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4日世界癌癥日到來之際,世界衛生組織3日發布新的癌癥早期診斷指南,并呼吁強化癌癥早期診斷和治療,提高患者生存機會。
世衛組織最新公布數據表明,全球每年有880萬人死于癌癥,占全球每年死亡總人數近六分之一,死者大多數在中低收入國家。每年有1400多萬新發癌癥病例,預計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2100多萬。
有效的早期診斷可在發病初期檢出癌癥,使治療更有效、簡單,并降低費用。根據世衛組織新發布的癌癥早期診斷指南,所有國家均可采取措施改善癌癥早期診斷工作。
新指南提出的改善癌癥早期診斷的三個步驟是:提高公眾對各種癌癥癥狀的了解,鼓勵一旦發現相關癥狀及時就醫;加大在強化衛生服務、提供衛生服務裝備和培訓衛生工作人員方面的投入,以便能準確及時診斷;確保癌癥患者能夠獲得安全有效的治療,包括減輕疼痛等,同時不使患者在個人生活或經濟上陷入困境。
世衛組織非傳染性疾病、殘疾、暴力和傷害預防司司長艾蒂安·克魯格說:“通過采取措施實施世衛組織的新指南,醫療保健規劃人員可以改善癌癥早期診斷工作,確保迅速啟動治療,特別是對于乳腺癌、子宮頸癌和結腸直腸癌(更有效果)。這將會拯救更多癌癥患者的生命,也會降低癌癥治療和治愈費用。
據估算,癌癥給全球帶來的經濟代價在2010年一年就高達1.16萬億美元,主要是醫療支出和生產力損失。世衛組織指出,早期診斷可大大減少癌癥帶來的經濟負擔,降低治療成本。此外,如果癌癥患者在早期診斷后還能及時獲得有效治療,他們還可以繼續工作、給家庭帶來收入。
長期以來,癌癥治療一直是把雙刃劍,殺死癌細胞的同時往往也會對健康細胞造成嚴重破壞。但是,30日在線發表于《免疫》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一種癌癥治療新方法,比目前的治療方法更精確、更持久且毒性更低。美國......
長期以來,癌癥治療一直是把雙刃劍,殺死癌細胞的同時往往也會對健康細胞造成嚴重破壞。但是,30日在線發表于《免疫》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一種癌癥治療新方法,比目前的治療方法更精確、更持久且毒性更低。美國......
美國圣母大學發明的突破性設備采用了一種創新的方法來“監聽”細胞的對話。未來,這項技術將幫助改善癌癥和其他疾病的診斷。相關論文發表在新一期《納米》雜志上。科學家早就知道,RNA在細胞內扮演信使的角色,翻......
博士后研究員希馬尼·夏爾馬在實驗室手持設備原型。圖片來源:美國圣母大學官網美國圣母大學發明的突破性設備采用了一種創新的方法來“監聽”細胞的對話。未來,這項技術將幫助改善癌癥和其他疾病的診斷。相關論文發......
將尖端的生物打印技術與微流體芯片相結合,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科學家主導的一個國際跨學科團隊,成功創建出復雜癌癥的3D模型,可幫助研究人員更準確地了解異質性腫瘤(具有多種癌癥細胞的腫瘤),以更快更廉價地治療......
根據正在舉行的2023年美國外科醫生學會臨床大會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美國西北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工具,用于估計新診斷的癌癥患者長期生存的機會。目前,估計癌癥患者的生存率主要取決于他們的癌......
2015年初,英國格拉斯哥大學StephenW.G.Tait團隊報告了一個不同尋常的發現。當他們將新型成像系統對準低劑量細胞凋亡劑處理的細胞時,他們意外地發現,標志著細胞要快速死亡的“線粒體外膜透化”......
如今,免疫療法在治療人類癌癥上已經展現出了巨大潛力,但其并不是對所有腫瘤類型都有效,而且也僅對不到3%的胰腺導管腺癌(PDAC)患者有效。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FrontiersinImmunolo......
化膿性鏈球菌(Streptococcuspyogenes)是一種導致鏈球菌性咽喉炎和其他感染的細菌。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化膿性鏈球菌制造的一種分子可能有助于解釋幾個長期......
一種稱為中體殘余物的小細胞氣泡,曾被認為是細胞的“垃圾桶”,但實際上,中體殘余泡也能裝載有效遺傳物質,具有改變其他細胞命運的能力,甚至包括將其變成癌細胞。據發表在最新一期《發育細胞》雜志上的研究,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