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擔任主編,牽頭組織全國知名養殖、生態等領域專家撰寫的《生態養殖研究與展望》學術研究專著,已正式付梓出版。
《生態養殖研究與展望》出版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民眾的環保意識和對畜禽養殖業環境污染、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不斷加強,養殖業的生態化受到廣泛關注。養殖廢棄物不合理處理會制約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甚至威脅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
在我國畜禽規模化養殖迅速發展的當下,養殖中的抗生素、激素的濫用,養殖廢棄物及病死動物的不規范處理等帶來的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
據介紹,當前最引人關注的畜禽生態問題有多個,包括畜禽養殖廢棄物排放帶來的水體、土壤環境變化和人居環境變化;畜禽廢氣排放帶來的全球氣候變化;過度放牧和無序放牧對草原、林地和石漠化等生態脆弱地區的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改變;畜禽規模化養殖推崇的品種一致性和良種化,導致具有潛在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地方畜禽品種遺傳資源丟失,進而影響生物多樣性;畜禽病原微生物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帶來的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問題。
印遇龍表示,做好生態養殖,關乎農作物生產、畜禽養殖可持續發展以及人類的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實現高效的畜牧業生產與人類美好環境的和諧與統一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生態養殖研究與展望》系統介紹了生態養殖的概念、相關技術手段、相關應用等內容,探究了畜禽與環境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協同發展的技術體系;通過對生態養殖相關理論知識和當前研究進展系統歸納梳理,旨在幫助讀者深入具體地了解畜禽與環境的關系,學習畜禽生產環境、區域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科學知識。
該書的出版得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任繼周、束懷瑞、劉鴻亮、山侖、龐國芳,中國科學院院士康樂等的大力支持。該書所屬的“生態農業叢書”受到了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的資助。
為促進我國糖復合物領域的合作交流,加快國內糖科學的發展,由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糖復合物專業分會主辦、復旦大學/糖復合物衛健委重點實驗室承辦、分析測試百科網協辦的第六屆糖復合物研究前沿網絡學術大會......
2024年12月8日,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色譜與分離科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大學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此次會議匯聚了眾多高校、企業及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和行業精英,共同見證專委會成立,......
12月7日,在廣州舉行的第六屆國際科技創新學術交流大會(IAECST2024)上,《中國國際學術會議發展藍皮書2024》(以下簡稱《藍皮書》)正式發布。《藍皮書》顯示,2023年中國國際學術會議數量占......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孫悟空拜菩提祖師為師,成為“齊天大圣”。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師從鬼谷子,在戰國亂世縱橫捭闔名揚天下。獲得自然科學桂冠的諾貝爾獎得主之間,“學術譜系”傳承之力也不可小覷。今......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一路突進,現在人們對于AI工具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元,尤其是在文稿撰寫方面。不少人在網上用AI寫文案、寫評價,也有高校學生把AI用在了學術論文的撰寫過程中。的確,相比線下翻書籍或者線上找資......
一項針對全球數十家機構學者的調查顯示,許多大學的科研人員對可供他們用于人工智能研究的算力資源有限感到沮喪。據《自然》報道,科研人員接觸不到最先進的計算系統,可能會阻礙他們開發大型語言模型和進行其他人工......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徐可瑩實習生蘇曉“勉強畢業拿到博士學位”“發表過兩到三篇一般水平的論文”“畢業年齡超過32歲”“沒有勇氣再出國做博后”“很不容易找到一份編制內工作”“不咸不淡過完一生”……出身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關于試點開展“委-校協同”匯聚資助學術論文數據的通知國科金發傳〔2024〕172號各依托單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組織建設的科學基金開放獲取倉儲平臺(......
處于職業生涯早期的學者,在尋找終身職位和資金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一項研究指出,研究團隊不斷發展壯大,1970年平均每篇論文1.8位作者,2004年達到3.6位,翻了一番。根據近日發表于《自然-生物技術......
生成式人工智能(AI)工具快速普及,在學術寫作領域呈現爆炸式應用勢頭。使用基于大語言模型(LLM)的生成式AI工具能節省時間,減少語言障礙,讓論文更加明白通暢。但這些工具的應用也讓剽竊問題變得更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