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感染過新冠的人群基數龐大,心臟驟停或突然猝死的相關報道屢見不鮮。臨床和醫藥相關企業競相關注新冠病毒相關性心肌炎的病理與靶點機制研究。尤其是將相關研究成果應用到“陽康”后如何進行適宜的健康篩查與評估,以及如何開展對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性心肌炎的診治。
在2022年12月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心血管中心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相關性心肌炎簡明診治建議(第一版)》,2023年1月上海瑞金醫院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相關心肌炎·瑞金醫院診斷及治療建議》;兩部指南均提出將心肌損傷標志物和細胞因子作為新冠病毒感染相關心肌炎的重要參考指標。2023年,將更進一步有專家共識出臺,乃至臨床實踐指南的落地,促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相關性心肌炎的規范化診斷治療,最終使患者獲益。
根據該診斷和治療流程圖,心肌損傷標志物作為重點監測項目放在前列。肌鈣蛋白I (cTnI)和C反應蛋白(CRP)是常見心肌炎診斷指標;可溶性生長刺激表達基因2蛋白(sST2)是可用于心肌炎分型的新潛在標志物[1]。
在早期診斷中,對心肌炎的準確分型可以有效降低其相關發病率和死亡率;但目前其準確分型的生物標志物的特異性較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同濟醫院汪道文團隊,發現sST2蛋白對區分急性心力衰竭(AHF)和暴發性心肌炎(FM)具有高特異性。血漿sST2診斷FM的最佳臨界值為58.39 ng/mL,靈敏度為85.7%,特異性為94.7%;可作為早期診斷和治療的生物標志物[1]。(sST2抗體由ABclonal提供)
研究文獻普遍認為心肌炎致病機制主要包括四個方面:1.新冠病毒和心臟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The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2,ACE2)受體結合,直接產生心肌損傷;2.新冠病毒引發全身炎癥反應,繼發心肌損害;3.新冠病毒誘發免疫反應,產生心肌損害;4. 新冠病毒誘發血管炎和血栓形成,造成心肌缺血[2]。以上論點還需要更多科學研究及臨床數據的相互驗證。當然細胞因子高表達而引發心肌細胞受損死亡已成為共識。因此,細胞因子成為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性心肌炎的研究和臨床診斷治療的聚焦點[2] [3]。
目前臨床上使用12項細胞因子檢測, 將患者的免疫狀態進行分類,即炎癥強烈(SIRS)、免疫低下(CARS)和炎癥強免疫力低(MARS)三種,以指導臨床診斷和精準用藥。該項目的細胞因子監測包括兩類:抑炎因子(IL-4,IL-10)和促炎因子(IL-1β,IL-2, IL-5, IL-6, IL-8, IL-12p70, IL-17, TNF-α,IFN-α,IFN-γ)。
表1和2的抗體源自ABclonal單B細胞技術平臺開發的高性能抗體,具有批間穩定、純度高、配對效果好及抗干擾性強等優勢。
如圖4所示,IL-5抗體對性能展示。圖4A,SDS-PAGE顯示條帶單一性優良;圖4B,挑選與H.IL-5結構類似,同源性高的蛋白進行特異性分析”。結果顯示,在10ng/ml重組蛋白參與的反應中,均未見交叉反應,特異性優良;圖4C,包被抗體和檢測抗體37℃置放3天,與未經過熱破處理的對照進行對比,分別有11.5%和9.8%的幅度變化,影響均較小,抗體對的熱穩定性較好;圖4D,檢測H.IL-5 蛋白的同時,加H.IL-2/H.IL-3/H.IL-4/H.IL-9,結果表明,H.IL-5抗體結合性能好,不受內源性其他因子的影響”。
ABclonal高性能抗體對原料使用自有知識產權的單B細胞抗體開發SMab?平臺。其生產的抗體由靶向相同表位的抗體鏈組成,具有特異性強,親和力高,可重復性好,靈敏度強,供貨穩定的特性。因此是診斷原料的優質選擇,助力相關企業,大展宏兔。
參考文獻
1. Wang J, He M, Li H, Chen Y, Nie X, Cai Y, Xie R, Li L, Chen P, Sun Y et al: Soluble ST2 Is a Sensitive and Specific Biomarker for Fulminant Myocarditis. J Am Heart Assoc 2022, 11(7):e024417.
2. Feldman AM, McNamara D: Myocarditis. N Engl J Med 2000, 343(19):1388-1398.
3. Bailey AL, Dmytrenko O, Greenberg L, Bredemeyer AL, Ma P, Liu J, Penna V, Winkler ES, Sviben S, Brooks E et al: SARS-CoV-2 Infects Human Engineered Heart Tissues and Models COVID-19 Myocarditis. JACC Basic Transl Sci 2021, 6(4):331-345.
近日,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夏寧邵教授團隊發現全新鼻咽癌篩查和早診標志物,可明顯提升鼻咽癌篩查效能,提高鼻咽癌早診早治率。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國際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鼻咽癌是一種發生于鼻咽部的惡......
隨著近期“二陽”“三陽”和新冠變異毒株“EG.5”的消息甚囂塵上,大家對于新冠的關注又明顯多了起來。今年春天,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COVID-19全球衛生緊急狀態結束,然而,新冠帶給整個世界的影......
免疫系統宛如人體的壁壘,阻擋著所有病毒侵襲和健康威脅的入侵。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給免疫功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疫情反復,許多人可能陷入了反復的“陽性”“康復”“再陽性”循環中,在與病毒的持續......
有這么一群人,反復暴露于新冠病毒但看似未曾感染,或感染后始終無癥狀,即所謂的“超級躲避者”。美國研究人員19日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首次證明這群人存在遺傳基礎,“秘訣”就在于人類白細胞抗原(......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變異情況不斷變化,再次感染新冠病毒也在不斷發展,并出現多波小的疫情。(美國新冠疫情的變化)2023年6月23日,美國疾控中心(CDC)在周報中首次報告了再次感......
中新社臺北6月12日電臺當局衛生福利主管部門12日公布2022年臺灣民眾十大死因及總死亡人數統計,新冠病毒感染從第十九名躍居第三名,死亡人數14667人。癌癥奪走近5.2萬條人命,已連續41年蟬聯首位......
6月7日9:00,新冠“乙類乙管”后首次高考開考。2023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1291萬人,比去年增加98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全國統考于6月7日-6月8日舉行,具體科目考試時間安排為:6月7日9:00-......
在新一輪新冠感染中,有不少“首陽”感染者,但也不乏“二陽”感染者。一些人擔心未來甚至可能會出現“三陽”、“四陽”。那么重復感染新冠會對人體有哪些損傷?新冠抗病毒藥物是否能作為預防用藥?對于人們關心的一......
切除腦瘤的手術有風險,其中之一是可能對周圍的腦組織造成損害。研究人員發現,在血液中發現的生物標志物是一種有用的新工具,可以在細胞水平上跟蹤損害,提供比目前使用的技術更詳細的信息。盡管人類的大腦是一個非......
近段時間以來,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話題引起大家的關注。觀察我們周圍新冠病毒二次感染患者的情況,大家發現,似乎年輕人居多,是不是這樣呢?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組織專家進行了解答。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