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與細胞所致力于生命科學基礎研究,研究內容涵蓋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等學科領域,著重開展“基因調控、RNA與表觀遺傳學”、“蛋白質科學”、“信號轉導”、“細胞與干細胞生物學”、“癌癥和其它重大疾病”等五大領域的研究。
生化與細胞所的使命是開展創造性的生命科學研究,并為促進國民健康服務。生化與細胞所的目標是成為國際一流研究所,努力為科學家提供自由探索和團隊合作的學術環境,為研究生、博士后和其他研究人員提供高標準的、系統性的訓練。
生命科學無疑是21世紀最重要的學科之一。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的研究,將致力于破譯生命的奧秘,并為現代醫學提供生物學理論基礎和醫療靶點。我相信生化與細胞所將繼續為此做出中國科學家應有的貢獻。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地址:上海市岳陽路320號
郵編:200031
電話:021-54920000
傳真:021-54921011
Email: sibcb@sibs.ac.cn
參考網址:http://www.sibcb.ac.cn/
國際知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15日向媒體發布信息稱,繼使用人工智能(AI)生成圖書等應用之后,其投資并通過投資公司旗下“美國期刊專家”(AmericanJournalExperts,AJE)開發......
CellularPhysiologyandBiochemistry是一種開放獲取期刊。CellularPhysiologyandBiochemistry是一份科學期刊,自2019年起由德國杜塞爾多夫的......
9月1日,施普林格·自然就旗艦刊《自然》及《自然》系列研究期刊與芬蘭FinELIB聯盟達成為期三年的開放獲取(OA)協議。該協議為期三年,止于2024年12月。在此期間,符合條件的30多家芬蘭機構的研......
文|趙廣立孟凌霄“與中國作者發文規模相比,中國SCI收錄科技期刊(以下簡稱中國SCI期刊)的發文量遠不能滿足現實發文需求。”8月25日,由中國科協主編的《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21)》(以下簡稱......
各有關單位:根據《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9-2023年)》,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辦公室擬于近期組織2022年度高起點新刊子項目線上答辯工作。現將有關具體事項通知如下:一、答辯時間......
應急管理部1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應急管理部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司司長申展利通報7月份全國自然災害形勢。申展利指出,7月份,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風雹為主,干旱、臺風、地震、地質災害、森林火災等也不同程度......
2020年6月24日,一篇關于水中電子阿秒電離問題的稿子投遞到Nature編輯部。論文作者們原本以為很快會被接收,然而,卻陷入了漫長的等待。論文經歷了三輪審稿,該科研團隊對審稿意見的回復竟累計長達99......
中新網襄陽7月27日電(朱賢張敏胡傳林)湖北漳河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27日介紹,黃岡師范學院生物與農業資源學院專家教授團隊近日在該保護區調查外來入侵物種時,發現近十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金裳鳳蝶。金......
牙科專家發表機械工程領域的論文,醫學、經濟、金融領域專家發表流體力學相關論文……正常學者真能如此跨界做研究嗎?近日,知名開放獲取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Reports)接連對該刊兩篇論文......
何時我們的論文能發在國內的好期刊上?有數據表明,2016年,中國學者在全球SCI期刊發文32.24萬余篇,而在中國SCI期刊發文僅有2.24萬余篇,不到前者的1/10。今年,中國的SCI期刊累計達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