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中對人類進化的描述是,智人是從大約30萬年前非洲某個地區的單一祖先群體進化而來。然而,近日發表在《生態與進化趨勢》雜志上的一篇評論文章指出,一個跨學科研究小組得出結論,早期人類由一個細分的、不斷變化的泛非洲集合群體組成,他們的生理和文化都具有多樣性。這個理論更好地解釋了現有的遺傳、化石和文化模式,并澄清了人類共同祖先的起源。
“在化石記錄中,我們能看到像馬賽克一樣的、大陸范圍內的現代人類形成趨勢。這些特性在不同的時間出現在不同的地方,這告訴我們,這些人群之間沒有很好的聯系。”英國牛津大學和德國馬普學會人類歷史學研究所考古學博士后研究員Eleanor Scerri說,“這符合一個細分種群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基因交換既不隨機也不頻繁。這讓我們可以詳細地描述塑造人類進化史的過程。”
這種糟糕的連通性出現的原因可能是河流、沙漠、森林和其他物理屏障將這些亞種群分開,就像生態記錄中強調的一樣。Scerri說:“雖然這些障礙也為之前可能被分離的群體創造了遷徙和聯系的機會,但后來的波動可能意味著,在較短時間里,這些群體又變得孤立起來。”
從非洲南端到北部海岸的亞種群曾出現混合和分離的理論比單一種群模型與化石和遺傳數據更匹配。作者把對智人化石的研究與從現代DNA樣本中推斷出的結論相結合,表明早期人類多樣性的水平支持了細分人口模型。
中新網安徽東至12月8日電(記者孫自法韓蘇原)2024華龍洞遺址學術研討會12月6日至8日在遺址所在地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舉行,來自中外古人類學研究及相關領域的近百名專家學者相聚一堂,他們通過對華龍洞遺......
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群可能影響能量的利用,從而進化出更大的大腦。圖片來源:美國西北大學人類的遠古祖先露西,生活在300萬至400萬年前。盡管露西的外貌已初具現代人類的雛形,且掌握了直立行走的技能,但她與......
我國境內發現了哪些古人類化石?這些古人類與現代中國人有什么關系?厘清這些問題,對研究人類演化史、探索中國人的由來具有重大價值。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秀杰等專家提出、中國古生物學會......
人類進化中最深遠的事件之一是智人(Homosapiens)在世界范圍內的擴張。化石、基因和考古證據表明,在過去大約20萬年的時間里,智人多次離開非洲,在跨越歐亞大陸的遷移過程中,與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
中新網北京1月13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考古學論文稱,來自埃塞俄比亞的奧莫·基比什I(KibishOmoI,簡稱奧莫I)遺骸是東非已知最古老的智人(Homosapien......
2019年11月14日,中國農科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程時鋒團隊與德國科隆大學MichaelMelkonian教授以及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GaneKa-ShuWong教授合作在Cell雜志發表了題為“G......
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牽頭的團隊經過近5年探索,還原出1.65億年前一種杉木祖先類群:刺苞澳洲杉木的形態學特征。與現在的杉木類似,刺苞澳洲杉木也有交錯生長的枝干、螺旋排列的葉片和......
教科書中對人類進化的描述是,智人是從大約30萬年前非洲某個地區的單一祖先群體進化而來。然而,近日發表在《生態與進化趨勢》雜志上的一篇評論文章指出,一個跨學科研究小組得出結論,早期人類由一個細分的、不斷......
教科書中對人類進化的描述是,智人是從大約30萬年前非洲某個地區的單一祖先群體進化而來。然而,近日發表在《生態與進化趨勢》雜志上的一篇評論文章指出,一個跨學科研究小組得出結論,早期人類由一個細分的、不斷......
教科書中對人類進化的描述是,智人是從大約30萬年前非洲某個地區的單一祖先群體進化而來。然而,近日發表在《生態與進化趨勢》雜志上的一篇評論文章指出,一個跨學科研究小組得出結論,早期人類由一個細分的、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