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來自多倫多大學Lunenfeld-Tanenbaum Research Institute (LTRI)和Donnelly中心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技術,可以將細胞內的DNA條形碼拼接在一起,以同時搜尋數百萬個蛋白質配對,用以分析蛋白質相互作用。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4月22日的《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雜志上。延伸閱讀:蛋白質相互作用分析的新策略;研究蛋白質-RNA相互作用的新工具[新品推薦]。
近年來,DNA條碼技術使得科學家們能夠進行高度并行的實驗,在實驗中,許多不同類型的細胞可以在同一試管中進行測試。新一代DNA測序進一步使得這一切成為可能,其可以有效地計算條形碼,并“讀出”結果。然而,可以組合在同一試管內的實驗的數量,往往因編碼細胞的類型而受到限制。能夠讓條形碼在細胞內融合在一起,意味著科學家現在可以打破這個障礙。這一新技術,可以相同的價格,使研究人員探索發現的速度提高10倍。
本文資深作者Frederick (Fritz) Roth指出:“使用DNA條形碼,用于多路復用實驗,一直是一種非常強大的技術。不過,一直都是在單維空間上,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只能每個條形碼讀取一次實驗。通過結合細胞內的條形碼,我們可以大大提高可以結合在同一試管內的實驗的數量。”
在一種廣泛使用的方法(稱為酵母雙雜交,Y2H)中,攜帶一個“誘餌”蛋白的酵母細胞,與攜帶一個“獵物”蛋白的酵母細胞雜交。Y2H系統是可操縱的,因此,只有細胞中的“誘餌”蛋白和“獵物”蛋白質粘在一起,細胞才能生存,這使得科學家可以觀察到,蛋白質與其他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Roth博士的團隊將他們的新技術命名為Barcode Fusion Genetics-Yeast Two Hybrid (BFG-Y2H)。在BFG-Y2H中,攜帶數千個“誘餌”蛋白和“獵物”蛋白的細胞,在相同的培養物中雜交。Roth說:“為了確保每個蛋白質配對被檢測用于發現相互作用,這個過程確保每一個細胞類型與所有其他細胞類型雜交。”
作者說,BFG-Y2H方法的新穎性在于,細胞被編程為,可將來自“誘餌”細胞和“獵物”細胞的DNA條形碼,連接進一個“融合條形碼”。然后,使用新一代DNA測序方法,檢測融合的條形碼——與粘在一起的“誘餌”蛋白和“獵物”蛋白組合對應。
蛋白質,可單獨工作,或以較大的集群工作,是執行一個細胞許多作用的機械。作者說,更高效定位蛋白質相互作用的技術,可以擴大人員對于“我們的細胞是如何工作的”的理解,并揭示只發生在一定環境條件下的蛋白質相互作用。
論文的主要作者之一、東京大學的Nozomu Yachie指出:“在一個瓶內,可以檢測到數百萬個蛋白質配對,用于發現蛋白質相互作用,因此,一名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內,能夠在不到兩周時間內并行測試到幾十種情況。”
本文第一作者、LTRI 的Evangelia Petsalaki指出:“這項研究的終極目標是,生成蛋白質相互作用網絡的一段‘3D視頻’,而不是一個靜態的畫面。我們的BFG-Y2H方法,通過有效地生成更加富含信息的蛋白質相互作用圖,將加速我們對于基因功能和人類疾病的理解。”
提到生命科學,大多數人會想到“基因”。然而,隨著基因組學的飛速進展,生命科學研究領域逐漸發現了決定基因在細胞內功能的必要性。在“中國藥谷”的上海張江科學城,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
記者6月1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張國慶教授團隊發現了有機分子之間相互作用的新模式——芳香酰亞胺與脂肪胺之間能夠形成穩定的光誘導電荷轉移復合物。他們證明了該復合物可用于光誘導聚合、二氧化碳光還......
Evosep在2024年ASMS會議上發布了可擴展蛋白質組學工作流程的突破性創新。這些創新突顯了Evosep致力于增強蛋白質組學作為工具箱的效率和可訪問性,特別是針對加速藥物發現過程和將轉化研究與基于......
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在2024年中國醫學發展大會上發布了《中國21世紀重要醫學成就》,“創建蛋白質組學體系”成為本年度入選的3項重要醫學成就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賀福初、西湖大學教授管坤良(開展相關研究......
阿爾法折疊3通過準確預測蛋白質、DNA的結構以及它們如何相互作用,改變對生物世界和藥物發現的理解。圖片來源:深度思維/IsomorphicLabs《自然》8日報道了結構生物學最新進展——阿爾法折疊3的......
科技日報北京5月8日電 (記者張夢然)《自然》8日報道了結構生物學最新進展——阿爾法折疊3的問世。它能以高準確率預測蛋白質與其他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結構。這種用計算機解析蛋白質與其他分子復雜相......
項目概況復旦大學超高分辨蛋白質組測量分析系統采購項目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復旦大學采購與招標管理系統(網址為:https://czzx.fudan.edu.cn)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4年05月2......
熱熱鬧鬧的線粒體大廠中,線粒體基因細胞色素b(CYTB)兄弟的一項全新能力,已被我國科學家解鎖出來。5月3日,國際期刊《細胞-代謝》刊發了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劉興國課題組的該項研究成果。......
非共價相互作用是超分子化學的基石,因此研究和發展新型非共價作用具有科學意義。生命體中廣泛存在的基團——羰基,作為電子給體和受體參與多種非共價相互作用,如氫鍵、硫鍵和n→π*軌道作用等,在生命活動和分子......
瑞典哥德堡大學科研人員探明了細胞中的能量如何通過微小的原子運動引導以到達蛋白質中的正確位置。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Nature)雜志上。科研人員使用飛秒X射線晶體學技術分析了果蠅中的一種蛋白質,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