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和卵巢癌是女性最高發的癌癥。
BRCA1和BRCA2是引起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明星基因”,約6%的乳腺癌和10-20%的卵巢癌是由可遺傳的BRCA1/2基因突變引起的。
在80歲以前,攜帶BRCA1/2突變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風險為69-72%,罹患卵巢癌的風險為17-44%。
如果能夠在突變攜帶者患病之前通過BRCA1/2基因檢測篩選出突變攜帶者,則可以通過藥物,增加篩查或手術等方式來預防數百萬癌癥的發生。
目前,全球的臨床指南只建議對高風險女性(診斷的年齡和某些癌癥的家族史等)進行BRCA1/2基因檢測,然而,如果僅根據指南標準進行檢測,則會漏檢約50%的BRCA1/2胚系突變攜帶者。
2020年7月17日,發表在《Cancers》上的一項國際研究顯示:與目前的臨床實踐相比,對整個人群進行乳腺癌和卵巢癌易感基因BRCA1/2突變篩查可以預防全球范圍內數以百萬計的乳腺癌和卵巢癌發生。
研究人員模擬了基于人群的BRCA1/2檢測模型(馬爾可夫模型),對美國、英國、荷蘭、中國、巴西和印度6個不同收入國家,年齡≥30歲的普通女性數據進行了分析,并將生命周期成本和健康影響與當前基于臨床標準/家族史的檢測進行了比較。
▲ 馬爾可夫模型
世界銀行使用人均國民總收入(美元)將各國分成四類收入類別:低收入(LIC≤1,025$);中低收入(LMIC:2,026$-4,035$,比如印度);中高收入(UMIC:4,036$-12,475$,比如中國/巴西);高收入(HIC:≥12,476$,比如美國/英國和荷蘭)
成本效益是從社會和付款人角度進行計算的。付款人角度僅包括由衛生系統或衛生提供者承擔的醫療費用(例如基因檢測,篩查,預防和癌癥治療的費用)。從社會角度來看,還考慮到了成本,例如因無法工作而失去收入所造成的影響以及由于癌癥而導致的壽命縮短。
調查結果表明,對年齡≥30歲的所有女性進行BRCA1/2基因檢測,并將其分類為BRCA1/2陽性或BRCA1/2陰性,從付款人角度出發,在中高收入國家中非常劃算且極具成本效益。
在英國,美國和荷蘭,質量調整生命年(QALY,一種調整的期望壽命,用于評價和比較健康干預,為生存壽命 x 效用得分)的增量成本效益比(ICER,即每增加一個QALY所需要多花費的成本)分別為:21,191美元/QALY,16,552美元/QALY及25,215美元/QALY;在中國和巴西的增量成本效益比分別為:23,485美元/QALY及20,995美元/QALY。在印度進行BRCA1/2的大普檢并不劃算,增量成本效益比為32,217美元/ QALY。在印度這樣的中低收入國家,BRCA1/2檢測的成本需要降到172美元左右才能具有成本效益。
醫藥經濟學評估采用增量成本收益比(ICER)來表征評價結果,即:成本差值/效果差值,而效果通常采用質量調整生命年(QALYs)為指標。得到ICER后,通過與界值比較來評判衛生技術的經濟性。界值,在歐美發達國家通常采用5萬美元,在發展中國家通常采用3倍(或者更低)人均GDP,這體現了社會為多獲得一個質量調整生命年而愿意支付的成本。
▲ 基于人群和家族史檢測的費用:付款人角度的成本節省
▲ 醫療干預所獲得的質量調整生命年
研究結果表明:與目前的臨床實踐相比,基于年齡≥30歲人群的BRCA1/2檢測,將在每百萬名女性中,額外預防 2,319-2,666 例乳腺癌和 327-449 例卵巢癌病例。
在英國,可以預防57,708例乳腺癌和9,700例卵巢癌病例;
在美國,可以預防269,089例乳腺癌和43,817例卵巢癌病例;
在荷蘭,可以預防15,181例乳腺癌和2,557例卵巢癌病例;
在中國,可以預防1,050,314例乳腺癌和154,756例卵巢癌病例;
在巴西,可以預防156,299例乳腺癌和25,170例卵巢癌病例;
在印度,可以預防692,571例乳腺癌和97,659例卵巢癌病例;
如此看來,在整個人群中,相當于預防了數以百萬計的乳腺癌和卵巢癌發生。
研究人員認為,在未受影響的BRCA1/2突變女性攜帶者中,大多數的癌癥都是可以預防的。比如,對于卵巢癌,可以選擇降低風險的輸卵管卵巢切除術(RRSO),可以降低79%-96%的卵巢癌風險;對于乳腺癌,可以選擇核磁共振成像/乳腺X線檢查加強篩查,可以選擇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或芳香化酶抑制劑進行預防,也可以選擇降低風險的乳腺切除術(RRM),可以降低90-95%的乳腺癌風險。
