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仍在加劇,適應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干旱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尤其敏感脆弱,厘清其對氣候變化的彈性與調控機制是科學制定適應氣候變化的基礎。
中科院植物所許振柱研究組基于內蒙古荒漠草原長期氣候變化野外模擬實驗,揭示了降水減少與增加條件下干旱生態系統的恢復彈性及其對氮沉降的響應機制。研究表明,干旱生態系統的地上植被凈初級生產力(ANPP)隨降水增加而顯著增加,尤其是在高水平氮沉降條件下。然而,降水減少將逆轉前三年降水增加對ANPP的影響,反之亦然。土壤微生物碳及其氮含量也隨著降水的增加而顯著增加,但降水減少部分抵消了前期降水增加對土壤微生物的影響。相對于氮沉降的影響,降水變化通過調節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物種多樣性對荒漠草原生態系統的彈性特征產生了較為重要的作用。在降水變化和氮沉降的共同影響下,植物群落的物種組成發生了轉變,其中少數物種的消長起了關鍵作用。該研究闡明了環境變化逆轉時的脆弱生態系統彈性特征,提出了包含旱澇發生逆轉時的生態系統彈性新指標,為深入理解干旱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及其適應機制提供了新見解,也為陸地生態系統的恢復、重建、可持續性利用、氣候變化適應性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該成果于8月26日在線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Biogeosciences。植物所已畢業博士生于鴻瑩為論文第一作者,許振柱研究員和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周廣勝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公益性行業氣象科研專項等項目的資助。
文章鏈接:
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29/2022JG006828
(植被生態實驗室供稿)
實驗設計和生態系統的彈性指標
面對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增多的挑戰,美國宇航局(NASA)與IBM研究院合作開發了一款基于人工智能和開放科學原則的新型AI地理空間基礎模型。據NASA近日發布的消息,美國宇航局(NASA)與IBM研究院合......
一項最新預測顯示,全球經濟到2049年的平均收入可能減少19%。這些模型進一步指出了碳排放不受限的潛在后果,以及這些后果對全球的不平均影響。對氣候變化導致的經濟損失的預測對于公共和私營實體......
當前,中亞已成為全球最為顯著的干旱區之一。特別是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加速,該區域面臨冰川融化加速、湖泊縮小和水資源短缺等嚴峻挑戰。為研究中亞地質歷史時期以來的水文氣候變化,預測此地區未來降水趨勢及對社會發......
如何評估生態干旱?可能需要重新考慮如何定義了。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態系統功能與全球變化團隊崔江鵬副研究員聯合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陳安平研究員等,通過系統梳理生態干旱研究存在的問題和挑戰,呼吁建立......
氣候變化可能會改變人類的計時方式。3月27日發表于《自然》的一項分析預測,融化的冰蓋正在減緩地球的自轉速度,以至于下一個閏秒將被推遲3年。論文作者之一、美國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地球物理學家Duncan......
根據《通訊-地球與環境》3月22日發表的一項研究,在2035年的預計升溫幅度下,全球變暖可能導致食品通脹率每年最高上升3.2%,整體通脹率每年最高上升1.2%。這些發現還表明,盡管高、低收入國家都會經......
“夢想成真”是所有人的愿望,科學家也不例外。為恢復喪失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生態學家早期提出一個聽起來很美的“夢境”假說。他們援引美國奇幻電影FieldofDreams(中文譯作《夢幻成真》)中的一......
近日,福州大學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校聘教授王前鋒課題組在《npj氣候與大氣科學》上在線發表了研究成果《21世紀氣候變化對中國干旱的影響:基于CMIP6的多模式評估》。由于干旱與一系列氣候因素之間錯綜復雜......
近日,福州大學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校聘教授王前鋒課題組在《npj氣候與大氣科學》上在線發表了研究成果《21世紀氣候變化對中國干旱的影響:基于CMIP6的多模式評估》。由于干旱與一系列氣候因素之間錯綜復雜......
1月11日,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牽頭,聯合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國家氣象信息中心、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法國墨卡托海洋國際機構等全球16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