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4-04-27 22:06 原文鏈接: 丘成桐:讓需要的人得到他們需要的

    3月26日,一個捐贈儀式在清華大學舉行。捐贈人為丘成桐先生,他拿出了個人積蓄,宣布將向清華大學捐贈100萬美元。

    根據丘成桐的規劃,這筆善款將平分為兩份,分別注入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新設立的“丘鎮英基金”和“梁若琳基金”,用于支持清華大學數學學科發展、新一代數學領軍人才培養與求真書院的建設。

    這兩項基金,分別以丘成桐父母的名字命名。他說,自己是心懷著父母的恩慈做了這次慈善。

    承接父母之念

    雖然三十年來一直在做慈善,但丘成桐謙稱自己“談不上有什么慈善理念”。用他的話來說,于公,希望推動數學教育的變革,助力中國在科學研究上實現更多突破;于私,這是出于對恩情的一份回報。

    1949年,丘成桐出生于廣東汕頭,同年隨家人移居香港。初期,丘家幾乎沒有收入來源,還要不斷搬遷住處,生活相當動蕩和困頓,一家人甚至常為吃飯發愁。

    后來,父親丘鎮英在學校獲得教職,但工資并不高,勉力支撐著一大家子。不過,一家人苦中作樂,逢年過節自家做了米酒、糕點,也不忘饋贈鄰人親友。

    1963年,丘鎮英不幸因病去世,幾個孩子近乎放棄學業。但母親梁若琳扛下所有壓力,一邊四處借錢,一邊起早貪黑做手工制品賺取收入,供孩子們上學。

    多年后丘成桐回憶起那段日子,依然感慨萬千。他說自己就是在那個時刻一夜之間長大了,下定決心要好好讀書。

    丘成桐說,母親的堅韌和父親的風骨,對他這一生都有著巨大影響。丘鎮英生前為人清廉,治學嚴謹。當時,有位學生向丘成桐透露:她曾因交不起學費無奈停止學業,后來丘鎮英私下幫她交了學費,她才能繼續大學的學業。

    丘成桐從未聽父親提過這事,去問母親,她也毫不知情。“坦白講,當時我家里兄弟姊妹念書的學費,我們都不見得交得上。”丘成桐告訴記者,“但即使是這樣的情況,我父親還愿意幫學生繼續念書。后來我慢慢發現,他幫過的還不止這一個學生。我那時覺得很佩服。”

    母親梁若琳也同樣有慈善之心,她善待左鄰右舍,甚至和周邊的小商小販守望互助,結下了友情。因而在丘鎮英去世之后,他們都會給她幫忙出力,幫助丘家度過了最艱難的階段。

    “我從小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我的父母雖然很困難,但還是給很多朋友都幫過忙。我想,很多有需要的人,在最痛苦的時候,如果有人幫忙,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丘成桐說。

    2018年,丘成桐在祖籍地蕉嶺設立了丘鎮英獎學金和若琳獎學金。今年3月對清華的捐贈中,丘成桐再次以父母之名開設基金,同樣也是出于對父母恩慈的感念。

    丘成桐回憶說,父親曾教導他,一個人有所成就后,應當為自己的同胞做些事情。如今,他承接父母之念做了捐贈,也寄托著他對家人的懷念。“我父親去世六十多年了,母親則是三十多年。今天我成長得不錯了,我想應當對他們有些表示。”他說。

    念師恩

    在接受專訪時,丘成桐多次提到,自己很喜歡幫助年輕人,很喜歡看到他們的成長。

    家境的窘困曾讓丘成桐的求學之路顯得有些危機四伏,是幾位老師幫他渡過一個個難關。

    中學期間,丘成桐因不遵守著裝制度被班主任潘寶霞留下來談話。潘老師本想嚴厲處理,卻注意到了他單薄的著裝,遂詢問了他家中情況。丘成桐把每天吃什么、家里境況如何一五一十地跟她說了。

