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自然》增刊發布了《Nature Index 2015 China》,分析了從2012年到2014年中國三年的研究成果: 中國對世界高質量科研的總體貢獻居全球第二位,僅次于美國。如按照加權分數式計量(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 WFC),中國高質量的科研產出在2012年到2014年期間增長了37%。
中國在自然指數中的科研成果主要來自化學和物理學,分別占中國WFC總分值的61%和30%。生命科學方面的科研成果也快速增長,在2012年到2014年之間有30%的增幅。Nature還評選出了中國排名前五十的生命科學機構(Top 50 institutions in life sciences),具體如下:
不出意外的是,北京、上海和南京依然是中國的三大科研中心。2014年中國科研產出最多的十大城市為北京、上海、南京、武漢、合肥、長春、香港、杭州、廣州和天津。這十個城市加起來占中國WFC分值的70.4%。
黃色表示中國科研產出最高的城市:北京、上海、南京;
橙色表示中國科研產出增長最快的城市:西安、成都、杭州;
紅色表示中國科研成果三大產業化基地:深圳、北京、武漢;
紫色表示中國開展科研合作表現最突出的城市:合肥、天津、香港。
Nature還評選出中國的200名頂級研究機構,排在前十位的是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科院化學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蘭州大學以及上海交通大學。
“超乎想象!”《自然》(Nature)審稿人在論文評審意見中說。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高書山告訴《中國科學報》:“他們(指審稿人)大概都覺得太顛覆了,給我們的評審意見都是這樣的調調:你......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每一項重大科研成果的背后,都凝聚著無數科研人員的心血與智慧,以及先進科研設備的有力支撐。1月23日,我校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邵明教授、張新亮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論文“Mechani......
2025年1月26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劉超團隊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孫偉團隊聯合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北京兒童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國家蛋白質科學中......
據新華社深圳2月18日報道,由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薛其坤院士領銜的南方科技大學、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究團隊于2月18日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自然》)發表研究成果,發現常......
2月4日,默沙東宣布將暫停向中國市場供應HPV疫苗(商品名:佳達修)。此次暫停供應的原因主要是中國市場對HPV疫苗的需求減弱,同時渠道庫存水平較高。默沙東表示,這一調整是為了優化庫存管理,預計暫停將持......
直播時間:2024年12月31日17:00直播平臺:科學網APPhttps://weibo.com/l/wblive/p/show/1022:2321325116247238115719(科學網微博直......
2025年,科學領域將迎來一系列備受矚目的突破與挑戰,從新一代抗肥胖藥物的問世,到改變未來的太空探索任務,再到關乎全球氣候政策的關鍵會議,這些發展不僅影響著科學研究的前沿,也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近......
近日,國際頂級科學雜志《自然》在線發布了中國科學家領銜發起、十八位兩院院士和十八國科學家團隊聯合署名的人體蛋白質組導航國際大科學計劃(ProteomicNavigatoroftheHumanBody,......
冠狀病毒已經在本世紀引發了三次重大疾病爆發,包括COVID-19大流行,科學家們懷疑潛伏在自然界中的其他家族成員威脅著人類。但是,這些病原體中的許多都很難在實驗室中生長,這使得在它們襲擊之前研究它們并......
能夠在CNS(Cell、Nature和Science)等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對于科研人員可以說是夢寐以求的,其實,早在140年前的清朝末期,中國人就在Nature上發表了第一篇論文——《考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