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12-22 10:56 原文鏈接: 《自然》評選出2011年度人物

      12月22日出版的《自然》雜志評選出2011年科學界年度人物,共十位。《自然》同期配發社論文章說,這些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不論是在這一年聲名鵲起,還是名聲一落千丈,他們都對科學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十位年度人物分別為:
     

    Dario Autiero,法國里昂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領導團隊聲稱發現“超光速”中微子。

     

    Sara Seager,麻省理工學院天文學家,致力于系外行星搜尋。

     

    Lisa Jackson,美國環保局局長,因污染管理問題備受攻擊。

     

    Essam Sharaf,埃及工程師,在今年埃及抗議運動中積極呼吁發展科學。

     

    Diederik Stapel,荷蘭心理學家,因數據造假被撤銷多篇文章。

     

    Rosie Redfield,加拿大微生物學家,率先對“砷基生命”提出質疑。

     

    Danica May Comacho,世界第70億人口。

     

    Mike Lamont,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運行維護工程師。

     

    Tatsuhiko Kodama,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指責日本政府處理福島核危機表現不力。

     

    John Rogers,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教授,技術發明家。

    相關文章

    激活癌細胞自毀的“開關”發現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綜合癌癥中心的一個研究小組確定了CD95受體上一個可導致細胞死亡的關鍵表位。這種觸發細胞程序性死亡的新能力可能會為改進癌癥治療打開大門。這一發現發表在近期《自然》雜志旗下的《細胞......

    “雙非”高校姜昱丞一作發首篇Nature!凝聚態物理新突破

    前不久,37歲的姜昱丞首次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Nature論文,這也是他所在的蘇州科技大學首次在Nature亮相。這篇論文澄清了凝聚態物理領域一個20余年來的誤區,并構建了全新理論模型和判定標準。“其實......

    跟蹤Nature室溫超導論文:8位作者指控導師要求編輯撤稿

      在多項重復性研究不支持其結論后,美國羅徹斯特大學迪亞斯團隊3月的《Nature》論文再遇危機:該論文11位作者中的8位給《Nature》高級編輯托比亞斯·羅德爾寫信稱,迪亞斯歪......

    Cell:科學家識別出異常的自然殺傷性細胞亞型

    自然殺傷性細胞(NKcells)在機體抵御腫瘤進展的先天性免疫反應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Cell上題為“Apan-cancersingle-cellpanoramaofhum......

    《自然》(20230824出版)一周論文導讀

    Nature, 24August2023,Volume620Issue7975, 《自然》2023年8月24日,第620卷,7975期物理學PhysicsPotontranspor......

    脫發有救了?《自然》:衰老細胞竟能促進毛發生長!

    隨著年齡增長,停止分裂但沒有死亡的衰老細胞(senescentcell)在體內持續積累。這些細胞總是被我們視作需要清除的危險信號,因為它們與癌癥、阿爾茨海默病、糖尿病等一系列與衰老相關的病癥相關。現在......

    《自然·衰老》:發現皮膚衰老的關鍵!

    皮膚作為我們身體最外層的保護屏障,承受了時間的考驗和生活的痕跡。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不可避免地經歷一系列變化,如失去彈性、干燥和色斑等。皮膚衰老是一個復雜而多樣化的過程,受到遺傳、環境和內外因素的共同......

    《自然·癌癥》:發現了能重塑“癌王”腫瘤微環境的聯合療法

    胰腺導管腺癌(PDAC)是個瘋狂的“殺手”,PDAC患者的10年生存率約為1%[1]。近20年來,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不斷取得進步,改寫了很多癌癥的治療范式;遺憾的是,經典腺體亞型對目前的臨床治療方案有......

    《自然》發表中國人泛基因組參考圖譜,26家單位聯合研究

    近日,復旦大學、西安交大、中國醫學科學院等26家單位聯合發布了中國人群泛基因組聯盟(CPC)一期研究進展。6月14日,相關成果以《基于36個族群的中國人泛基因組參考圖譜》為題發表于《自然》(Natur......

    歷時9年!我國發掘谷子籽粒產量重要基因

    5月31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通訊》將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刁現民團隊完成的最新研究論文遴選為植物科學領域的近期標志性論文,該研究發掘了谷子籽粒產量重要基因SGD1,并揭示了其調控禾本科作......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