    “你父親是教授,但你穿不暖吃不飽?”潘老師很震驚。后來,她送來奶粉和一些食物,讓瘦弱的丘成桐補充些營養。

    在自傳中,丘成桐寫道:“這次事件竟是我的轉折點,我被潘老師的好心腸感動了。這么多年來,在記憶中極少有老師或學校人員關心過我,我決心不讓她失望,發誓努力做個更好的學生。”

    后來,丘成桐考入香港中文大學,遇到了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年輕學者斯蒂芬·薩拉夫(Stephen Salaff)。薩拉夫后來引薦他去伯克利求學,并幫助他拿到了當時最高額的獎學金。這讓丘成桐在出國讀書后沒再為學費發愁,還能省下一些錢來寄回香港。

    在伯克利,丘成桐遇到了他的恩師、華人數學家陳省身。丘成桐曾說,陳省身于他而言幾乎是父親一般的存在,無論是在學問上,還是在為人處事上,都對他有巨大影響。

    丘成桐回憶,“我一邊學習陳先生的著作,一邊接受他的指導。有空的時候,陳先生總請我到他家里去聊天,他對我說的話,到今天我依然記著并做到。他說做一個有學問的人,要跟有學問的人做朋友。這點是很重要的,現在很多學生沒想到(這一點)。”

    1971年,年僅22歲的丘成桐在伯克利拿到博士學位,并在27歲時證明“卡拉比猜想”,震驚了數學界。30歲時,他便被普林斯頓大學聘為終身教授,8年后轉到哈佛大學任職。他先后斬獲菲爾茲獎、麥克阿瑟獎、克拉福德獎、沃爾夫數學獎、馬塞爾·格羅斯曼獎、邵逸夫獎,成為當代數學巨擘。

    學術之道

    2009年,應清華大學邀請,丘成桐出任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主任,分文不取。

    其實,在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落成之前,丘成桐已開始在內地籌資興建類似的“學術特區”。而他在各地成立的數學中心,均不拿任何工資。

    丘成桐又把目光延展至基礎教育階段。2008年,丘成桐在內地正式設立丘成桐中學數學獎。這項競賽中,學生可自行選擇感興趣的題目,并提交研究報告,體現自己的科研能力。“這個獎,是要讓我們中國的小孩子能夠得到全世界的重視。”丘成桐說。

    2010年,丘成桐創辦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旨在選拔一流的數學人才。他坦言,二十年前,赴海外留學的中國大學生基礎較差。“很多學生進了名校以后,他就覺得足夠了、不用再念書了,于是程度跟不上。我想通過這個比賽,鼓勵一大批學生,讓他們學好學業。”

    而在學者層面,丘成桐于1998年發起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ICCM),一直舉辦至今。

    競賽和大會每年的運轉費用與獎金是個龐大的數字。獎金所需金額,多由朋友、企業和機構支持,但有時也難以為繼。

    身為世界級大學者,丘成桐經常為慈善親自下場,游說籌款。丘成桐笑言自己籌款的“秘訣”不過是“無私”二字:“我想是因為我們做事情,很明顯地沒有圖自己任何好處,所以人家也看得很清楚。朋友多了,困難就少一點。”

    在丘成桐的溝通與努力下,十余家國內知名企業及慈善機構紛紛慷慨解囊,不少機構在丘成桐的影響下,表示了積極的捐贈意向,愿意支持中國數學事業的不斷發展。

    治學與做人

    丘成桐的生活很簡樸。在清華,他穿著有些發舊的西裝,在校園西側一棟不起眼的老樓“靜齋”中辦公。他把讀書、做學問視作最好的享受。

    “開一個很豪華的車子,對我來講沒意思,穿一件漂亮的衣服也沒意思,能夠讓需要的人得到他們需要的,那才是重要的。”丘成桐說。

    在多個場合里,他孜孜不倦地向年輕學子強調擺正學風的重要性。

    “尋求真理的路并不容易,但成功時的喜悅卻無與倫比,這種喜悅有如看到造物的真諦,并非金錢和權力的感覺所能比擬。但我們必須要牢記:成功的路必須由自己去耕耘,這種成功才會帶給我們一個純真的喜悅感。”2011年,丘成桐在華南師范大學的演講中說了這樣一段話。

