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3-24 08:50 原文鏈接: 《科學》雜志剖析日本大地震

    地震為何防不勝防;預報為何聲東擊西

     

    3月11日的大地震后,日本巖手縣的野田村被海嘯沖刷,成為廢墟。

      盡管有密集的地震儀器、透徹的地震研究以及優良的防震措施,然而,3月11日下午1時46分發生在日本本州東北宮城縣東部海面的9級大地震,仍以突然襲擊的方式重創了這個國家。地震引發海嘯,導致福島核電站發生輻射泄漏,災難深重,滿目瘡痍,震驚世界。3月18日出版的《科學》雜志發表新聞分析文章,剖析了這場災難。

      文章指出,作為一個國家,日本已經習慣于地震,也準備好迎接一場大地震,然而,這次地震和所引發的海嘯的強度之大,完全超過人們的想象,專家們也猝不及防。在這個殘酷、悲傷的事實面前,人們不禁要問:地震真的防不勝防嗎?人類該怎樣努力才能將災難程度降至最低呢?

    地震為何防不勝防

      3月11日的日本東北大地震,是現代儀器記載的五大最強地震之一。美國地質調查局和日本氣象廳將這次地震定為9級。地震沿著日本海溝俯沖帶沖破了400多公里的地殼,震源位于日本本州島仙臺港以東130公里處、有100萬人口的宮城縣東部海面,距離首都東京約373公里。日本官方估計死亡人數為1.5萬人。地震引發的海嘯卷起了7米多高的海浪,侵襲宮城縣、福島縣以及巖手縣等,造成福島核電站發生輻射泄漏事件,海浪橫跨太平洋,波及至美國加州海岸。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地震學家金森博雄(Hiroo Kanamori)說:“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地區會發生這樣的事件。”東京大學的地球物理學家羅伯特·蓋爾(Robert Geller)說,這場地震的驚天能量和意料之外的發生地點,也暴露出預測下一次大地震何時何地來臨是多么的無用!即使像在日本這樣有充分的地震監測、研究和準備的國家,大地震也總是不期而至。

      日本位于太平洋火山環島之中。太平洋火山帶是一個圍繞太平洋經常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的地區,全長4萬公里,呈馬蹄形,有一連串海溝、列島和火山,地質構造板塊移動劇烈,世界上90%的地震和81%最強烈的地震都發生在該地帶上。沿著日本海溝,太平洋板塊被擠壓在鄂霍茨克板塊之下。在某些地區,俯沖板塊在上沖板塊下面平緩地滑動。在另外一些地方,板塊在表面上聯結或粘合在一塊,在這個地方,沿邊界的滑動或破裂讓板塊迅速恢復到低應力狀態,所積累的能量則以地震波的形式釋放出來。地震波與同時發生的海底運動形成了海嘯。

      為了評估特定區域的地震風險,科學家們通常以過去發生的事件為指導。日本東北地區保存有一個世紀的地震記錄。每隔30年或50年,沿著日本海溝就會發生強度為7級至8.3級的地震。金森博雄說,最近沿俯沖帶釋放了許多壓力,很難說哪個地區已積累了相當的壓力足以產生另外一場大地震。日本地理空間信息局的大地測量師西村鈴木仁(Takuya Nishimura)說:“坦率地講,我們沒能預見這次地震。”在2004年發表在《國際地球物理期刊》上的一篇論文中,他作為共同作者仔細討論了該地區地殼變形的發展。

      穿過歷史回到過去,幾年前,研究人員已經意識到宮城縣附近會有一次地震,但規模比3月11日的災難要小一些。歷史記錄顯示,該地區在869年有一場名為Jogan的大地震,沿海平原成為蠻荒水域。一個埋藏在仙臺平原沼澤沉積下方的海洋沙層顯示:當時,高達3~4米的古代海嘯從海岸沖向內陸,研究人員對洪水痕跡的分析顯示,Jogan地震的強度為8.3級。歷史記錄和儀器觀察顯示,對于更小一些的俯沖帶來講,強度為7.5級左右的地震每隔30~40年會發生一次。1978年,宮城縣曾發生強度為7.4級的地震,引發海嘯,并造成28人死亡。西村鈴木仁說,二者相比,3月11日地震的破裂帶與1978年地震的破裂帶有重疊,但前者比后者大多了,前者為400多公里,而后者只有50公里。

      西村鈴木仁認為,如果東北地震是Jogan地震的重復,那么大地震的超級循環也許每隔1000年就發生一次,而且這種沖擊并不一定局限于日本海溝,他認為:“這次事件顯示,這類大地震可能會發生在其他俯沖帶。”其中一個可能的地點是卡斯卡迪亞斷層帶。卡斯卡迪亞斷層帶位于北美洲西北太平洋海岸,從美國加州海灣北部向北延伸到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的南面。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地震學家約翰·比達爾指出,當卡斯卡迪亞斷層破裂時,3月11日的日本地震就將成為西北太平洋的一個基準,“我們知道這里會發生同樣強度的地震,問題不是‘是否’,而是何時”。

