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政治和經濟領域一樣,科學領域在2011年也發生了令人擔憂的變化,這個影響將持續數十年。但是,今年也出現了一些令人激動的科學景象。12月21日,《自然》雜志回顧總結了2011年科研進展和科技政策事件。
1. 干細胞研究路途坎坷。七月,美地方法官推翻原判,支持聯邦資金資助人類胚胎干細胞研究;十月,歐洲批準人類胚胎干細胞臨床試驗;十一月,公司首次用干細胞治療病人。
2. 粒子相關研究讓人迷惑:科學家仍不能確認上帝粒子的存在;人們對中微子的超光速仍存質疑;有關暗物質存在的證據自相矛盾。
3. 2011年出現了一些驚人的科學丑聞事件,包括荷蘭蒂爾堡大學Diederik Stapel事件、哈佛大學Marc Hauser事件、杜克大學Anil Potti事件以及惠特莫爾·彼得森神經免疫疾病研究所Judy Mikovits事件。
4. 埃及和利比亞的政局動蕩對其國內科學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阿拉伯世界的科學正在“蘇醒”。
5. 隨著藥物ZL有效期的結束,問題也隨之而來:為什么科研不能產生更多的替代藥物?今年,藥物公司大幅削減研發預算,轉而與學術界和其他企業建立外部合作。
6. 一些學術團體為受壓迫科研人員維權;今年,他們的工作卻被終止,而許多科研人員還需要這種幫助。
7. 美國太空飛機時代結束,中國太空力量崛起,太空新時代正在到來。
8. 基于芯片的基因組測序技術,它不僅價格更便宜,而且將用于遺傳測序和和臨床診斷,將對人們生活產生影響。
9. 2012年,很多國家的科研預算都被不同程度地削減。但是美國大部分科學機構都有小幅增長,中國也增長12.5%。
10. 由于地震導致的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其帶來的危害給人們心中蒙上了一層陰影。
11.今年,世界人口突破70億。面對人口增長,碳排放、溫飽問題、疾病問題等更加引起人們的關注。
Nature, 24August2023,Volume620Issue7975, 《自然》2023年8月24日,第620卷,7975期物理學PhysicsPotontranspor......
隨著年齡增長,停止分裂但沒有死亡的衰老細胞(senescentcell)在體內持續積累。這些細胞總是被我們視作需要清除的危險信號,因為它們與癌癥、阿爾茨海默病、糖尿病等一系列與衰老相關的病癥相關。現在......
皮膚作為我們身體最外層的保護屏障,承受了時間的考驗和生活的痕跡。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不可避免地經歷一系列變化,如失去彈性、干燥和色斑等。皮膚衰老是一個復雜而多樣化的過程,受到遺傳、環境和內外因素的共同......
胰腺導管腺癌(PDAC)是個瘋狂的“殺手”,PDAC患者的10年生存率約為1%[1]。近20年來,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不斷取得進步,改寫了很多癌癥的治療范式;遺憾的是,經典腺體亞型對目前的臨床治療方案有......
近日,復旦大學、西安交大、中國醫學科學院等26家單位聯合發布了中國人群泛基因組聯盟(CPC)一期研究進展。6月14日,相關成果以《基于36個族群的中國人泛基因組參考圖譜》為題發表于《自然》(Natur......
13年前,博士畢業不久的張國捷胡子拉碴、風塵仆仆,在丹麥、英國、德國、西班牙、美國滿世界跑。為了發起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他“游說”科研團隊跟他合作。同事驚嘆于他練就了去任何地方不用倒時差的本事。張國捷......
5月31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通訊》將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刁現民團隊完成的最新研究論文遴選為植物科學領域的近期標志性論文,該研究發掘了谷子籽粒產量重要基因SGD1,并揭示了其調控禾本科作......
《自然》雜志24日發表的一項神經科學研究指出,一種能恢復大腦和脊髓間通信的植入裝置,被證明能幫助手臂和腿部癱瘓患者自然站立和行走。該裝置還被發現能促進神經恢復,患者在植入裝置關閉后仍能使用拐杖行走。研......
據最新一期《自然·生物醫學工程》報道,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工程師開發了一種柔軟而有彈性的皮膚貼片,可將其戴在脖子上,以連續跟蹤血壓和心率,同時測量佩戴者的葡萄糖、乳酸、酒精或咖啡因含量。這是第一......
據英國《自然·能源》雜志近日發表的最新研究,一組國際聯合團隊報告成功制造了鈣鈦礦/硅雙層單片電池。在室外條件下,雙面串聯太陽能電池實現超出任何商用硅太陽能電池板的效率。這也是首次通過實驗清晰證明了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