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王恩多研究組,與芬蘭科學家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以Editing activity for eliminating mischarged tRNAs is essential in mammalian mitochondria為題,發表在《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
上海生科院等發現線粒體翻譯質量控制對于胚胎發育的重要性
哺乳動物細胞含有兩個相對獨立的翻譯系統:細胞質和線粒體翻譯系統。人線粒體翻譯系統合成13種線粒體基因組編碼的氧化呼吸鏈復合物亞基,對于氧化呼吸鏈復合物的組裝及線粒體功能至關重要。細胞質翻譯系統需要高度的保真性,以確保核基因信息的精確傳遞。例如,小鼠細胞質丙氨酰-tRNA合成酶(alanyl-tRNA synthetase, AlaRS)的保真性缺失或受損,使錯誤蛋白質聚焦,進而導致神經退行性疾病或心臟病。但對于線粒體基因組傳遞的保真性及其體內意義,人們知之甚少。
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克隆、表達了成熟形式的人線粒體丙氨酰-tRNA合成酶(hmtAlaRS)基因AARS2,純化獲得了高純度的hmtAlaRS。體外研究表明,hmtAlaRS顯著誤活化非對應氨基酸Ser,利用轉移后編校反應水解誤氨基酰化產物Ser-tRNAAla;如果編校反應受損會導致線粒體基因組編碼的蛋白質上Ala突變為Ser;發現hmtAlaRS C749A和V760E點突變不同程度地破壞酶的轉移后編校反應。研究進一步獲得小鼠線粒體AlaRS (mmtAlaRS) C744A(對應hmtAlaRS C749A)點突變小鼠及V755E(對應hmtAlaRS V760E)點突變小鼠,發現純合型小鼠胚胎致死,證實mmtAlaRS介導的編校反應受損對小鼠線粒體發揮正常功能以及胚胎發育具有重要作用。該研究從動物水平上首次揭示線粒體翻譯質量控制的重要意義。
研究工作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上海市科委等的資助。
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和重要的信號樞紐,其擁有自己的基因組——線粒體DNA(mtDNA),由37個基因組成,包括2個核糖體RNA(rRNA)、22個轉運RNA(tRNA)以及13個蛋白質編碼基因,這些......
7月8日早上八時,在湖北省十堰市一家醫院誕生了一名意義非凡的女嬰,標志著安徽醫科大學教授曹云霞、副教授紀冬梅的線粒體研究團隊利用胚胎植入前線粒體遺傳學檢測(PGT-MT)技術首次幫助線粒體DNA144......
代謝重塑是應激狀態下腫瘤存活的一種方法。然而,仍不清楚結直腸癌代謝重塑的分子機制。黑素細胞增殖基因1(MYG1)是一種3′-5′RNA核酸外切酶,在線粒體功能中起關鍵作用。 2024年6月1......
線粒體常被稱作細胞的“電池”,因為它們是生產能量分子ATP的場所。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研究人員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論文表明,線粒體或許是保護大腦的關鍵。他們發現,慢性心理壓力和負面經歷......
線粒體與衰老息息相關,近年來,通過優化線粒體功能“延年益壽”的研究十分熱門。然而,浙江大學聯合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的科研團隊卻另辟蹊徑,他們在昆蟲核基因組中發現了與線粒體協同演化的基因,......
線粒體通過氧化磷酸化在ATP能量產生中起關鍵作用,氧化磷酸化通過一系列呼吸復合物在細胞膜內發生。盡管進行了廣泛的體外結構研究,但在生理狀態下確定其分子機制的原子細節仍然是一個主要挑戰,主要是因為純化過......
廣州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馮杜團隊研究揭示了線粒體DNA(mtDNA)質量控制的新機制,報道了線粒體轉錄因子A(TFAM)作為自噬受體介導胞質中mtDNA的清除,進而限制炎癥反應。相關成果5月23日在......
5月3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劉興國課題組在《細胞-代謝》(CellMetabolism)上發表了題為AnovelproteinCYTB-187AAencodedbythemitocho......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劉興國團隊與合作者,首次發現線粒體可使用細胞質標準密碼翻譯第14個功能蛋白,打破了傳統觀點認為的線粒體基因只翻譯13個蛋白的定律。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細胞-代謝......
圖線粒體編碼基因CYTB的雙重翻譯模式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92254301、92357302、32025010)等資助下,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劉興國研究員團隊在線粒體基因組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