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興安教授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孫志剛研究員和楊學明院士課題組合作,發現了基元化學反應中自旋軌道分波的量子干涉現象,揭示了電子自旋-軌道相互作用對化學反應動力學過程的影響。這一研究成果于2021年2月26日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志上。
自1925年烏倫貝克和古德施密特發現電子自旋現象起,人們在原子和分子等體系中發現電子自旋與軌道角動量的耦合會導致許多有趣現象的發生,比如:原子能級的分裂,磁晶各向異性和半導體中的量子霍爾效應等。電子自旋和軌道角動量的耦合會對原子和分子的碰撞過程會產生影響。在化學反應中,電子自旋軌道耦合會導致反應散射分波的分裂,進而使得分波可能存在一些精細結構。但是長期以來,電子自旋軌道耦合是否能夠以及如何影響化學反應的動力學過程仍然是一個未知并極具挑戰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研究人員以實驗和理論相結合對電子自旋和軌道角動量在氟原子與氫分子的反應F+HD->HF+D中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實驗方面,通過將交叉分子束方法、時間切片離子速度成像技術與近閾值電離技術相結合,應用高分辨的實驗測量獲得了產物轉動量子態分辨的微分散射截面,并在微分散射截面前向散射方向觀測到了一個獨特的馬蹄鐵形結構。
理論方面,發展了考慮電子角動量效應的量子動力學理論模擬方法,對這個獨特的馬蹄鐵形動力學結構進行了解釋。理論表明這個動力學結構是由具有正負宇稱的自旋軌道分裂的共振分波的量子干涉導致的。這一研究結果表明自旋-軌道相互作用能夠有效地影響化學反應動力學過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陳文韜博士是本論文的第一作者。該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的支持。
論文鏈接:
據《自然》網站9日報道,美國Quantinum量子計算公司研究人員稱,他們首次在量子處理器上“制造出”了任意子(Anyons),這一成果有望促進容錯量子計算機的研發。相關報告已經提交論文預印本網站。組......
5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中國青少年健康行為研究——基于13個省份的調查數據分析》。研究表明,大多數的青少年對于自己的體重不是很滿意,甚至9.2%青少年選擇節食減重......
在水下拍攝3D圖像是很棘手的,因為照明條件不一致,而且水中的顆粒會散射光線并導致失真。研究人員已經創建了一個新穎的原型系統,使用量子技術和LiDAR來克服這些困難。光探測和測距(LiDAR)系統通過測......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的科學家已經讓微小晶體同時處于兩個振蕩狀態的疊加態,創建了如今最重的“薛定諤的貓”。該研究結果日前發表在《科學》雜志上,有望催生更大、更穩健的量子比特,并用于探測引力波......
奧地利科學家近日發現了一種新的同類二維晶體,這一研究開辟了探索量子材料和構建量子計算機的新途徑。研究結果已經發表在最新一期的《PRX量子》雜志上。據悉,奧地利科學家使用激光將105個帶電鈣原子冷卻到了......
4月26日,第二屆中國(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在合肥開幕。開幕式上,量子信息未來產業科技園正式揭牌。去年11月,科技部、教育部聯合發文批復未來產業科技園建設試點名單。其中,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
美國研究人員最新發現,細胞內部基因表達的錯誤率越來越高,無法正常合成蛋白質,可能是細胞停止分裂、陷入衰老狀態的原因。這項成果由美國國家老齡問題研究所等機構的人員取得,有望為研發抗衰老藥物提供新靶點,相......
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熱帶作物學院教授王守創團隊繪制出首個番茄的群體級別表觀遺傳變異圖譜。通過研究,他們發現,在番茄育種歷史過程中,群體DNA甲基化在多個維度上發生了巨大變異。相關研究為番茄遺傳改良......
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和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型量子材料,其原子框架已經被急劇扭曲成人字形魚骨狀圖案。據這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SLAC的斯坦福材料和能源科學研究所(SIMES......
近日,教育部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2022年度前沿科學中心立項建設的通知》,南開大學“有機新物質創造前沿科學中心”獲批立項建設,這標志著該校在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平臺建設上取得了新突破。據悉,“有機新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