隨著社會對基因檢測的認識和接受程度的提高,檢測成本的下降,計算技術和檢測技術的進步,有能力實施大規模的人群檢測。這種基于人群的BRCA1/2檢測模式轉變可以確保更多的女性采取預防措施來降低她們的癌癥(乳腺癌和卵巢癌)風險。對所有女性進行BRCA1/2基因突變檢測是一種更具成本效益的策略。
參考資料:
1.Manchanda Ranjit,Sun Li,Patel Shreeya et al. BRCA1/BRCA2Economic Evaluation of Population-Based Mutation Testing across Multiple Countries and Health Systems.[J] .Cancers (Basel), 2020, 12: undefined.
當地時間12月10-13日,2024年圣安東尼奧乳腺癌研討會在美國召開。期間,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教授邵志敏發布了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聯合團隊在常規蒽環、紫杉、鉑類、環磷酰胺化療基礎上,聯用中國原創免......
中國 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李亞平團隊聯合上海科技大學研究員張鵬程團隊,構建了一種特殊的囊泡,可分別靶向并作用于免疫細胞和腫瘤細胞,將免疫因子療法與化療結合,誘導強效的免疫殺傷。12月4......
在乳腺癌患者中,“腔面型”乳腺癌患者占比約為65%至70%。記者18日獲悉,中國醫學專家的研究成果將改變免疫調節治療對該類乳腺癌療效不佳的困境,為“腔面型”乳腺癌免疫治療帶來全新認知和治療路徑。復旦大......
記者從北京協和醫院了解到,院乳腺外科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紅外熱成像體系(AI-IRT),有望應用于乳腺癌臨床前篩查,為優化乳腺癌篩查策略和提高患者生存率作出貢獻。目前研究成果已在外科學著名......
三陰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腫瘤中最具侵襲性的亞型。2024年9月17日,中山大學羅曼莉、宋爾衛共同通訊在AdvancedScience在線發表題為“LncRNAFAISLInhibitsCalpa......
全球包括中國人群的高脂肪攝入量和肥胖率正快速上升。目前,高脂飲?(HFD)和肥胖已被認為是一些惡性腫瘤的高危因素。高脂飲食可通過破壞腸道菌群平衡導致癌癥惡性發展。然而,與HFD相關腸道菌群在癌癥進展中......
PARP抑制劑能改善攜帶BRAC1/2突變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但藥物最終會停止發揮作用,隨后患者機體的癌癥就會復發。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EMBOMolecularMedicine上題為“FLT1......
當快速生長的乳腺癌細胞耗盡谷氨酰胺時,它們會轉向另一條供應線。PHGDH(綠色)是該代謝途徑中的關鍵酶。當乳腺癌細胞中的谷氨酰胺和PHGDH同時耗盡時,它們的生長就會受到阻礙。圖片來源:冷泉港實驗室美......
當快速生長的乳腺癌細胞耗盡谷氨酰胺時,它們會轉向另一條供應線。PHGDH(綠色)是該代謝途徑中的關鍵酶。當乳腺癌細胞中的谷氨酰胺和PHGDH同時耗盡時,它們的生長就會受到阻礙。圖片來源:冷泉港實驗室美......
8月19日,第一三共與阿斯利康宣布Enhertu(德曲妥珠單抗)的新適應癥上市申請獲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受理,用于單藥治療接受過至少一種內分泌療法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HER2低表達(IHC1+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