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06-13 17:39 原文鏈接: 培養高技能人才推動高質量發展

      青海油田坐落在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茫茫戈壁大漠中。有民謠說:“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風吹石頭跑,氧氣吃不飽。”

      就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中石油青海油田公司職工一代接著一代干,發揚艱苦奮斗精神,交出了一份優秀的答卷。青海油田還培育了600多名以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首席技師、高級技師、技師為主體的高素質專家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隊伍。這些技能人才常年奮戰在勘探開發和采油、采氣、油氣化工、工程技術施工等一線生產作業現場,為青海油田的安全生產提供了技術支撐。

      強化激勵機制,提升技能水平

      青海格爾木液化天然氣工廠一臺流量計顯示的數據不準確,系統工程師和相關技術人員一直找不出具體原因,只好請青海油田采氣一廠的技能專家王富滿來幫忙。王富滿仔細檢查了設備后,很快找出了數據不準確的原因,在場的工作人員紛紛豎起大拇指!



      在采油作業碰泵操作中,青海油田采油二廠昆北油區一度效率較低,且存在油井井口密封不嚴、易污染環境等問題。采油工何湘先后研發了“提高高含水井口密封效果”等3項省部級、30多項油田級技術創新成果,解決了一些長期困擾日常生產的難題。

      唐海光是青海油田格爾木煉油廠生產一車間的一名操作工,在核心關鍵設備“四機組”試車過程中,他及時發現事故隱患并冷靜處理,挽回400多萬元的經濟損失。在隨后的機組運行中,他又解決了汽輪泵和電機組的相關技術難題,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近千萬元。

      井下作業工張峰14年來獲得國家專利20項、創新成果50多項,創造經濟效益2000多萬元;集輸工姜宏,10余年參與技改新項目15項,解決生產難題24項,技術技能成果獲獎25項,創造經濟效益1000萬元以上;采油工張華先,自2009年至今已解決生產技術難題22項,獲得全國工程技術突出貢獻獎……

      10多年來,青海油田依據自身實際,從人才評價、能力培養、激勵機制等方面推進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先后實施了百名領軍人才、全員技能提升等工程,涌現出一批又一批高技能人才。這些技能人才對青海油田的勘探開發、生產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推動了高原油田高質量發展。

      創建創新工作室,讓更多人才涌現

      以第十六屆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采油狀元”史昆等技能專家名字命名的技能創新工作室,多年來為青海油田培養了大批技能人才。據了解,目前青海油田已創建國家級、省部級、油田級技能專家和職工技術創新工作室21個。

      王錫軍是全國勞動模范、第十屆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其工作室現有成員150余人,推出科技項目370余項,擁有國家專利121項,在全國性期刊發表論文186篇,獲得省部級項目一等獎12項。工作室年均組織培訓100課時1000人次以上,累計開發崗位技能培訓課件60多個,已經培養高級技師19名、技師36名、崗位技術能手100多名,每年為青海油田的開發建設創造2000余萬元的經濟效益。

      吳正銀創新工作室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培養出多名優秀的技能人才。在全國油氣田井下作業專業技能競賽中,1人獲得銀牌、2人獲得銅牌;在中國石油集團技能競賽中,2人獲得銅牌。

      連續3屆被聘為中國石油集團級焊工技能專家的楊永磊,先后參加了青藏高原航空煤油生產裝置等40余項工程項目的焊接施工及管理工作,其中80萬噸/年加氫改質裝置被評為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由其領銜的工作室3次獲評青海油田優秀職工技術創新工作室,研發成果在實踐應用中創造直接經濟效益2600多萬元。

      發揚工匠精神,錘煉過硬本領

      不怕吃苦的采氣女工劉馨思雅、直面難題的采油女工劉亦非、錘煉技藝的采油技師謝達鵬……多年來,在青海油田的生產作業現場,活躍著一批青年技能人才的身影,他們身上“越是艱苦,越要奮斗奉獻,越要創造價值”的精神,正激勵著一批又一批年輕人矢志奮斗,靠勤勞和汗水創造新的成績。

      ——刻苦訓練,提升職業技能。2020年10月,28歲的劉馨思雅代表青海油田參加全國采氣工技能競賽。在此前近4個月的高強度封閉訓練中,她瘦了13斤,膝蓋受傷了,戴上護膝繼續練,手上磨出了水泡,用針扎破繼續練,最終,她取得了全國第三名的好成績。

      ——執著專注,破解生產難題。2021年,針對青海油田采油三廠地質構造復雜、高溫、高鹽等現實條件,26歲的劉亦非和相關技術人員用300多天的時間破解了相關技術難題。相關成果應用在37口油井生產中,助力實現高效率生產。

      ——精益求精,錘煉過硬本領。2022年7月,在第四屆全國油氣開發技能競賽暨中國石油集團首屆技術技能大賽中,面對來自全國各油氣田的23支參賽隊伍、127名參賽選手,35歲的謝達鵬全身心投入,憑借過硬本領奪得銅牌。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年輕一代的能工巧匠踔厲奮發,必將成為未來的技能大師,一定能承擔起高原油田建設的重任。”青海油田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石道涵說。


    相關文章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言榮: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為新型工業化打牢人才基礎

    進入新時代,新型工業化以科技進步為重要動力,以高質量發展為內在要求,以綠色低碳發展為主要趨勢,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和新優勢,推動制造業發生根本性變革,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現代......

    在“科技絲路”上謀發展惠民生

    今年是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十年彈指一揮間,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共建共商共享中走深走實,各國不斷深化合作,通過科技創新這個關鍵抓手,解決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繪就高質量發展的壯美畫......

    習近平向全球共享發展行動論壇首屆高級別會議致賀信

    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7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全球共享發展行動論壇首屆高級別會議致賀信。習近平指出,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復蘇艱難,全球發展議程面臨挑戰。為凝聚合作共識、推進共同發展......

    專家學者共商拔尖創新人才聯合培養

    6月30日~7月2日,“集智共創新時代·2023年拔尖創新人才聯合培養系列研討會(大連站)”在大連理工大學召開。在此次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

    我國啟動公共衛生高層次人才培養項目

    中華預防醫學會等單位昨天(3日)在北京啟動公共衛生高層次人才培養項目,以推動我國公共衛生體系,特別是省和國家兩級公共衛生機構的總體能力提升。公共衛生高層次人才培養項目的目標是積極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健全......

    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三多三少”如何破解

    2022年底,按照科技部等八部委《關于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涉及21家科研單位和6個地方、為期2年的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拉開序幕。可以認為,以此為標志,本輪改革從以“破”為主的......

    研究敦煌的學者,為何不在西部在北京?

    “研究敦煌、青藏高原、祁連山的學者,主要不是在西部,而是在北京。”為什么會出現這一現象?杭州師范大學經亨頤教育學院教授王鑒指出,我國西部高等教育發展取得了很大進步,然而在這一過程中,也出現一些西部高校......

    數字經濟發展的四個關鍵詞

    隨著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量子計算等數字技術加速創新,數字技術已經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廣泛應用,擁抱數字技術,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

    培養高技能人才推動高質量發展

    青海油田坐落在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茫茫戈壁大漠中。有民謠說:“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風吹石頭跑,氧氣吃不飽。”就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中石油青海油田公司職工一代接著一代干,發揚艱苦奮斗精神,交出了一份......

    培養高技能人才推動高質量發展

    青海油田坐落在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茫茫戈壁大漠中。有民謠說:“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風吹石頭跑,氧氣吃不飽。”就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中石油青海油田公司職工一代接著一代干,發揚艱苦奮斗精神,交出了一份......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