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林強團隊以海馬為研究對象,系統揭示了海洋近岸環境污染物對海馬性腺與育兒袋發育影響的分子機制,闡明了海洋環境變化對海洋生物行為、生理與基因層面的綜合作用機理。相關研究成果以Effects of tributyltin on gonad and brood pouch development of male pregnant lined seahorse (Hippocampus erectus) at environmentally relevant concentrations為題,發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海馬是探索海洋生態環境變化研究的指示和旗艦物種。目前,世界范圍內的海馬資源普遍衰退,海馬種群資源保護迫在眉睫。海馬主要棲息于近岸淺水,易受到區域環境污染的影響。因此,研究環境污染物對海馬種群的潛在影響,有利于保護海馬資源。
三丁基氯化錫(TBT)是近海廣泛存在的有機污染物質,對海洋生物具有內分泌干擾效應。研究人員發現,環境濃度TBT可誘導雌性海馬卵巢發生明顯閉鎖現象。轉錄組結果顯示,TBT主要通過調控溶酶體和自噬體信號通路相關基因的表達來調控卵巢閉鎖;TBT可能通過抑制cAMP和雄激素合成途徑相關基因表達,進而抑制精子的發生,導致海馬精巢退化,形成空泡結構,這影響了海馬性腺發育過程(圖1)。據此,研究人員認為近海環境中的TBT能夠影響海馬的潛在繁殖效率,從而影響海馬的資源效應。
海馬是海龍科魚類中進化速率最快的類群之一,產生了結構復雜、功能完善的育兒袋器官,其在懷孕過程中起到保護、滲透壓調節、免疫、營養等多方面的作用,與哺乳動物的母體子宮胎生方式有顯著的趨同進化特性。研究人員發現,TBT對海馬育兒袋發育產生多重毒理效應,如導致海馬育兒袋膠原纖維紊亂、誘發育兒袋的免疫響應,并可能影響血管生成功能。該研究暗示了海洋TBT影響海馬育兒袋為胚胎發育提供的基本生存保障,對海馬懷孕過程產生不利影響(圖2)。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海馬對近海多種環境激素污染物(EE2、P4和BPA等)產生了顯著的響應特征,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據此,在制定和實施海馬資源保護過程中,應充分考慮近岸海洋環境污染等關鍵因素的影響。
林強和南海海洋所副研究員張艷紅為論文的通訊作者,博士研究生湯璐為論文第一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基礎前沿計劃“從0到1”原始創新項目、國家科技部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項目和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重大專項團隊項目等的支持。
圖1.TBT對海馬性腺發育影響的分子機制
圖2.TBT影響海馬育兒袋發育及功能的分子機制
2月2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聯合華中科技大學蘇州腦空間信息研究院、海南大學、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臨港實驗室、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等,在《科學》(Science)上在線發表......
新修訂海洋環境保護法將于明年1月1日施行。生態環境部昨天召開新聞發布會,法規與標準司相關負責人就新修訂的《海洋環境保護法》相關內容進行了介紹。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新修訂海洋環境保護法......
1月11日,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牽頭,聯合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全球16個研究單位的24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發布了涵蓋2022整年的全球海洋環境變化研究報告。該報告......
近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林強研究員團隊取得了“基因單個位點敲除導致整個動物器官丟失”的創新性研究進展,揭示了海馬基因tlx1的特異性位點突變(tlx1A208T)調控......
來自法國索邦大學和智利南方大學的研究人員拉瓦特等人,最近通過嚴格的控制實驗,揭示了非綠色植物紅藻,竟然可在水生環境中傳粉“生殖”,刷新了人們的認知。中國科學院國際人才計劃訪問學者、英國北安普頓大學杰夫......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聯合資助下,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周國議在導師宋之光研究員指導下,聯合南寧師范大學和廣東海洋大學相關研究人員,研究闡釋了南海北部灣全新世以來的海洋環境變化。相關......
6月8日是第十四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五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主題為“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它讓海洋生態保護成為公眾關注的議題。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太平洋學會珊瑚......
12月10日,由我國提出編制的ISO23040:2021《海洋環境影響評估(MEIA)—海底區海洋沉積物調查規范—間隙生物調查》經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批準正式發布。該標準由我國與美國、英國、俄羅斯......
隨著海洋經濟的發展,海洋環境中生物污損問題日益嚴重。近幾年來,以半導體為基礎的新型綠色光催化防污技術得到廣泛關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段繼周課題組研究員張杰與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構建出一種新穎的P摻雜M......
近日,由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大洋環流及潮波動力學團隊研發并布放在海南島東部海域的準實時潛標觀測系統,成功抵御12級臺風“圓規”的直接影響,第一時間回傳了臺風經過期間的海流資料。潛標是深遠海海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