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10月11日電 (實習記者張佳欣)由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南極大陸北部斯科舍海的深海沉積物中發現了最古老的海洋DNA。這些有機物質碎片為研究氣候變化對海洋生態系統的長期影響提供了寶貴線索,還有助于評估冰凍大陸周圍海洋生物目前及未來的變化。相關研究發表于最近的《自然·通訊》雜志。
沉積古DNA(sedaDNA)分析是一項新技術,可幫助破譯過去哪些生物體曾生活在海洋中以及何時生活過。此次,研究團隊使用該技術研究了過去100萬年來斯科舍海海洋生物結構的變化。像斯科舍海這樣的地方,sedaDNA能保持完整是由于極地海洋環境相關的低溫、低氧和缺乏紫外線輻射的條件。
研究人員于2019年從海底提取了DNA,并進行了廣泛的污染控制,以確保材料中年齡標記的準確性。他們能夠檢測到100萬年前的古代DNA,在檢測到的生物中,還有硅藻或單細胞生物,它們的DNA可以追溯到54萬年前。研究人員說,這是經鑒定的迄今為止最古老的海洋sedaDNA。
數據還表明,在溫暖的氣候時期,硅藻一直很豐富。在大約14500年前,斯科舍海的食物鏈一次發生了這樣的變化。研究人員說,這是一個有趣而重要的變化,與全球范圍內海平面的迅速上升和自然變暖導致的南極洲冰層的大量喪失有關。氣候變暖顯然導致了南極洲周圍海洋生產力的提高。
這項研究表明,海洋sedaDNA分析可以擴展到數十萬年,為研究冰期—間冰期循環中的整個生態系統海洋變化和古生產力階段開辟了道路。這些自然氣候變化時期還有助于人們深入了解當前和未來人類引起的氣候變暖以及生態系統的反應。
【編輯:邵婉云】
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從人類遺骸牙齒中提取了古代DNA,研究了德國埃爾福特一個曾經繁榮的中世紀德系猶太人社區的生活。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細胞》,證明埃爾福特猶太社區的基因多樣性比現代德系猶太人要多。“今天......
為了更好地了解蚊子是如何傳播諸如瘧疾等疾病的,重要的是要知道它們在一個特定區域內的范圍活動。一項新技術可以幫助科學家做到這一點,它涉及到給昆蟲喂食DNA。難道沒有更簡單的方法可以看到被捕獲的蚊子最初來......
據2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項新研究,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研究人員設計并驗證了一種由DNA制成的新型藥物轉運蛋白,這種分子轉運蛋白大小僅為人頭發寬度的兩萬分之一,可通過化學編程更有效地輸送最佳濃度的......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與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10月26日發布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今年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積稍小于去年。上述兩家機構指出,9月7日至10月13日,南極臭氧空洞平均面積為2320萬平方公里,相......
DNA損傷是復制過程中發生的DNA核苷酸序列永久性改變,從而導致遺傳特征改變。這種現象會在人體內自然發生,但大部分損傷可由細胞自身修復,一旦修復失敗,就可能會導致疾病,甚至癌癥。近日,發表在《PNAS......
付巧妹(中)和學生在研討。受訪者供圖每天早晨五六點起床,開始安排全天的工作,不是在實驗室就是在會議室,且一定要“今日事今日畢”……黨的二十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付巧妹就是這樣......
科技日報北京10月11日電(實習記者張佳欣)由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南極大陸北部斯科舍海的深海沉積物中發現了最古老的海洋DNA。這些有機物質碎片為研究氣候變化對海洋生態系統的長......
科技日報北京10月11日電(實習記者張佳欣)由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南極大陸北部斯科舍海的深海沉積物中發現了最古老的海洋DNA。這些有機物質碎片為研究氣候變化對海洋生態系統的長......
科技日報北京10月11日電(實習記者張佳欣)由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南極大陸北部斯科舍海的深海沉積物中發現了最古老的海洋DNA。這些有機物質碎片為研究氣候變化對海洋生態系統的長......
科技日報記者王祝華我國少數民族黎族主要分布在海南島,因其悠久獨特的民俗文化備受國內外人類學研究學者關注,然而關于黎族的遺傳起源一直是個未解之謎。10月9日,記者從復旦大學獲悉,海南醫學院基礎醫學與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