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地區最大的MDI制造企業——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華化學”),今天(9月4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關于建設聚氨酯產業鏈一體化——乙烯項目的申請已經獲得核準批復。
公告顯示,萬華化學聚氨酯產業鏈一體化——乙烯項目建設地點位于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其產品方案及主要建設內容包括:
新建100萬噸/年乙烯聯合裝置、40萬噸/年聚氯乙烯裝置、15萬噸/年環氧乙烷裝置、45萬噸/年LLDPE裝置、30/65萬噸/年環氧丙烷/苯乙烯裝置、5萬噸/年丁二烯裝置及配套的輔助和公用工程設施。項目建成投產后,年產100萬噸乙烯以及丙烯、混合C4、C6+等中間產物,并深加工生產40萬噸聚氯乙烯、15萬噸環氧乙烷、45萬噸LLDPE、30萬噸環氧丙烷和65萬噸苯乙烯、5萬噸丁二烯等下游產品。項目建設期2年。
上述項目總投資168.04億元,其中建設投資157.15億元,建設期利息7.85億元,鋪底流動資金3.04億元,主要來源于申請銀行貸款117.63億元,其余由企業自籌解決。
據了解,2016年12月22日,煙臺市環保局公示了萬華化學乙烯項目的環評報告,披露萬華化學的大乙烯項目主要裝置包括100萬噸/年乙烯裂解裝置和共計超過100萬噸的下游產品裝置,總投資額約為176億元。
乙烯項目以萬華煙臺工業園一期項目送來的C2以及外購的丙烷或正丁烷(LPG)為原料生產乙烯及下游的烴類、樹酯等產品。主要裝置包括100萬噸/年乙烯裂解裝置、40萬噸/年聚氯乙烯(PVC)裝置、6萬噸/年環氧乙烷(EO)裝置、35萬噸/年高密度聚乙烯(HDPE)裝置、45萬噸/年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裝置、30/65萬噸/年環氧丙烷/苯乙烯(PO/SM)裝置、8萬噸/年丁二烯裝置,以及配套的公用工程和輔助生產設施。
方正證券分析師李永磊介紹,為保障異氰酸酯生產的穩定性和原料的可靠性,副產的鹽酸(氯化氫)都做成PVC外售,做PVC就必須有乙烯,而當前萬華工業園沒有乙烯資源。軟泡、高回彈等聚醚多元醇生產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環氧乙烷作為原料,目前萬華工業園已有的20萬噸/年軟泡聚醚及其他產品需使用約3萬噸/年的環氧乙烷,長期規劃需消耗約10-15萬噸/年環氧乙烷。環氧乙烷目前從天津、滕州等地購買,運距超過600公里,由于環氧乙烷性質活潑,易爆炸,15萬噸/年汽運外購量的運輸風險很大,若在生產基地配套環氧乙烷裝置,則可以解決運輸風險問題,而環氧乙烷的主要原料也是乙烯。萬華公司自主開發的PO/SM工藝,計劃于2019年建成國內首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PO/SM裝置,這對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淘汰氯醇法的落后產能、提升萬華在聚氨酯行業的整體實力均有重大意義,然而PO/SM的工藝的主要原料也是乙烯。
在李永磊看來,以上瓶頸的解決和機遇的把握均指向了乙烯這一關鍵原料,萬華乙烯項目的建設加速了萬華化學聚氨酯產業鏈一體化進度,有利于將萬華工業園打造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最具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的聚氨酯特色綜合性化工園區。
而根據測算,萬華化學乙烯項目建成后(假設開工率為80%)預計將形成134億元的營業收入,其中苯乙烯、LLDPE、環氧丙烷和PVC分別貢獻47、30、25和18億元,占比較大。如果凈利潤率8%計算,乙烯項目有望貢獻11億元業績增量。
公開資料顯示,萬華化學成立于1980年,后逐步發展成為國內MDI(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制造龍頭企業,目前公司是全球產能最大的MDI制造企業。公司于2001年在上交所上市,2013年公司確立兩個戰略規劃的轉變:由中國萬華轉變為世界萬華,由萬華聚氨酯轉變為萬華化學,同年更名為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公司以異氰酸酯系列產品(MDI)為核心,擁有MDI產能180萬噸,同時向石化產品、功能性材料、特殊化學品領域發展,實現產品多元化和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
經過將近40年的發展壯大,萬華化學已成長為全球技術領先、產能最大、綜合競爭力最強的MDI生產商和供應商,擁有工藝先進、規模大、配套完善的C3/C4石化產業鏈。同時圍繞MDI產業鏈和石化產業鏈,公司開拓了一系列產業鏈相關的精細化學品和新材料,發展成全球第二大TPU生產商,全球產業鏈完整、品種齊全的ADI生產商,國內最大的PUD生產商和聚醚多元醇生產商,其他產品也在建設和開發當中,例如TDI,PC,水性涂料,有機玻璃PMMA等。
生物基能源與材料獲悉,近日,美國植物材料科學公司Algenesis開發了全球首個由Soleic技術制造的生物基聚氨酯塑料(bioPU),原料來源于植物和藻類,具有可再生、高性能、完全可生物降解、還可后......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德會和副研究員于良團隊,在水直接加氫乙炔制乙烯反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團隊利用碳化鉬負載金(Au/α-MoC)催化劑,實現了直接用水作為氫源的乙炔加氫制乙烯新反......
雨后初霽,千余名工人及各式機械又忙碌了起來,多個乙烯裝置樁基平穩地“插”向土地。自去年以來,已有幾十塊類似的工地在吉林省吉林市陸續開工。截至目前,作為關鍵環節的120萬噸/年乙烯裝置樁基施工已完成96......
近日,乙烯裝置BA-1103裂解爐正式投料,標志著中國石化第一臺單程管裂解爐在燕山石化乙烯裝置投運成功,為中國石化乙烯企業調整乙烯結構,降低原料成本,提高目標產品收率探索出一條新路。據悉,國內乙烯企業......
近日,天津大學教授張兵團隊在“煤衍生的乙炔”電催化半氫化制備乙烯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可持續》期刊上。乙烯產量是衡量一個國家化工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傳統乙烯生產過程中存在對石......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UIC)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方法,可將工業廢氣中捕獲的二氧化碳100%轉化為乙烯。乙烯是塑料產品的關鍵成分,當使用可再生能源運行時,該技術可使塑料生產實現凈負排放。相關論文發......
5月14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合成氣轉化與精細化學品催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丁云杰/嚴麗團隊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5萬噸/年乙烯多相氫甲酰化及其加氫制正丙醇工業化技術”,通過了由中國石油和化......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分子遺傳改良創新團隊通過系統生物信息學分析,鑒定了棉花中乙烯生物合成及信號轉導途徑的關鍵組分,并系統討論和綜述了乙烯在植物表皮毛發育中的分子機制,提出了乙烯介導的纖維......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德會、副研究員于良團隊提出室溫下直接用水做氫源的高效電催化乙炔加氫制乙烯新路徑。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作為世界上產量最大的化工產品之一,乙烯主要......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員李付廣團隊通過系統生物信息學分析,鑒定了棉花中乙烯生物合成及信號轉導途徑的關鍵組分,并系統討論和綜述了乙烯在植物表皮毛發育中的分子機制,提出了乙烯介導的纖維發育的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