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4-09-27 20:17 原文鏈接: 普通人讀博:一場對學術的大型祛魅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 徐可瑩 實習生 蘇曉

    “勉強畢業拿到博士學位”“發表過兩到三篇一般水平的論文”

    “畢業年齡超過32歲”“沒有勇氣再出國做博后”

    “很不容易找到一份編制內工作”“不咸不淡過完一生”

    ……

    出身普通、能力普通,連運氣也普普通通——以上描述簡單勾勒出了一道“普通人”讀博的人生軌跡。相比那些順風順水、出道即巔峰的科研新星,這些“普博”的科研故事往往充滿曲折。主人公也從最初的斗志昂揚,逐漸變得心灰意冷,像極了王小波筆下那頭“受錘的牛”,最終遺憾離場。

    離開學術界后,他們試著走向寬闊的四方。有人選擇抱著鐵飯碗“躺平”,有人選擇去二本院校尋一方凈土,有人則選擇脫下長衫、自主創業……盡管各有各的遺憾,但回憶起這條飽受折磨的科研之路,“普博”們竟不約而同地說:博士畢業后,對學術徹底祛魅了。

    與其說被學術“淘汰”,不如說是一種主動出走。這些故事告訴我們,普通的博士,可以普通地逃,況且逃避并不可恥。

    或許是一種新的開始。

    睜開眼,就是“三座大山”

    答辯通過那一刻,馬樂反倒很平靜。盡管這天他已經盼了很久,但真正塵埃落定時,他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幸福。

    博士學位終于拿到了,但似乎少了些應有的成就感。那種由感性驅動的自豪、興奮,甚至短暫的“不可一世”,馬樂都沒有過。作為一名普通的博士,馬樂沒有響亮的科研成果,自認也沒有出色的學術天賦,讀得很吃力。年過30、出身農村的他甚至從未在物質上反哺過父母。

    在社交平臺上,有不少討論“普通人讀博”的帖子,網友們對“普通”做出了這樣的總結:發表幾篇論文勉強達到畢業要求;年齡不小,失去了繼續出國做博后的勇氣;獲得博士學位后卻難以進入名校,只能找到一份普通的工作;沒能吃到“學歷紅利”,最終和大多數人一樣過上了籍籍無名的平凡生活……

    馬樂當然是“普通博士”中的一員。如果有機會回到五年前,他決然不會走上讀博這條路。

    事情是什么時候發生變化的?

    馬樂想到讀博之初,自己也曾充滿干勁,甚至將科研視作人生破局的最優解。他是工作兩年后才決定考研、重返學界的。并且,為了爭取更好的發展機會,馬樂放棄了本來的專業,轉而報考計算機。

    跨專業考研并非易事。為了能成功上岸,馬樂每天7點起床,雷打不動地學習到深夜12點,這樣的作息他堅持了半年。備考的艱辛令馬樂格外珍惜讀研的機會,也成為他繼續深造的動力。

    “讀博前,有好多人勸我不要讀,說很難。但我總是心存僥幸,覺得每年有那么多博士畢業,我同樣也能頂得住壓力,順利畢業的。”馬樂說。

    但事實是,在讀博的前兩年,馬樂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開展學術研究。導師安排他做了很多項目上的事,不太關注馬樂的學術進展。直到博士三年級,馬樂才得空開啟屬于自己的研究課題,跌跌撞撞尋找方向。隨后便是日復一日的失敗。

    漸漸地,馬樂對科研失去了熱情,甚至對生活也失去了興趣。他開始理解那些因為讀博產生心理問題的年輕人,理解了什么叫做“讀博偷走人生”。

    馬樂所在的人工智能領域,已經算得上容易出成果的方向了。即便如此,僅靠自己摸索著做實驗、寫論文仍舊是行不通的。雖然也跟著導師做了不少項目,但在“達到畢業要求”這件事上,馬樂的進度異常緩慢。

    有段時間,馬樂每天一睜眼,就仿佛看到眼前矗立著“三座大山”——博士畢業要求的三篇論文。馬樂覺得自己像被壓在五指山下的孫悟空,常常喘不過氣來。他開始頻繁失眠,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但他沒有別的選擇,也無暇內耗,過著實驗室、宿舍兩點一線的生活。

    發表論文成為了馬樂心中唯一的念頭。第一篇論文被接收的那個夜晚,馬樂為了能第一時間得知結果,一動不動地守在電腦旁,反復刷新著郵箱頁面。消息傳來是凌晨兩點,馬樂說,那是他能數得過來的快樂時刻。

    如今再回憶起這個畫面,馬樂覺得自己大概是“魔怔”了。博士畢業后,他沒有選擇進入高校、繼續科研,而是去了一家央企,成為了一名“普通的北漂”。

    找一方“凈土”,屏蔽干擾

    與馬樂徹底逃離學術圈的選擇不同,陳輝只是想從“非升即走”的湍流中脫身。他拒絕了導師讓他留在名校的邀請,轉而進入一所普通的二本高校當老師。

    “與其在高壓環境中去賭不被淘汰的可能性,還不如選擇一個比較安穩的環境,憑僅存的學術熱情慢慢地搞,這樣至少還有個平穩的心態。”

