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8-24 16:09 原文鏈接: 相似面孔的人或具相似DNA

    科技日報北京8月23日電 (實習記者張佳欣)據發表在23日的《細胞報告》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具有相似面孔的人可能具有相似的DNA。該研究揭示了面部的強烈相似性與共同的基因變異有關,為潛在影響人臉構造的分子特征提供了獨特的見解。

    西班牙巴塞羅那約瑟-卡雷拉斯白血病研究所的資深作者馬內爾·埃斯特勒說:“我們的研究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洞察人類相似性的機會,因為我們發現,長得非常相像的人擁有共同的基因類型,但他們在表觀基因組和微生物組水平上卻是不一致的。”基因組學讓他們“相聚”,其余的則將他們區分開來。

    由于萬維網的發展和全球人類照片交換的可能性,在網上被確認為與基因無關的虛擬雙胞胎人數有所增加。在這項新的研究中,埃斯特勒團隊著手在分子水平上表征客觀上具有相同面部特征的隨機人類。

    為此他們根據加拿大藝術家弗朗索瓦·布魯內爾的攝影作品招募了作品背后的人。布魯內爾自1999年以來一直在全球范圍內拍攝長相驚人相似但又完全陌生的人。他們獲得了32對長得很像的“雙胞胎”的頭像照片。研究人員使用三種不同的面部識別算法確定了一種客觀的相似性衡量標準。

    此外,參與者完成了一份全面的生物統計和生活方式問卷,并提供了唾液DNA用于多組學分析。這組獨特的樣本使研究人員能夠研究基因組學、表觀基因組學和微生物學是如何促成人類的相似性的。

    結果顯示,這些個體擁有相似的基因類型,但在DNA甲基化和微生物組景觀方面有所不同。遺傳分析顯示,這16對人中的9對聚集在一起,基于19277個常見的單核苷酸多態性。

    此外,體重和身高等身體特征以及吸煙和教育等行為特征在長相相似的配對中也是相關的。綜上所述,這些結果表明,共同的基因變異不僅與相似的外表有關,還可能影響共同的習慣和行為。


    相關文章

    DNA“納米轉運蛋白”或能高效治癌

    據2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項新研究,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研究人員設計并驗證了一種由DNA制成的新型藥物轉運蛋白,這種分子轉運蛋白大小僅為人頭發寬度的兩萬分之一,可通過化學編程更有效地輸送最佳濃度的......

    DNA移動與其損傷反應和自我修復能力有關

    DNA損傷是復制過程中發生的DNA核苷酸序列永久性改變,從而導致遺傳特征改變。這種現象會在人體內自然發生,但大部分損傷可由細胞自身修復,一旦修復失敗,就可能會導致疾病,甚至癌癥。近日,發表在《PNAS......

    付巧妹:熱愛讓我停不下來

    付巧妹(中)和學生在研討。受訪者供圖每天早晨五六點起床,開始安排全天的工作,不是在實驗室就是在會議室,且一定要“今日事今日畢”……黨的二十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付巧妹就是這樣......

    南極發現迄今最古老海洋DNA

    科技日報北京10月11日電(實習記者張佳欣)由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南極大陸北部斯科舍海的深海沉積物中發現了最古老的海洋DNA。這些有機物質碎片為研究氣候變化對海洋生態系統的長......

    基因科學揭秘海南黎族1萬年前“古老DNA”

    科技日報記者王祝華我國少數民族黎族主要分布在海南島,因其悠久獨特的民俗文化備受國內外人類學研究學者關注,然而關于黎族的遺傳起源一直是個未解之謎。10月9日,記者從復旦大學獲悉,海南醫學院基礎醫學與生命......

    3D地圖揭示了人類視網膜細胞內的DNA組織

    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NEI)的科學家繪制了人類視網膜細胞染色質的組織。這些纖維將30億個長如核苷酸的DNA分子打包成緊密的結構,并與每個細胞核內的染色體相匹配。由此產生的全面的基因調控網絡為基因表達的......

    進化新方式?線粒體DNA會插入我們的基因組

    劍橋大學和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研究人員表明,線粒體DNA也會出現在一些癌癥DNA中,這表明它就像一塊創可貼,試圖修復我們遺傳密碼的損傷。這項研究成果于10月5日發表在《Nature》雜志上。線粒體是細胞......

    重磅!科學家發現“長壽開關”端粒的新結構

    在物理學和微型磁鐵的幫助下,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端粒DNA的新結構。端粒被視為長壽的關鍵,它們保護基因免受損害,但每次細胞分裂時都會變短一些。如果它們變得太短,細胞就會死亡。而今的新發現將有助于了解衰老......

    中國DNA存儲算法新突破,讓敦煌壁畫再“活”兩萬年

    前幾天我們報道過硬盤巨頭希捷開始進軍DNA存儲,其容量可達SSD硬盤的100萬倍,現中國科研人員也同樣在研究DNA存儲,天津大學的團隊已經成功將10幅敦煌壁畫保存在DNA中,保存時間長達2萬年。據天津......

    林東昕:DNA甲基化是癌癥早篩指標“潛力股”

    “新冠疫情早期,我們就研發出了核酸檢測試劑,可以確定誰被感染、誰需要隔離和治療。但遺憾的是,人類有很多種嚴重疾病,例如癌癥,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像新冠核酸檢測這樣簡單的方法,甄別誰容易得或者要得癌癥。”......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