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3-05 16:36 原文鏈接: 霧霾治理的“中國式”尷尬

      連續幾天被霧霾籠罩的北京,在一股冷空氣過后露出了藍天。參加兩會的云南姑娘、全國人大代表鐵飛燕換上一襲水藍色的回族長衣,向記者描述前幾日的滿目灰霾——“那是記憶里的小時候,家中灶臺前柴火燃起時滿眼生煙的模樣”。

      生活在云南省小喜村的她,用“天壤之別”來形容家鄉和首都的空氣差別。“聽說風來了,霧霾就散了。”這位“90后”人大代表以前也許還無法理解,為什么這里的人們如此期盼一場大風的到來。

      史上最嚴督察組也有管不了的事

      一場空前的灰霾,催生出一支空前的跨區域交叉督察隊伍——就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12個廳官帶隊的督察組奔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環保部下達死命令:一定要查出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包景嶺參與了這次督察行動。“第一天我的嗓子就成這樣了。”這位天津市環保局總工程師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嗓子還有些沙啞,不住地咳嗽,手里的水杯沒放下過。

      盡管呼吸道向來不好,但包景嶺覺得走訪各種重污染源地戴口罩實在不方便。可就在霧霾最重的那幾天,他還是看到了一些令他不解的場景。焚燒秸稈的火焰竄得老高,方圓幾里地都是黑煙;新開業的飯館前放起了上萬掛的鞭炮,灰色的竹煙久久不散。包景嶺站在濃重的煙霧里,駐足不愿離開。“我就上去勸了兩句:空氣都這樣了,你看不到嗎?”

      好在一路下來,還有令包景嶺欣慰的事。2月末北京發出空氣污染黃色預警的第二天便升級為橙色預警,根據預測,天津數日后才可能達到北京的污染程度。“沒到那個污染程度,我們無法發出預警,但政府馬上對各種污染源發布政府令,希望他們能夠重視即將到來的重度污染,采取相應措施。”

      “結果我們發現,有企業早早就關停了生產線,天鋼更是將標準范圍內的污染排放降到原有的10%,也加大了處理裝置的能耗。”盡管包景嶺說話的時候聲音依然沙啞,但他終于露出了采訪過程中少有的些許笑容。

      灰頭土臉的“世界冠軍”

      天津市發展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志強代表去年兩會期間就提出建議,對國家各大功能區資源承載力的上限應該進行研究。“我們的環境也應該有條‘紅線’。”他說。

      張志強期望中的“紅線”還沒有半點苗頭,有關城市之間的資源比較就已經出現在各路媒體版面:保定羨慕北京有錢、有氣;北京羨慕保定城小、人少。

      聽了這話,包景嶺很不高興。“保定那么小,污染有時甚至超過北京和天津,城小、人少污染就不存在了?相反,東京的人也不少,城市發展得也很好,可人家的空氣質量像北京這樣差了嗎?”

      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代表更是用“世界冠軍”來形容我國東部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盡管要參加全國兩會,還要準備手中的若干份建議。丁仲禮還是在開幕的前兩天,忙里偷閑組織了一場討論會,請來專家探討大氣灰霾研究的核心問題。

      在4日上午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面對記者提出的有關霧霾的問題,發言人傅瑩雖然面帶微笑,卻顯不出一點輕松。她說:“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可以說是同呼吸、共命運了,霧霾的問題現在已經成為中國一些城市標志性的難題,而且范圍還在擴大。”

      “這里的人能做的只有戴上口罩或者待在家里”

      環保部部長周生賢曾在公開場合自嘲:“我聽說世界上有四大尷尬部門,中國的環保部就是其中之一。”(網友評選的其他3個部門是:美國國土安全部、俄羅斯民族與宗教部門、臺灣地區所謂的“外交部”。)

      環保部的尷尬正是環保在中國的尷尬。來自芬蘭的《赫爾辛基新聞》記者米可參加此次中國兩會報道,面對中國的霧霾問題,這位西方記者的表達顯得更為直接:“我在北京工作居住,對中國民眾來說差勁的空氣質量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在2月下旬華北地區持續的霧霾天氣階段,國外社交網站推特(Twitter)上有關中國天氣問題的討論被網友截圖在網上傳播:“面對糟糕的天氣,這里的人能做的只有戴上口罩或者待在家里”。

