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科技部支持的國家863計劃“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數據應用與研究”重點項目9月28日通過驗收。我國繞月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表示,“嫦娥一號”任務至此才算圓滿完成,該衛星獲取的數據足夠讓科學家研究10年。
嫦娥一號衛星于2007年10月24日發射,其搭載的8臺有效載荷獲取了大量探測數據。2010年12月,在科技部支持下,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數據應用與研究”正式立項。該項目由中科院負責組織實施,獲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和技術創新,并組織建立起一支月球、行星及空間科學研究隊伍。
在該項目牽引下,大批技術創新成果涌現,突破了包括微波輻射計在軌探測數據處理與月壤厚度反演新技術、激光高度計聯合三線陣CCD立體影像攝影測量新技術、基于點擴散函數的CCD立體影像超分辨率重建技術、月球形貌地圖制圖技術、月表物質成分反演技術、近月空間粒子輻射環境模型與可視化技術、納米離子探針微區定年技術等15項關鍵技術與方法,為我國后續月球與深空探測的推進打下堅實基礎。項目發表學術論文192篇、出版專著2部、申請國家發明ZL34項、制定國家標準2項(草案)。
此外,該項目還編制了我國首幅月球區域(虹灣及其周邊地區)的地質圖和月球構造綱要圖,獲得月表7種元素、4種氧化物和4種礦物的全月含量及其分布圖,提出了巖漿洋結晶固化年齡為39.2億年的新觀點,國際上首次獲得4個頻率下月球正午和子夜的全月球微波圖像等。
9月26日,“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走進香港“科創大講堂”活動正式啟動。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歐陽自遠代表參與本次活動的院士發言。他表示,做科普是科學家的責任、義務和使命,我們的下......
12月8日凌晨2時23分,中國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嫦娥四號探測器送上太空……在近地點約200公里、遠地點約42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上,人類開啟首次“月背之旅”。“月球背......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有“嫦娥之父”之稱的歐陽自遠25日在江西南昌表示,中國應該飛得更遠,也有能力飛得更遠。當日,以“中國航天,探索宇宙”為主題的青云·墨子論壇在江西南昌市青云譜......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今年79歲的歐陽自遠,是我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他參與制定了我國月球探測的近期目標和長遠規劃,并為2008年發射的"嫦娥一號"探測器,設計了具體的科學目標,被譽為我國"......
歐陽自遠張巧玲攝■本報記者張巧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馬興瑞日前表示,明年下半年我國將實施“嫦娥三號”發射和落月任務。此消息一出,有關中國深空探測問題立即引發社會各界關注。“目前,各項工......
歐陽自遠“雖然火星探測等深空探測的發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但通過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國深空探測科學與技術一定能取得新的突破。”近日,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在出席由上海市院士中心舉辦的第5......
由科技部支持的國家863計劃“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數據應用與研究”重點項目9月28日通過驗收。我國繞月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表示,“嫦娥一號”任務至此才算圓滿完成,該衛星獲取的數據足夠讓科學家研究10......
由科技部支持的國家863計劃“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數據應用與研究”重點項目9月28日通過驗收。我國繞月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表示,“嫦娥一號”任務至此才算圓滿完成,該衛星獲取的數據足夠讓科學家研究10......
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應用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9月19日在天津表示,按照“繞、落、回”三步走計劃,中國無人月球探測任務大約2017年左右完成。歐陽自遠是在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第12次學術大會暨第23屆院士大會......
7月20日至21日,歐陽自遠院士應邀到新疆參加自治區黨委統戰部和新疆留學人員聯誼會共同組織的“同心·留學人員為民服務”活動啟動儀式以及新疆自治區科協組織的“新疆科學大講堂”院士專題報告會,分別在烏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