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1-04 11:12 原文鏈接: 一次污染加二次反應對PM2.5的貢獻接近30%

      汽車尾氣比空氣更干凈?近日,一位網友通過實驗得到的測量數據引爆輿論。測試者在北京重污染的空氣環境之下,用霾表對著一輛2006年產國三排放標準汽車的排氣管做測試。其理論是“室外測得PM2.5是358,一臺3萬公里的國產車排氣口是281。PM1.0是242vs187,PM10是442vs357。我不懂環保理論,我只是發現尾氣好像比空氣更干凈”。

      此言論一出,立即引發公眾對機動車尤其是小汽車污染的討論。那么,這種看似有數據有真相的推論,是否科學?大氣污染,機動車真的是無辜的嗎?真相是什么?

      “他只測了尾氣中直接排放出的PM,這確實非常少。尾氣中污染排放的‘大頭兒’并不是直接排放出的顆粒物,而是發生二次反應的NOx和HC。”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李汀在其微信公眾號上回應。

      機動車對PM2.5的貢獻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直接排放出的顆粒物,這部分只占PM2.5的百分之幾。另一部分為 “二次反應”后生成的二次顆粒物,這部分才是“大頭兒”,占PM2.5的百分之十幾。

      事實上,這種忽略“二次反應”的認識錯誤,不止一例。前段時間,有人在網上算小車對PM2.5的貢獻:用機動車占PM2.5的20+%,乘上小車占機動車PM排放的5.1%,得出小車對PM2.5的貢獻只有大概1%。這種算法的錯誤也是沒有關注到“二次反應”,完全忽略了更大比例的二次顆粒物。

      對于“二次反應”,李汀解釋,尾氣中排放出的氣態污染物,進入大氣后不會閑著,而會繼續發生各種復雜的化合反應,最終形成顆粒物。其中,氮氧化物NOx轉化為二次硝酸鹽顆粒物,同時催化SO2生成二次硫酸鹽顆粒物,碳氫化合物HC轉化為二次有機碳顆粒物。

      “所以,直接排放出的PM2.5,加上二次反應生成的PM2.5,兩者合起來,機動車總體上對PM2.5的貢獻就是20~30%。”李汀說。

      2015年《北京市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北京市不同排放標準車輛的比例為,國一占3.0%,國二占7.5%,國三占12.3%,國四占 46.5%,國五及以上占 30.7%。

      李汀在文章中演算,將國一、二、三歸為一類,把國四、五歸為另一類,再結合不同排放標準車輛的污染物排放分擔率進行測算,得出:在北京,“國一二三”直接排放的PM是“國四五”的66倍多,排放出的NOx是15倍多,HC近9倍。

      “機動車總體貢獻了20%~30%的PM2.5,但其中‘國一二三’的數量只有‘國四五’的1/3不到,對PM2.5的貢獻卻是后者的10倍以上。”李汀認為。

      此前也有研究表明,同等行駛里程條件下,1輛國一標準輕型汽油車的排放相當于6輛以上國五標準輕型汽油車排放。

      針對高排放車輛的污染問題,目前,北京已經開始對國一、國二車輛“動刀”,橙、紅預警時,國一國二禁行,今年2月15號以后,國一國二車也將不能在北京五環內行駛。

      對于北京的做法,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柴發合表示贊同。他認為,限行應該限污染排放量比較大的車,包括重卡。如果按照這個方法來停,可能涉及的車輛不是很多,但是減排的效果比較顯著。

    相關文章

    喜報!山東這一技術創新中心通過驗收!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2021年批準建設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集中驗收結果。依托山東省計量科學研究院建設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技術創新中心(大氣環境監測裝備及溯源技術)”......

    BCEIA2023環境分析主題分會:探討環境與健康新關系

    2023年9月6-8日,第二十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簡稱BCEIA2023)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召開。大會同期設置了多個主題論壇以及電子顯微學與材料科學、質譜學、光譜學、色譜......

    總站擬發布顆粒物、非甲烷總烴等8項技術規定/要求

    近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了《環境空氣顆粒物(PM10和PM2.5)連續自動監測便攜式聯機比對篩查技術規定(試行)》、《環境監測用57種臭氧前體揮發性有機物標準氣體比對抽測技術要求(試行)》、《環境監......

    中東空氣污染中超九成細顆粒物或來自人類活動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通訊-地球與環境》最新發表一篇環境研究論文指出,中東空氣污染中有90%以上的細顆粒物可能來自人類活動。這一研究結果挑戰了之前的一致看法,即天然氣溶膠(如沙漠塵)是空氣質......

    低濃度顆粒物和顆粒物的區別

    我國現階段顆粒物監測方法采用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在顆粒物濃度較低、煙氣濕度較大的情況下,此方法易造成監測結果不準確,主要原因是:(1)沉積在......

    劉思金團隊在顆粒物毒理方面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思金團隊通過多方合作在顆粒物的環境過程、毒理與轉化等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陸續發表于Small,NanoToday和NPGAsiaM......

    生產成本可降低25%口罩檢測關鍵部件打破進口依賴

    浙江省計量科學研究院近日成功自主研制口罩防護效果檢測儀關鍵部件——顆粒物檢測儀,改變了該領域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可為生產企業降低至少25%的成本。浙江省計量院大氣計量創新團隊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樣一臺看......

    揚塵是顆粒物的重要來源應持續強化管控

    大氣重污染的成因來源與控制是社會熱點問題之一。在春節和疫情管控期間,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深入分析重污染過程的特征和規律,為2020年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持續的科技支撐。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

    東京都市圈如何治理汽車尾氣?

    上世紀80年代起,由汽車引起的大氣污染在日本主要城市逐漸受到關注。日本東京都市圈汽車保有量較高,最初,數量不斷增長的機動車帶來了嚴峻的污染問題。但經過幾十年的政策措施演進,東京地區機動車尾氣已經得到了......

    東京都市圈如何治理汽車尾氣?

    上世紀80年代起,由汽車引起的大氣污染在日本主要城市逐漸受到關注。日本東京都市圈汽車保有量較高,最初,數量不斷增長的機動車帶來了嚴峻的污染問題。但經過幾十年的政策措施演進,東京地區機動車尾氣已經得到了......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