    預報為何聲東擊西

      另外一個問題是,3月11日的地震會對日本海溝附近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東京大學的地震學家遠田晉次(Shinji Toda)說:“我們真正擔心的是,本州東北地區釋放的應力增加了東京附近大地震的可能性。”他最初的計算推測,地震將應力卸入房總半島(Boso Peninsula)近海的斷層,房總半島是將東京灣與太平洋隔開的小島。歷史記錄顯示,1677年,該地區有一場大地震和海嘯。

      這場日本東北大地震將給風險評估提供一個審慎的教訓。東京西部的東海地區遍布著幾百個地震觀察儀器,從1965年開始,日本的地震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地采集分析這些實時數據。如果沿南海海槽(Nankai Trough)的斷層一直在不停地增長,那么地震學家委員會將作出評估決定:是否發布8級地震即將來臨的警告。日本當局已經加強公共建筑的強度,使之可以抵御強烈晃動;在海岸沿線修筑堤壩和防洪門,阻擋來自地震的海嘯。

      然而,從1995年1月17日發生的神戶7.2級地震,到3月11日發生的9級地震,日本在過去20年間所發生的兩次大地震表明,專家們尋找的都是錯誤地點。金森博雄說,美國加州也有類似問題,即使過去幾十年中所發生的毀滅性地震發生在別處,比如1994年發生在洛杉磯西北北嶺市的6.7級地震和1971年發生在加州圣費爾南多的6.6級地震,但人們依然將目光關注到圣安德烈亞斯斷層。

      一直以來,研究人員有能力估計多少地震應力會在斷層處堆積。金森博雄說:“我們所不能預測的是單個序列。地震應力可能以單個地震的方式釋放,也可以從更小的事件釋放。面對無法避免的不確定性,我的觀點是:用更普遍的方法預防地震勝過某種優先、集中的努力。”

      《科學》的文章最后指出:對于一個以優良防備著稱的國家來講,這個悲傷的現實可能說明:有些地震太大、太罕見,防不勝防!

    相關文章

    我國將與中亞國家探索建立天山地震科學考察機制

    中國應急管理部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地震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朱芳芳在會上介紹,中國將以“一帶一路地震科學考察聯盟”為基礎,與中亞國家共同探索建立協調、聯動、高效的天山地震科學考察機制。據介紹,......

    我國將與中亞國家探索建立天山地震科學考察機制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電(記者郭超凱)中國應急管理部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地震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朱芳芳在會上介紹,中國將以“一帶一路地震科學考察聯盟”為基礎,與中亞國家共同探索建立協調、聯動、......

    中國博士生深入災區取得重要成果,收獲跨國良緣

    他,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讀博士生,致力于地震研究,日前以一作身份在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論文。她,是一個從小喜歡中國文化的00后土耳其姑娘,現為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成績......

    臺灣地震引發局地海嘯災害過程基本結束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發布海嘯警報解除通報。今天7時58分臺灣海域發生地震,震源深度為12千米。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監測顯示,地震在震源附近引發局地海嘯,并對我國臺灣島沿岸局......

    臺灣地震引發局地海嘯災害過程基本結束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發布海嘯警報解除通報。今天7時58分臺灣海域發生地震,震源深度為12千米。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監測顯示,地震在震源附近引發局地海嘯,并對我國臺灣島沿岸局......

    臺灣花蓮地震已致4死97傷

    據報道,根據臺消防署統計,4月3日花蓮7.3級地震目前已造成全臺4死97傷。一名司機在大清水斷崖遇落石被砸身亡;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得卡倫步道為當地知名景點,3日上午游客較多,目前已知有3人遇難。......

    專家:臺灣花蓮縣海域7.3級地震為逆沖型破裂

    中新網北京4月3日電(記者孫自法)記者從中國地震局獲悉,臺灣花蓮縣海域4月3日早晨發生7.3級地震后,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組織專家研究分析認為,這次地震發生在臺灣花東縱谷斷裂北段上,初步震源機制解結果顯示......

    臺灣地震致30.8萬戶居民停電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4月03日07時58分在臺灣花蓮縣海域(北緯23.81度,東經121.74度)發生7.3級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04月03日08時11分在臺灣花蓮縣海域(北緯24.10度,東......

    我國科研人員發現地震可通過改變地表結構影響森林生長

    地震后,森林生長如何變化?記者21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通過研究全球樹輪年表與1900年以來地震事件的時空關聯,該所科研人員發現,地震可通過改變地表結構,影響降水再分配過程,從而影響長期樹......

    3人受傷,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發生7.1級地震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月23日2時09分,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發生7.1級地震,震中位于北緯41.26度,東經78.63度,震源深度22千米。震中位于烏什縣亞曼蘇柯爾克孜族鄉境內,屬于高山區域,震......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