屬性和管理類別判定,根據《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體外診斷試劑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體外診斷試劑分類規則》《體外診斷試劑分類目錄》等,國家藥監局綜合司組織起草了《......
引言:一場技術與貿易交織的攻防戰2025年3月4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將美國基因測序巨頭因美納(Illumina,Inc.)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禁止其向中國出口基因測序儀。這一措施不僅是對美國單邊關稅......
財聯社3月2日訊(記者鄭炳巽)在因美納公司(Illumina,Inc.)受制裁事件之后,國內基因測序行業......
2025年2月20日,在IND2025第五屆感染疾病診斷技術及檢測自動化建設論壇上,思昆生物正式發布新一代桌面式小通量測序儀SikunRapidGS480(以下簡稱“GS480)和AISPre3200......
2024年即將結束,中國基因測序行業的概括,可以說是先抑后揚。生物安全法案的困擾、國內需求疲軟的擔憂……一系列的外因,讓資本市場對中國基因測序行業的未來充滿分歧。當然,分歧歸分歧,行業的基本面并沒有外......
“就像研究天文學需要望遠鏡,研究生物學需要顯微鏡,研究基因需要用到基因測序儀。”華大集團國際發展事務副總裁熊韜近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11月,以“鏈接世界共創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屆鏈......
10月15日,真邁生物南京公司啟用揭牌儀式暨新品發布會在新區生物醫藥谷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市委常委、江北新區黨工委書記陸衛東,江蘇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陳和平,南京市科學技術局局長趙成軍,江北......
世界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愿對視、不愛交流、不作回應,仿佛遙遠夜空中的星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們是孤獨癥譜系障礙(以下簡稱孤獨癥)兒童,也被形象地稱作“星星的孩子”。近年來,孤獨癥進入大眾視野,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