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細胞蛋白質組學在蛋白豐度檢測、轉錄修飾和翻譯后修飾方面填補了單細胞轉錄組學的空白。單細胞蛋白質組學質譜(SCoPE-MS)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定量分析多功能單細胞蛋白質組的方法,這種方法采用同位素標記和載體蛋白質組學來分析單個細胞【1】。同位素標記具有相同質量的化學標簽,其中包含了獨特的質量條碼,這些條碼能夠通過肽片段化顯示出來,進而進行定量分析,它的優點是所有樣品中的肽在質譜圖中均顯示一個峰,從而增加了信號強度,并且能夠同時分離肽離子【2】(圖1)
圖1. 圖解單細胞蛋白質組學質譜技術
SCoPE-MS利用這一特性,通過將“載體”樣品加入單細胞蛋白質組100倍至200倍水平,可以分析單細胞蛋白質組【1,3】。雖然這項技術的出現令人鼓舞,但是當載體蛋白質組加入的量過高時,從單細胞組獲得的數據準確性和它的生物學結論都大打折扣。
近日,來自Genentech的Christopher M. Rose與慕尼黑工業大學Bernhard Kuster團隊合作在Nature Methods雜志上發表題為Defining the carrier proteome limit for single-cell proteomics的研究論文,這篇論文給出了載體蛋白質組水平和SCoPE-MS定量準確性之間的關系,為未來單細胞蛋白質組學的實驗設計、數據收集和數據分析提供了指導,同時作者介紹了自己研發的程序SCPComponsion,這個程序能夠對單細胞蛋白質組學質譜進行快速的質量控制分析。
首先,作者對HeLa細胞胰酶消化液進行同位素標記好后從1:1到1:100000稀釋了10個樣,分別于同水平參考樣進行比對,找到了定量的動態范圍。同時,作者發現了“載體蛋白質組效應”:為了保持質譜實驗中定量的準確性,載體蛋白質組的水平和采樣離子的數量都需要增加,但是高水平的載體蛋白質組可能導致單細胞離子采樣不足。
為了更好地了解載體蛋白質組水平增加對單細胞信號檢測的影響,作者通過評估離子取樣、定量動態范圍和multiplexing水平來表征復雜生物樣品的變化,結果發現以上三種變化和取樣離子數有關。基于以上結果,在ScoPE-MS實驗中保持定量準確度的主要因素是單細胞通道離子的充分采樣。選擇好儀器參數和分析后定量SNR濾波可以提高SCoPE-MS實驗得出的生物學結論準確性。
最后,作者介紹了他們做的一個軟件工具,叫SCPComponion(單細胞蛋白質組學伴侶),它可以快速分析用戶提供的SCP-MS數據,進行參數分析和數據特征的檢測(https://www.github.com/scp-ms/SCPCompanion)(圖2)。
圖2. SCPCompanion的圖形用戶界面
單細胞蛋白質組的質譜檢測中,載體蛋白質組的引入本身就帶有爭議,但是作者的新方法能夠通過優化儀器參數后,即便在載體蛋白質組水平較高的情況下也可以準確地定量數據。
目前,單細胞蛋白質組學尚處于初級階段,與單細胞RNA序列分析相比深度有限。RNA測序技術無法檢測翻譯后事件(如磷酸化或降解),而SCP-MS檢測深度可以增加到約5000個蛋白質,這種檢測深度能夠和單細胞RNA測序相媲美,并可能為未來單細胞分析添加重要的信息。
新的SCoPE-MS方法再次增加了SCP-MS的分析深度,同時讀者可以參考SCPComponion軟件對檢測數據進行評估和分析。作者預測下一代單分子蛋白質測序方法的重大進展可能會基于非質譜技術。
原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92-020-01002-5
參考文獻
1. Budnik, B., Levy, E., Harmange, G. & Slavov, N. SCoPE-MS: mass spectrometry of single mammalian cells quantifes proteome heterogeneity during cell diferentiation. Genome Biol. 19, 161 (2018).
2. Bakalarski, C. E. & Kirkpatrick, D. S. A biologist’s feld guide to multiplexed quantitative proteomics. Mol. Cell. Proteomics 15, 1489–1497 (2016).
3. Specht, H., Emmott, E., Koller, T. & Slavov, N. High-throughput single-cell proteomics quantifes the emergence of macrophage heterogeneity. Preprint at bioRxiv https://doi.org/10.1101/665307 (2019).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方顯楊課題組在《結構生物學的當前觀點》發表綜述,全面總結了利用非天然堿基對系統賦能分子標尺技術及其應用。隨著全球對由RNA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的關注度增加,如何通過深入理......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葉克窮研究組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杜立林研究組合作,在裂殖酵母中發現一種新型殺手基因tdk1,并揭示其蛋白質產物控制細胞生存的分子和結構機制。兩篇相關論文11月1日發表于美國《國......
由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分析測試研究所(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創新方法研究會科學工具專業委員會、分析測試百科網(安特百科(北京)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首屆單細胞多組學分析技術及應用會議”將于......
布魯克公司(Nasdaq:BRKR)宣布收購DynamicBiosensorsGmbH公司。該公司以其在生物傳感器技術領域取得的創新突破而聞名,其總部位于德國慕尼黑。此次收購加強了布魯克在分子相互作用......
北京時間10月9日下午5點45分許,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美國科學家DavidBaker獲獎,以表彰其在計算蛋白質設計方面的貢獻;另一半則共同授予英國科學家DemisHassabis和JohnM......
科技日報北京9月27日電(記者張佳欣)25日發表在《自然》雜志的一項研究稱,西班牙基因組調控中心和英國威康桑格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基因突變對蛋白質穩定性的影響遵循著極其簡單的規律。這一發現對加速開發......
單細胞多組學是指利用高通量測序技術,從基因組、轉錄組、表觀遺傳組、蛋白質組、代謝組等多個層面,對單個細胞進行全面的分析,揭示細胞的異質性、功能和相互作用。單細胞多組學技術在癌癥、免疫、神經、發育、微生......
蛋白質是生命體內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在生命活動過程中執行著多種關鍵功能。利用外源性獲取的蛋白質,可以在細胞及體內實現生物大分子的化學標記與功能調控,進而應用于生命機制的解析研究及疾病的靶向治療。然......
最近,印度理工學院(位于德里)化學工程系進行了一項研究,使用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LC–MS)來區分單克隆抗體(mAb)中的異變體(糖型),能夠對其進行表征,揭示了在完整水平上可辨識的峰。盡管商業軟......
運動有益健康,但人們并非總是想去鍛煉,這究竟受到什么影響?西班牙國家癌癥研究中心薩比奧研究團隊發現了與身體運動有關的3種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可能是激活運動欲望的“開關”。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