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種物質受激發發出的X/γ射線不同,嫦娥一號衛星通過X/γ射線譜儀,分析月球表面的礦物組成和巖石類型,評估其鐵、鈦等14種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分布特點,初步了解月球的構成和資源。
為什么一項任務要用兩個設備來共同完成呢?γ射線譜儀分系統主任設計師常進向《科學時報》記者解釋道:“兩個設備的探測能量范圍不同,γ射線譜儀的能段是300keV~9MeV,而X射線譜儀的能段是1~60keV。能段一高一低,起到互補的作用。”
紫金山天文臺承制的γ射線譜儀是嫦娥一號的主要有效載荷之一,其科學使命是獲取全月表有用元素的豐度與分布,進而分析各元素和物質類型的富集區域和分布特點等。
常進介紹,月球表面一些元素(如釷、鈾)本身就有放射性,發出γ射線;另外一些元素(如硅、鎂、鋁)在宇宙線轟擊下會發出γ射線。不同元素發出γ射線的能量有所不同,或者說各種元素都具有特征能量γ射線。
常進說:“如果γ射線譜儀探測到某一元素的特征能量γ射線,就可以證明這種元素的存在。而這種特征能量的γ射線出現的幾率越高,該元素的相對含量也越高。通過統計特征能量的γ射線出現的幾率,就可以探測元素的相對含量。利用這種方法,就可以探測到月球上的一些主要元素,如氧、硅、鎂、鋁、鈣、鐵、鈦、鈉、錳、鉻、鉀、釷、鈾及稀土元素等的含量與分布特征。”
常進進一步指出,根據探測的結果,可以繪制各元素的全月球分布圖,發現月球表面資源富集區,鑒別新的巖石類型,為月球的開發利用提供有關的資源分布數據,以及對月球地質歷史進行深入研究。
γ射線譜儀是如何工作的?
“γ射線譜儀由探測晶體、信號采集和放大電路、指令控制和數據傳輸電路等主要部分組成。其中主探測器和包裹在外的反符合探測器均為大尺寸的碘化銫晶體。來自月球方向的γ射線進入探測器主晶體,產生熒光,經過多次反射后進入光電倍增管轉化為電信號。同樣道理,來自其他方向,包括衛星材料被高能粒子激發所產生的熒光,也將會被反符合晶體接收并被經過電子學線路處理和剔除。這樣,γ射線譜儀就得到純粹來自月球表面物質的γ射線信息。此外,指令控制和數據傳輸電路將按照地面指令對設備工作狀態施行控制,并將采集到的數據通過衛星數據傳輸系統發回地面。”常進介紹。
據了解,在衛星環繞月球飛行約一年的工作期間,γ射線譜儀將反復飛經月球各個區域,將飛經每一個區域的探測數據累加和處理,就可以得到該區域內不同元素含量的準確信息。
同樣作為探月有效載荷,我國的γ射線譜儀有著自己的特點。“我們的γ射線譜儀跟當年美國月球勘探者(1998年)比較,通俗地講,探測器有效面積大,能量分辨本領高,靈敏度高。跟日本月亮女神的γ射線譜儀相比較,雖然它們的能量分辨比我們高很多,但探測器體積較小,有效面積只有我們的1/10,因此,在幾個兆電子伏以上的高能波段探測方面,我們稍占優勢。
兩個儀器的側重點不同,月亮女神主要研究是否有水,我國的則主要研究全月面元素分布。從γ射線譜儀的工作原理上講,累計有效探測時間越長,效果就越好。”
月球探測用的γ射線譜儀可以在地球上用么?常進的回答是肯定的:“與月球探測類似,空間探測用的γ射線譜儀完全可以應用到地球資源探查和環境監測上。”
據介紹,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世界上的一些大公司已經使用γ射線譜儀來尋找鈾礦。美國、歐洲都采用γ射線譜儀進行了全國掃描,以得到鈾資源在全國的分布。
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技術的進步,γ射線譜儀不僅可以探測鈾資源,還可以區分巖石類型,尋找其他礦產資源。其原理與月球探測一樣,由于γ射線無法穿過大氣進入空間,所以必須采用飛機或地面車輛進行觀測。加拿大就采用該方法,發現了許多鈾礦和金屬礦。
γ射線譜儀還可以監測環境。人類的活動(如開礦、城市建設等)可以改變當地的輻射環境,對該地區的將來影響很大,有的經濟活動可以完全改變當地的環境,造成災難性的后果。另外,核電站周圍的環境,也必須用γ射線譜儀進行監測。
由科技部支持的國家863計劃“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數據應用與研究”重點項目9月28日通過驗收。我國繞月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表示,“嫦娥一號”任務至此才算圓滿完成,該衛星獲取的數據足夠讓科學家研究10......
11月11日下午,中科院研究生院第六期“院士大講堂”在中關村園區舉行,空間探測及微波遙感專家姜景山院士做了題為“空間探測縱橫——進入、認識、利用太空”的報告。姜景山是著名的微波遙感及航天應用工程科學專......
記者今天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獲悉,截至今天下午17:10,嫦娥二號衛星上搭載的除CCD立體相機以外的6種有效載荷已全部開機,在軌測試完成后將陸續開展科學探測。而CCD立體相機預計于10月下旬擇日開機。......
記者今天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獲悉,截至今天下午17:10,嫦娥二號衛星上搭載的除CCD立體相機以外的6種有效載荷已全部開機,在軌測試完成后將陸續開展科學探測。而CCD立體相機預計于10月下旬擇日開機。......
目前正環繞月球運行的嫦娥二號衛星,將在半年的既定時間內,完成四項科學目標:獲取分辨率優于10米的月球表面三維影像、探測月球物質成分、探測月壤特性、探測地月與近月空間環境。這四大目標,將在嫦娥一號科學探......
9月18日晚,“復興論壇”之歐陽自遠院士報告會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水上報告廳開講。歐陽自遠院士從人文角度為師生們解讀了中國月球探測的不凡歷程和挑戰。揭秘阿波羅號登月中國的嫦娥奔月、日本的女神“輝夜姬”,......
“嫦娥一號”數據繪制的三維景觀圖。 “嫦娥一號”攜帶的CCD立體相機繞月探測工程月球科學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受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授權,于7月16日向外界公布了中國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的科學......
葉培健院士接受記者采訪正值兩年一次的兩院院士大會召開之際,記者采訪了我國“嫦娥一號”工程總設計師兼總指揮葉培建院士,他表示,胡錦濤總書記在今年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充分肯定了科技在我國經濟轉型中的作用,......
質量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圖和月球標準基礎地圖、精度和分辨率最高的全月球數字高程模型、獨特的近月空間高能粒子和太陽風離子數據……從2007年順利升空至今,“嫦娥一號”一直是一顆舉世矚目的耀眼“明星”,而隨著......
由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承擔研制,曾為我國首次探月工程做出突出貢獻的嫦娥一號衛星干涉成像光譜儀和CCD立體相機,于5月25日在西安通過了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組織的成果鑒定。以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