    陳輝的經歷更加傳奇。本科前,陳輝對醫學不甚了解,只隱約覺得自己生物覺得不錯,應該上手會比較快,于是選擇去南方一所211院校攻讀臨床醫學。不久后,他發現臨床醫學并非自己想象中那般需要強大的邏輯性,知識點大多要死記硬背,陳輝不喜歡。

    與此同時,傷醫事件的頻發也不斷刺激著陳輝,他選擇了轉專業。結合參加辯論賽的經歷,陳輝確定了真正的心之所向——法學。

    于是,本科畢業后,陳輝又花了兩年時間,在西南某高校獲得法學第二學士學位。為了給這段時間一個合理的解釋,陳輝甚至向父母撒謊:自己只是跨專業讀了一個研究生。直到現在,陳輝的父母都被蒙在鼓里。

    拿到法學的學士學位后,陳輝結合自己的醫學背景,選定衛生健康法這個方向繼續深耕。

    讀研時,陳輝有過一次在權威學術期刊“一投即中”的經歷。因此,他一直對科研充滿信心。畢業后,他放棄了一份高校輔導員的穩定工作,繼續讀博深造。

    但隨著對學術的深入了解,陳輝發現科研絕非想象中那樣輕松。在人文社科領域,有著“文無第一”的潛在共識。這意味著無論多么出色的論文,都會有一些相反的觀點,其中不乏唱衰之音。

    有時,連陳輝自己都會陷入“文科無用論”的糾結之中,陷入做研究有什么意義的迷茫。

    博士畢業后,陳輝婉拒了學院院長和導師的挽留,來到四川省某三線城市的一所二本高校任教。

    身邊的同學都不理解他的選擇,但陳輝有自己的邏輯。“非升即走的壓力實在難熬。我在年齡上沒有什么優勢,再花幾年時間去賭一個職稱,風險太大了。不如選擇一條更為穩妥的路,這樣我也能更安心地做研究、寫文章。”

    無休的內卷,無望的教職

    畢業求職時,馬樂到北京很多研究所面試過。他發現,進入科研院所或高校的競爭非常激烈。“向下兼容”已成為高校求職生態中的基本操作——海外名校博士去985院校任職,985博士再去211院校“踢館”……僅一個博士學位,早已無法滿足大多數教研崗的需求。多數高校在面試青年人才時,還會暗中比較求職者的科研成果、導師咖位、團隊及平臺實力等,以期從眾多博士中挑選出最具優勢的科研潛力股。

    這對博士生們來說,是一場永無休止的內卷。特別對馬樂這樣的“普通博士”而言,很多崗位可望而不可即。

    “部分高校甚至明確要求有博士后經歷。如果想在高校就職,就得再做個博士后。”

    果盤便因此做了兩年多博后。這位來自農村的姑娘一直將讀書視為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事情。

    中學時,果盤家中遭遇變故,父母無法再為她提供經濟支撐。不甘心的她憑借各種補助、獎學金,最終成功考入西南某211高校讀本科,后被保研至某科研機構碩博連讀。

    本科期間,為了減輕家中負擔,果盤會做些兼職,掙點生活費。在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果盤漸漸體會到,學歷也許并不是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必要條件。

    但讀研、讀博、進入高校的線性思維早已植入了她的腦海。為了能夠成功保研,果盤從本科開始就跟著老師做實驗。在老師的幫助下,她成功在影響因子5分左右的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為了鼓勵這個年輕的姑娘,老師將她推薦給了自己的博導,果盤獲得了一次和權威學者促膝長談的機會。她天真地以為,自己就是做科研的“那塊料”。

    被保送后,一切開始失控。

    碩博連讀期間,由于研究的課題過于復雜,果盤六年沒能做出任何成果。沒有論文,自入學第二年后,果盤便與獎學金無緣了。她“行走學術界”的宏偉藍圖逐漸坍塌、萎縮成一個泛黃的小紙團,上面就寫著兩個字——“畢業”。

    為了按時拿到博士學位,果盤不得不求助于導師。在導師的幫助下,果盤又有了一個新課題,終于發表了論文。

    博士畢業后,對高校教職還抱有一絲執念的果盤在中國農業大學進站做博士后,以期能夠在這期間再出成果,贏得進入高校的機會。

    但短暫卻艱辛翻倍的博后經歷令果盤徹底明白,這并不是適合自己的出路。出站后,她選擇到一家上市醫藥企業做研發。

    “現在這份工作不僅能夠讓我在北京自給自足,還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為社會做出一點貢獻。這對我來說更有意義。”

    博士畢業,卻對學術徹底祛魅

    “現在我身邊的大多數博士都說,如果有再來一次的機會,他們都不會選擇讀博了。”馬樂認為,博士學位既沒有為他帶來成就感,也沒能幫助他提升社會競爭力。努力撕開學術的一道口子后,這位工科博士最終選擇進入體制內,從事一份相對簡單的工作。