    對于丘成桐來說,學術之道不只是研究方法,更涉及很多人生觀的取向。他希望,為中國培養的下一代數學、科學人才,應當兼顧治學與做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給社會帶來進步。

    丘成桐希望“從娃娃抓起”,培養世界一流的、有創造性的學者。“希望能看著孩子們慢慢成長,成為有血有肉的學者,真真正正為學問做一些貢獻。”

    這位數學大師,正努力地將中國的年輕人領至高處,以望向更遠的地方。(完)


    相關文章

    中國科大教授陳發來獲國際幾何設計領域最高獎

    2024年6月13日,在德國萊布尼茨信息科學中心召開的國際幾何建模會議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發來被授予JohnA.GregoryMemorialAward,以表彰他對幾何建模領域所做出的杰出貢獻。......

    電池安全管理用熱切換材料研究獲新進展

    清華新聞網6月14日電 規模儲能的迅猛發展對電堆的熱安全和長壽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電芯單體之間的有限空間內兼顧電芯單體正常工作溫度窗口的導熱均溫需求與熱失控溫度窗口的高溫絕熱需求,是目......

    “征服”數學,AI是否有能力“回答世界”

    最近,專門為人工智能(AI)設立的AI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IMO)即將進入尾聲,其結果將隨今年7月于英國巴斯舉行的65屆IMO大會同步揭曉。這項賽事的目的是推動發展大語言模型的數學推理能力,訓練出更......

    丘成桐:數學落后歐美不可怕,我們有信心做好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韓揚眉“我曉得(最近)網上批評我的很多,但事實就是事實,我們的數學雖然暫時落后于美國、歐洲,但我們不怕,我們有能力和決心更快速地成長。”6月9日,在第15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頒......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數學與統計科學研究院揭牌

    6月8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數學與統計科學研究院揭牌儀式舉行,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張平院士、學校黨委書記王勇共同為研究院揭牌,校長助理于連棟主持儀式,理學院師生代表參加揭牌儀式。為滿足......

    清華大學化學系復系后第一位博導宋心琦因病逝世

    2024年6月8日,清華大學化學系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清華大學化學系退休教授宋心琦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4年6月7日17時32分在北京辭世,享年95歲。宋心琦同志1928年8月出生于江蘇省......

    2025QS世界大學排名發布:清華北大躋身前20

    世界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uacquarelliSymonds(QS)發布2025QS世界大學排名,麻省理工學院MIT連續12年被評為世界上最好大學。中國方面共有107所大學上榜,近7成中國內地大學排名上......

    清華大學研制出世界首款具仿生三維架構電子皮膚

    科技日報北京6月5日電 (記者華凌)記者5日從清華大學獲悉,該校航天航空學院、柔性電子技術實驗室張一慧教授課題組,創新性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維架構的新型電子皮膚系統,可在物理層面實現對多種機械信......

    我國科學家研制出首款具仿生三維架構的電子皮膚

    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柔性電子技術實驗室張一慧教授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維架構的新型電子皮膚系統,可在物理層面實現對壓力、摩擦力和應變三種力學信號的同步解碼和感知,對壓力位置的感知分辨率約......

    朱邦芬院士:有利學者培養科研品味的環境尚待形成

    時下,隨著2024年春季學期進入尾聲,一批年輕學子即將結束自己的求學生涯,進入科研崗位。同時,有更多年輕學子會在不久后開啟自己的研究生學業。在此過程中,他們是否知道自己更適合哪些科研領域、選擇何種科研......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