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1-17 17:36 原文鏈接: 一項新研究分析對科研工作者的作息規律知多少?

      最近大家的朋友圈中可能不乏員工控訴資本家以及抨擊 “996”殘酷加班制度的文章與觀點。然而,作為科研狗,我們可能早已習慣了“007”般的工作模式(每天工作24小時,一周工作7天),因此,“996”在我們眼中似乎真的是一種福報。

      科研工作的確十分辛苦,遠不是朝九晚五所能夠滿足的,然而,“007”也確實有點夸張。另外,不同國家與地區科研人員的工作強度也并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那么,科研工作者的正常工作時間應該是多久呢?我們國家的科研人員工作強度在世界范圍內又究竟屬于什么水平呢?

      針對上述問題,最近一項研究為我們提供了有趣的解釋。

      要想了解“工作時長”,調查問卷可能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了。然而,考慮到難以收集足量的參與者樣本,以及科研人員不一定能夠準確客觀地提供其工作時長的信息,因此我們需要尋找更好的方法。

      在《BMJ》雜志圣誕特刊的一篇文章中,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理工大學公共健康與社會工作學院的Adrian Barnett發表了題為“Working 9 to 5, not the way to make an academic living: observational analysis of manuscript and peer review submissions over time”的文章。該文章通過分析一段時間內科研人員向《BMJ》雜志投稿的日期信息以及其單位信息,繪制出了不同地區科研人員工作時長的“地圖”1。

      業內的小伙伴們應該清楚,文章撰寫與投稿是科研工作者必備的工作內容。不得不說,這一信息能夠更加客觀地反映科研工作者們的工作時間。更為刁鉆的是,作者特別分析了科研工作者們在周末,法定節假日和日常非工作時間(例如清晨和深夜)提交稿件和同行評審的情況,從而找到他們偷偷加班的證據。

      作者總計分析了總計49 000多份稿件的提交和76 000條同行評審的信息。總的來說,在周末或節假日,稿件或同行評議提交的概率隨時間變化幅度很小。 在一周范圍內,與工作日相比,非工作時間的工作概率很高,周末工作的平均概率為0.14至0.18,假期工作的平均概率為0.08至0.13。

      下圖反映了不同國家科研人員在非工作日的工作概率。可以看出,我們國家的工作人員在周末的工作概率最高,而印度伙伴們的工作熱情則最低。此外,位居前幾位的國家(地區)大部分位于東亞,包括中國,臺灣地區、韓國以及日本,這表明了生活在儒家文化圈的東亞人群普遍的“勤勞工作”的特點。


      另外,文章還分析了不同國家科研人員一天不同時間段內工作的概率。從下圖可以看出,我們國家科研人員尤其喜歡在凌晨交稿子或者審稿意見,十足的“夜貓子”無疑了。


      這些結果表明,科研工作者(尤其我國的科研人員)在非工作時間仍會選擇繼續工作,可見科學家們雖然嘴上說著不要,身體還是很誠實的。

      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研究科研人員在“非工作時間”的工作情況。在全球范圍內,科研人員的工作時間表似乎是比較穩定的,對此作者認為其反映了外界壓力較小,因此人們可以擠出固定的休閑時間。然而,基于不同國家的比較,作者認為中國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國度,即我們中國的科研人員似乎不怎么愛休息。一方面,作者認可中國人勤勞的優秀品質,另一方面,他也提到了目前中國科研界“要么發表,要么失業”的現狀:科研人員的聘用與晉升幾乎取決于論文的數量以及質量,因此難以停下奮斗的腳步。

      看到這里,我們究竟是應該高興還是難過呢?首先,勤奮的優秀品質是值得肯定的,不論什么行業,成功一定屬于勤奮的那部分人;此外,我們還是要在工作之余兼顧身體健康以及家庭的和諧。科學研究應該注重于長期的發展,急于求成往往適得其反。在文章與成就之外,科研人員也值得擁有幸福的人生。

    相關文章

    科技部:4.45億鼓勵女性科研人員作為項目(課題)負責人

    近日,科技部發布《科技部國際合作司關于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等重點專項2025年度第一批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據通知,“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2025年度第一批項目指......

    科研人員提出“人工設計病毒受體”的病毒研究新思路

    據武漢大學消息,該校生命科學學院、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泰康生命醫學中心嚴歡教授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以及華盛頓大學科研人員通過研究提出了“人工設計病毒受體”的病毒研究新思路,有......

    廣州市關于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等工作指引印發

    各有關單位:為扎實推進落實《廣州市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若干措施》,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廣州市關于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工作指引》《廣州市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操作指引》《廣......

    山西:進一步為科研人員減負松綁

    《山西省科技廳關于落實進一步為科研人員減負松綁有關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日前印發。《通知》列出9條具體措施,從減輕項目申報環節事務性負擔、提升項目管理服務水平、提高項目驗收效率、進一步強化結......

    山西9條措施解開束縛科研人員“細繩子”

    “山西省科技廳出臺9條措施,為的就是解決科技人員在科技項目、科研經費管理各環節跑腿較多、報銷繁瑣等問題,從而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近日,山西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劉俊義告訴記者。不久前,《山......

    山西9條措施解開束縛科研人員的“細繩子”

    “山西省科技廳出臺九條措施,為的就是解決科技人員在科技項目、科研經費管理各環節跑腿較多、報銷繁瑣等問題,從而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12日,山西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劉俊義接受采訪時說。9月1......

    山西9條措施解開束縛科研人員的“細繩子”

    “山西省科技廳出臺九條措施,為的就是解決科技人員在科技項目、科研經費管理各環節跑腿較多、報銷繁瑣等問題,從而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12日,山西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劉俊義接受采訪時說。9月1......

    國安部:一科研人員出賣核心機密,被執行死刑

    4月14日,國家安全部官方微信公眾號推出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重磅專題《創新引領·國安礪劍》上集,總結回顧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十年來,特別是黨的二十大以來國家安全機關破獲的十個重大間諜案件。其中多起......

    北京發“促創業帶就業”計劃:科研人員離崗創業保留人事關系

    《北京市促進創業帶動就業行動計劃(2024-2026年)》(簡稱《行動計劃》)近日印發。北京力爭通過三年時間,實現覆蓋創業不同階段和重點要素的創業工作格局。重點實現的工作目標包括:年均新增參保創業單位......

    202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NRF合作交流與雙邊研討會項目指南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韓國國家研究基金會(NRF)的合作協議,雙方共同資助中韓兩國科研人員在科學研究基礎上開展的合作交流與雙邊研討會項目。一、項目說明(一)項目類型。包括合作交流、在......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