    “這份工作甚至用不到任何在博士期間獲得的科研能力,本科生就能勝任。”

    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馬樂不僅是家族中的第一個博士,更是全村的驕傲。“在我父母眼中,獲得博士學位就意味著成功,意味著能夠有一份高薪、體面的工作。但實際上,博士學歷帶給普通人的收益并沒有期待的那么高。”

    同樣是家族第一個博士的陳輝,也不認為自己已經獲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我覺得讀博不過是一個擴展眼界、逐漸對許多事情祛魅的過程。通過不停學習、觀察社會,把很多東西看清楚之后再問自己,就能發現現實與幻想的差距。”

    面對后輩們是否讀博的糾結,他認為,作為出身普通、能力普通、機遇普通的“三普青年”,沒有必要抓著博士學位不放。尤其在當下的環境中,還是要先以就業為主。但只要還存在進入高校做學術的執念,讀博仍舊是唯一的入場券。

    其實在陳輝看來,讀博與否并沒有太大區別。他的研究生同學中有很多選擇留在名校,或者大型科研機構繼續拼命,“他們都比較羨慕我。”看到曾經的同門如此忙碌,卻并不快樂,陳輝常常覺得心疼。他們似乎都在追求一種虛無,一種自己并不認同的范式。

    這個問題陳輝早就想清楚了。于是他選擇主動出走,離開這個漩渦,踏上另一條安靜的小徑。

    馬樂的科研之路則更像一場夢。夢醒了,他環顧四周,發現除名字后面多了一個“博士”后綴外,自己仍舊一無所有。老家很多人都認定他實現了階層跨越,馬樂卻不以為然。

    “我的父母一生都在工廠做工,當‘螺絲釘’,我本質上與他們并沒有區別。”

    “只是進化成了一顆北京的‘螺絲釘’。”


    相關文章

    第六屆糖復合物研究前沿網絡學術大會順利舉行——探索生命奧秘新途徑

    為促進我國糖復合物領域的合作交流,加快國內糖科學的發展,由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糖復合物專業分會主辦、復旦大學/糖復合物衛健委重點實驗室承辦、分析測試百科網協辦的第六屆糖復合物研究前沿網絡學術大會......

    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色譜與分離科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大學成功召開

    2024年12月8日,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色譜與分離科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大學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此次會議匯聚了眾多高校、企業及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和行業精英,共同見證專委會成立,......

    《中國國際學術會議發展藍皮書2024》發布

    12月7日,在廣州舉行的第六屆國際科技創新學術交流大會(IAECST2024)上,《中國國際學術會議發展藍皮書2024》(以下簡稱《藍皮書》)正式發布。《藍皮書》顯示,2023年中國國際學術會議數量占......

    學術譜系如何跳出“近親繁殖”怪圈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孫悟空拜菩提祖師為師,成為“齊天大圣”。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師從鬼谷子,在戰國亂世縱橫捭闔名揚天下。獲得自然科學桂冠的諾貝爾獎得主之間,“學術譜系”傳承之力也不可小覷。今......

    多所高校提出使用AI的多個“禁止”,學術論文使用AI邊界在哪兒?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一路突進,現在人們對于AI工具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元,尤其是在文稿撰寫方面。不少人在網上用AI寫文案、寫評價,也有高校學生把AI用在了學術論文的撰寫過程中。的確,相比線下翻書籍或者線上找資......

    學術界算力不足,限制人工智能創新

    一項針對全球數十家機構學者的調查顯示,許多大學的科研人員對可供他們用于人工智能研究的算力資源有限感到沮喪。據《自然》報道,科研人員接觸不到最先進的計算系統,可能會阻礙他們開發大型語言模型和進行其他人工......

    普通人讀博:一場對學術的大型祛魅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徐可瑩實習生蘇曉“勉強畢業拿到博士學位”“發表過兩到三篇一般水平的論文”“畢業年齡超過32歲”“沒有勇氣再出國做博后”“很不容易找到一份編制內工作”“不咸不淡過完一生”……出身普......

    普通人讀博:一場對學術的大型祛魅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徐可瑩實習生蘇曉“勉強畢業拿到博士學位”“發表過兩到三篇一般水平的論文”“畢業年齡超過32歲”“沒有勇氣再出國做博后”“很不容易找到一份編制內工作”“不咸不淡過完一生”……出身普......

    普通人讀博:一場對學術的大型祛魅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徐可瑩實習生蘇曉“勉強畢業拿到博士學位”“發表過兩到三篇一般水平的論文”“畢業年齡超過32歲”“沒有勇氣再出國做博后”“很不容易找到一份編制內工作”“不咸不淡過完一生”……出身普......

    普通人讀博:一場對學術的大型祛魅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徐可瑩實習生蘇曉“勉強畢業拿到博士學位”“發表過兩到三篇一般水平的論文”“畢業年齡超過32歲”“沒有勇氣再出國做博后”“很不容易找到一份編制內工作”“不咸不淡過完一生”……出身普......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