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期刊《新植物學家》(New Phytologist)在線發表了兩個高質量的菠菜野生種基因組序列。這項研究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菠菜遺傳育種課題組錢偉團隊完成,揭示了菠菜的染色體結構,并解析其重要的馴化性狀。該研究為進一步利用菠菜野生資源、培育優質菠菜品種具有重要意義。
兩個菠菜野生種。a為Spinacia tetrandra。b為Spinacia turkestanica。
白色框內表示菠菜雄蕊。中國農科院蔬菜所供圖
菠菜起源于波斯(今伊朗),又名波斯草,赤根菜,于唐代作為尼泊爾的貢品傳入我國。菠菜有兩種不同類型的野生種,S. turkestanica和S. tetrandra。野生材料往往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抗逆境能力,因此是作物遺傳改良的重要資源。而菠菜的兩種野生型基因組信息尚不清楚,阻礙了菠菜野生種的進一步利用。因此,解析菠菜野生種基因組序列,挖掘重要的馴化性狀相關基因,對培育優質菠菜品種奠定基礎。
該研究從頭組裝了兩個高質量的菠菜野生種基因組序列,并解析其基因組近著絲粒區域特征。證實了S. turkestanica野生種為栽培種的直接祖先,二者大約在0.8百萬年前分化;而S. tetrandra與其分化的時間更久,大約在6.3百萬年前。
此外,研究發現栽培種的抗霜霉病位點由野生種漸滲而來;同時,挖掘出大量馴化相關的基因,其主要與光周期、抗逆、抗病等相關。該研究對進一步利用菠菜野生資源,培育優質菠菜品種具有理論指導作用。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折紅兵、研究員劉志遠為共同第一作者;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錢偉、程鋒以及英國愛丁堡大學教授Deborah Charlesworth為共同通訊作者。
研究得到了蔬菜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項目以及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項目的資助。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nph.19799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辦好一流學術期刊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推動建設與世界科技強國相適應的科技期刊體系,助力我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創......
5月19日,重慶市農科院發布消息,該院果樹所柑橘創新團隊楊蕾、洪林、王敏、李霜等研究人員發布了國際首個血橙高質量基因組。相關研究成果以學術論文近日在國際期刊《科學數據》發表。楊蕾介紹,血橙是一種極具特......
近日,國際期刊《新植物學家》(NewPhytologist)在線發表了兩個高質量的菠菜野生種基因組序列。這項研究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菠菜遺傳育種課題組錢偉團隊完成,揭示了菠菜的染色體結構,并......
近日,國際期刊《新植物學家》(NewPhytologist)在線發表了兩個高質量的菠菜野生種基因組序列。這項研究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菠菜遺傳育種課題組錢偉團隊完成,揭示了菠菜的染色體結構,并......
近日,國際期刊《新植物學家》(NewPhytologist)在線發表了兩個高質量的菠菜野生種基因組序列。這項研究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菠菜遺傳育種課題組錢偉團隊完成,揭示了菠菜的染色體結構,并......
近日,國際期刊《新植物學家》(NewPhytologist)在線發表了兩個高質量的菠菜野生種基因組序列。這項研究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菠菜遺傳育種課題組錢偉團隊完成,揭示了菠菜的染色體結構,并......
近日,國際期刊《新植物學家》(NewPhytologist)在線發表了兩個高質量的菠菜野生種基因組序列。這項研究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菠菜遺傳育種課題組錢偉團隊完成,揭示了菠菜的染色體結構,并......
近日,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張和平帶領團隊建成全球最大、種類最全的原創性乳酸菌種質資源庫,分離保藏乳酸菌47000余株,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科學通報》(英文版)。在人類歷史中,60%的食物都與乳酸菌發酵有......
青海油田坐落在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茫茫戈壁大漠中。有民謠說:“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風吹石頭跑,氧氣吃不飽。”就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中石油青海油田公司職工一代接著一代干,發揚艱苦奮斗精神,交出了一份......
水草相依,綠樹成蔭,眾多鷺鳥或枝頭棲息,或展翅起舞,為管廊、儲罐密布的工廠增添勃勃生機……在位于浙江寧波的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公司廠區內有個白鷺天然棲息地,每年春夏時節,上千只鷺鳥在這里繁衍生息。“石化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