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05-31 18:19 原文鏈接: 上海微系統所成功開發柔性單晶硅太陽電池技術

    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貝爾實驗室的研究者就發明了單晶硅太陽電池,利用單晶硅晶圓實現了太陽光能轉換成電能的突破,并成功用于人造衛星,當時的光電轉換效率僅有5%左右。近幾年,研究人員通過材料結構工程和高端設備開發的協同創新,將單晶硅太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提高到26.8%,接近理論極限29.4%,制造成本和綜合發電成本大幅度下降,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達到平價上網。同時,單晶硅太陽電池在光伏市場的占有率也上升到95%以上。除了常規太陽電池在地面光伏電站和分布式光伏的大規模應用以外,柔性太陽電池在可穿戴電子、移動通訊、車載移動能源、光伏建筑一體化、航空航天等領域也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然而目前尚未開發出商用的高效、輕質、大面積、低成本柔性太陽電池滿足該領域的應用需求。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通過高速相機觀察發現,單晶硅太陽電池在彎曲應力作用下的斷裂總是從單晶硅片邊緣處的“V”字型溝槽開始萌生裂痕,該區域被定義為硅片的“力學短板”。根據這一現象,研究團隊創新地開發了邊緣圓滑處理技術,將硅片邊緣的表面和側面尖銳的“V”字型溝槽處理成平滑的“U”字型溝槽,改變介觀尺度上的結構對稱性,結合有限元分析、動態應力載荷下的分子動力學模擬和球差透射電子顯微鏡的殘余應力分析,發現單晶硅的“脆性”斷裂行為轉變成“彈塑性”二次剪切帶斷裂行為。同時,由于圓滑處理只限于硅片邊緣區域,不影響硅片表面和背面對光的吸收能力,從而保持了太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不變。該結構設計方案可以顯著提升硅片的“柔韌性”,60微米厚度的單晶硅太陽電池可以像A4紙一樣進行折疊操作,最小彎曲半徑達到5毫米以下;也可以進行重復彎曲,彎曲角度超過360度。

    相關成果于5月24日在《自然》(Nature)雜志發表,并被選為當期的封面文章。

    論文通訊作者、上海微系統所研究員狄增峰介紹道:“對于具有表面尖銳‘V’字型溝槽的太陽電池硅片斷裂行為的認識,啟發了研究團隊針對硅片邊緣區域進行形貌改變,將尖銳‘V’字型溝槽處理成圓滑‘U’字型溝槽,從而讓彎曲應變能夠有效分散,有效抑制了應變斷裂行為,提升了硅片的柔韌性,最終實現了高效、輕質、柔性的單晶硅太陽電池。”

    論文通訊作者、上海微系統所研究員劉正新介紹道:“由于圓滑策略僅在硅片邊緣實施,基本不影響太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同時能夠顯著提升太陽電池的柔性,未來在空間應用、綠色建筑、便攜式電源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該工作通過簡單工藝處理實現了柔性單晶硅太陽電池制造,并在量產線驗證了批量生產的可行性,為輕質、柔性單晶硅太陽電池的發展提供了一條可行的技術路線。研究團隊開發的大面積柔性光伏組件已經成功應用于臨近空間飛行器、建筑光伏一體化和車載光伏等領域。

    該工作的第一完成單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所,第一作者為上海微系統所副研究員劉文柱、長沙理工大學副教授劉玉敬、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博士楊自強和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徐常清。理論計算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丁彬和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徐常清合作完成。殘余應力分析與長沙理工大學教授劉小春和副教授劉玉敬合作完成。高速相機拍攝硅片瞬間斷裂過程由阿美石油公司博士楊自強完成。


    相關文章

    國科大等:二維半導體新成果登上Nature

    創新方法打破硅基邏輯電路的底層“封印”經過數十年發展,半導體工藝制程已逐漸逼近亞納米物理極限,傳統硅基集成電路難以依靠進一步縮小晶體管面內尺寸來延續摩爾定律。發展垂直架構的多層互連CMOS邏輯電路以實......

    上海微系統所成功開發柔性單晶硅太陽電池技術

    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貝爾實驗室的研究者就發明了單晶硅太陽電池,利用單晶硅晶圓實現了太陽光能轉換成電能的突破,并成功用于人造衛星,當時的光電轉換效率僅有5%左右。近幾年,研究人員通過材料結構工程和高......

    上海微系統所成功開發柔性單晶硅太陽電池技術

    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貝爾實驗室的研究者就發明了單晶硅太陽電池,利用單晶硅晶圓實現了太陽光能轉換成電能的突破,并成功用于人造衛星,當時的光電轉換效率僅有5%左右。近幾年,研究人員通過材料結構工程和高......

    上海微系統所成功開發柔性單晶硅太陽電池技術

    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貝爾實驗室的研究者就發明了單晶硅太陽電池,利用單晶硅晶圓實現了太陽光能轉換成電能的突破,并成功用于人造衛星,當時的光電轉換效率僅有5%左右。近幾年,研究人員通過材料結構工程和高......

    新興半導體:一種透明柔性的單晶硅微框架結構

    柔性、透明是光電子器件的發展趨勢,柔性透明的器件能夠不易察覺的與其他器件或物體進行集成,在電子皮膚、物聯網、透明柔性顯示器和人工視覺等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然而,發展新型柔性、透明電子器件首先需要克......

    多家機構稱去年多單晶組件比例約7:3

    剛剛過去的2017年,新能源需求十分火爆,大量生產類企業的開工率都在90%甚至供不應求。就此,經過與十多家新能源產業鏈公司、金融券商及行業機構的調研發現,2017年多晶、單晶組件的出貨比例約是70%、......

    單晶硅可制超輕薄X射線反射鏡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2月7日報道,NASA戈達德航天飛行中心科學家多次重復實驗證明,單晶硅可用來制造超輕超薄、高分辨率X射線反射鏡,從而將大大降低太空望遠鏡的建造成本。隨著太空觀測設備......

    隆基開工建設3GW單晶項目2017年產能將達12GW

    2016年1月27日,隆基股份?3GW單晶硅棒切片項目奠基儀式在寧夏銀川隆重舉行,該項目總投資約30.6億元,建設期一年半,預計運營期內年均實現營業收入34.32億元、凈利潤4.31億元。寧夏回族自治......

    有機/無機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方面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當前硅基太陽能電池實驗室效率的世界紀錄(25.6%)是由日本松下公司創造的,其器件結構是基于晶體硅/非晶硅薄膜的異質結形式(HIT電池)。HIT電池中充分利用了非晶硅薄膜對單晶硅表面的高質量鈍化,以極......

    五大單晶硅片企業聯手推統一標準搶下游客戶

    面對激烈的競爭,國內單晶硅廠商祭出了新法寶——樹立行業標準。國內主要的幾家單晶硅片生產商近日聯手推出了兩類新的單晶硅片尺寸標準,希望借此搶奪長期占據市場主流的多晶硅片產商份額,不想錯失國內及東南亞的光......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