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腦屏障可以保護人腦,防止危險病原體進入。而膠質母細胞瘤是成人顱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目前尚無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臨床治療主要是手術切除,再輔以放化療,但預后生存率僅為18個月,因此探索新的治療途徑非常重要。
近日,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Nature》雜志上報道了一種新穎的腦腫瘤治療策略,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 C,VEGF-C)的異位表達有可能增加腦膜淋巴管,從而實現免疫監視,啟動T細胞介導的腦腫瘤免疫,達到治療效果。
DOI: 10.1038/s41586-019-1912-x
腦膜淋巴管分布于硬腦膜周圍,將大腦與外周淋巴系統緊密維系。在此,研究者用C57BL/6同基因細胞系GL261構建小鼠膠質母細胞瘤模型,分別用腺相關病毒載體(AAV 9)和mRNA傳遞載體表達VEGF-C。
VEGF-C介導的對膠質母細胞瘤的保護作用依賴于引流淋巴結和T細胞
將VEGF-C注入患有膠質母細胞瘤的小鼠的腦脊液中,研究者發現腦腫瘤的T細胞反應水平增加。當與免疫治療中常用的免疫系統檢查點抑制劑聯合使用時,VEGF-C治療可顯著延長小鼠的生存期。
該研究揭示了VEGF-C可以促進腫瘤免疫監視的能力,通過增加淋巴引流來克服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system, CNS)對膠質母細胞瘤的免疫忽視,從而治療膠質母細胞瘤。目前,研究人員正在建立新的實驗模型,研究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血管網絡的功能機制,同時探究其治療潛力。
小干擾RNA(siRNA)在癌癥的靶向治療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和巨大的應用潛力。siRNA藥物特異性地靶向致病基因可以使治療更加精準和個性化,但遺憾的是,通過系統性注射siRNA藥物治療腦瘤仍然存在非常......
已知對骨骼的機械負荷有益于骨骼的穩態,并有助于抑制腫瘤在負荷的骨骼中引起的骨溶解。然而,尚不清楚負荷的后肢能否抑制大腦中遠處的腫瘤生長。2021年5月24日,哈爾濱醫科大學HirokiYokota及李......
眾所周知,腦屏障可以保護人腦,防止危險病原體進入。而膠質母細胞瘤是成人顱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目前尚無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臨床治療主要是手術切除,再輔以放化療,但預后生存率僅為18個月,因此探索新的治療......
近期,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JeremyN.Rich教授團隊將賽諾菲(Sanofi)公司治療多發性硬化癥(MS)的藥物Aubagio(teriflunomide)與靶向腫瘤藥物BKM-120......
復旦大學藥學院陸偉躍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張良方團隊合作,研發出一種新型抗腦腫瘤的智能納米藥物。該藥物可在血循環中長期保持穩定,“繞開”血—腦腫瘤屏障,到達以往藥物無法到達的“目的地”——腫瘤......
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廖洪恩教授課題組、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神經外科王貴懷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診療》(Theranostics)上發表題為《雙模態光學診斷實現神經外科腫瘤精準在體......
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廖洪恩教授課題組、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神經外科王貴懷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診療》(Theranostics)上發表題為《雙模態光學診斷實現神經外科腫瘤精準在體......
在實驗室和小鼠模型中,一種針對耐藥性、復發性低級別膠質瘤的新聯合治療方案減緩了腫瘤生長速度并殺死了腫瘤細胞。Theintroductionofeverolimuswithcarboplatintrea......
隨著診治技術的迅速發展,腫瘤治療進入精準醫學模式。一類被稱為“液體活檢”的技術備受關注。相比手術獲取組織進行活檢,液體活檢通過檢查體液來獲取腫瘤的特征信息,有諸多優勢,比如操作簡便,且適合在不同時間重......
根據近日在線發表于《自然》的一項研究,研究DNA甲基化數據可以改善腦腫瘤的診斷。正確診斷腫瘤對于癌癥的治療至關重要。但在已知的約100種腫瘤中,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尤其難以準確鑒定出來。為解決這個問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