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合肥11月25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2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恒研究組與電子科技大學王子竹教授、奧地利高小欽博士、Miguel Navascués教授等合作,近期首次實現高維量子糾纏態的最優檢測。
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
量子糾纏是量子信息過程的核心資源。如何在實驗上制備和檢測量子糾纏,是量子信息領域的基本任務。然而,隨著系統維度數和粒子數的增加,傳統的量子態層析技術這種檢測量子糾纏態的方法,消耗的資源將會指數增長,因而在實驗上不具備可擴展性。為了解決高維糾纏檢測這一難題,該研究組曾利用基于保真度的糾纏目擊方法檢測32維的兩體最大糾纏態,保真度達到了世界最高水平。然而,對于常見的非最大高維糾纏態,基于保真度的糾纏目擊方法并不適合。
近期,該研究組與理論合作者提出一種適用于所有兩體量子糾纏態的最優量子糾纏檢測方法。所謂最優檢測,是指在任意給定態和測量基的情況下,所采用的方法能給出最緊的糾纏態邊界,區分目標態是否糾纏的能力最強。為了檢驗該方法的普適性,他們在實驗上巧妙制備出一系列不同類型的高維量子糾纏態,并實現對該量子糾纏態的局域測量等操作,從而實現最優量子糾纏檢測。實驗結果表明,對于四維或三維的不能采用基于保真度的糾纏目擊方法檢測的量子糾纏態,用新的方法只需采用3組測量基即可認證其量子糾纏。
這一成果解決了兩體高維糾纏態的檢測問題,為實現各種高維量子信息過程和研究高維系統中的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打下重要基礎。
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報道,IBM公司已成功地大幅減少了防止量子計算機出現錯誤所需的量子比特數。其最新的量子糾錯方法或能減少構建有用的量子機器所需的量子比特數量。當今量子計算機的最大問題是噪聲,它們的......
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記者張泉、徐海濤)量子糾纏是量子計算加速效應的根本來源之一,糾纏比特數目的增多可使量子計算能力呈指數增長。我國科學家日前成功實現了51個超導量子比特簇態制備和驗證,刷新了所有量......
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潘建偉、朱曉波、彭承志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北京大學袁驍合作,成功實現了51個超導量子比特簇態制備和驗證,刷新了所有量子系統中真糾纏......
4月19日,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院引力中心李霖教授課題組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日前在《自然·光子學》雜志在線發表。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基于里德堡原子的光量子糾纏過濾器,可用于保護量子糾纏態......
4月19日,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院引力中心李霖教授課題組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日前在《自然·光子學》雜志在線發表。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基于里德堡原子的光量子糾纏過濾器,可用于保護量子糾......
4月19日,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院引力中心李霖教授課題組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日前在《自然·光子學》雜志在線發表。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基于里德堡原子的光量子糾纏過濾器,可用于保護量子糾......
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讓“量子糾纏”再次引發全世界關注。近日,中科院精密測量院科研團隊與西北大學研究人員合作,首次證明了量子相干或量子糾纏在量子電池產生可提取功的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量子資源。相關研究......
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讓“量子糾纏”再次引發全世界關注。近日,中科院精密測量院科研團隊與西北大學研究人員合作,首次證明了量子相干或量子糾纏在量子電池產生可提取功的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量子資源。相關研究......
31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及其同事張強、徐飛虎等,通過發展設備無關理論協議和構建高效率的光學量子糾纏系統,首次在國際上實驗實現了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DI-QKD)的原理性演示,相......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恒研究組與電子科技大學教授王子竹,以及奧地利科學院博士高小欽與教授MiguelNavascué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