      這樣的描述并非無中生有,很多代表委員表示出行戴口罩已經成為一個“標準配備”。“如果在戶外時間長,還是要戴個口罩才行。”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新民說。“戴普通的口罩都不行,要戴那種專業的醫學口罩才有效。”來自山東的全國人大代表姜衛東說。

      在記者的隨機采訪中,超過半數的代表委員表示,他們認為霧霾天待在家里要好過待在外面,“屋里的空氣質量總好過外面一些”。

      而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北京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孫鐵英的提案,讓這樣“明智”的選擇顯得尷尬: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所對北京的辦公場所和住宅等室內的PM2.5進行檢測,發現室內與室外的PM2.5濃度比在0.7—0.85之間。“就是說,室內室外的差別并不大,室內也并非完全安全。”孫鐵英說。

    相關文章

    日本公司曝大丑聞,這是輻射檢測儀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東京電力公司再被曝丑聞。日本媒體近日報道,東京電力公司在外界視察福島第一核電站時,用難以檢測出放射性物質的儀器檢測核污染水,從而宣傳核污染水排海的安全性。東電用特殊儀器檢測污染水應付視察近日,日本當地......

    100MW級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示范系統蓄熱通過第三方測試

    近日,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所在大規模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示范系統研發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河北省張家口國際首套100MW級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示范系統蓄熱裝置通過具有CNAS資質的第三方測試。測試結果為蓄熱量達3......

    空氣污染加劇氣候變化負面影響

    根據9月23日發表于《科學進展》的一項研究,空氣污染對人類健康、農業和經濟的影響因污染物排放地的不同而產生差異。這項研究可能會激勵某些國家減少導致氣候變化的排放。該研究由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和加......

    空氣污染加劇氣候變化負面影響

    根據9月23日發表于《科學進展》的一項研究,空氣污染對人類健康、農業和經濟的影響因污染物排放地的不同而產生差異。這項研究可能會激勵某些國家減少導致氣候變化的排放。該研究由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和加......

    把自然講給你聽:如何應對臭氧污染?

    到2025年,要實現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調整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的結構,實行污染管控、增加新能源使用,才能有效治理臭氧污染陽光燦爛的晴熱天氣,天空常常湛藍如洗。但是,如果你在看似空氣清新的戶外聞到一......

    “微塑料”——污染范圍遠超想象

    不少人都表示“地球的最后一片凈土已經失守”,要知道,南極大陸是地球上唯一沒有永久性居民的地方,在那之前,人們曾經一度認為,人為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并不會波及南極,然而目前來看,整個地球無一幸免。畢竟此前......

    他們為“問天”實驗艙打造“空氣凈化器”

    7月24日14時22分,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熾焰飛騰,聲震長空,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托舉空間站“問天”實驗艙一飛沖天,作為中國空間站的首個實驗艙,隨著“問天”實驗艙的“就位”,將為航天員開展太空實驗......

    當心!環境變化讓心血管“疾病”變成“急病”

    眾所周知,大多數心血管疾病患者通過用藥等常規治療能夠較好地控制病情,所以這是我們注重推進心血管慢病治理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在一些情況下,心血管疾病也很容易轉化為“急病”。以急性心肌梗死等為代表的心血管......

    改裝火車廂直接從空氣中捕捉二氧化碳

    利用直接空氣捕獲技術去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會耗費大量能源和土地,而且成本高昂。為設計一種使用更少能源和土地的直接空氣捕獲過程,一個多學科團隊在20日發表于《焦耳》雜志上的一篇同行評議文章中概......

    心臟相關疾病多發,可能是土壤污染的鍋

    根據今天發表在歐洲心臟病學會(ESC)期刊心血管研究上的一篇評論論文,土壤中的農藥和重金屬可能對心血管系統產生不利影響。 “與骯臟的空氣相比,土壤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危害不那么明顯,”德國美因茨......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