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氧氣存在的情況下,大多數分化細胞都是利用線粒體氧化磷酸化來生成三磷酸腺苷(ATP)形式的能量,利用ATP來維持細胞過程。在缺氧的情況下,這些細胞則會轉而利用沒那么有效的糖酵解來生成ATP。 癌細胞往往在有氧氣存在的情況下仍然利用糖酵解(稱作為有氧糖酵解或“Warburg”效應)。盡管產能的效率稍差,人們認為這種形式的代謝支持了癌細胞生長和增殖對大分子的需求。因此,這一領域主要將焦點放在了賦予腫瘤細胞自身內在生長優勢的Warburg代謝上。
然而,癌細胞對于營養物質尤其是葡萄糖的消耗,卻超出了維持增殖和細胞生長的需求。這提出了一種可能性:消耗營養物質還發揮了其他的作用,滿足了癌細胞的生物能量及生物合成需求。
在最新一期(9月10日)的《細胞》(Cell)雜志上,來自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和耶魯大學醫學院的兩個獨立研究小組證實,Warburg代謝為腫瘤細胞提供了一種細胞外部的優勢,加速耗盡細胞外的葡萄糖致使腫瘤浸潤T細胞功能失調。
在兩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證實腫瘤細胞內部的糖酵解耗盡了細胞外的葡萄糖限制了T細胞葡萄糖利用率。葡萄糖利用率下降抑制了T細胞內的糖酵解代謝,與效應器功能下降有關。
第一篇Cell文章中,耶魯大學醫學院的Ping-Chih Ho和同事們鑒別出了葡萄糖代謝直接控制效應器功能的一個機制。作者們發現T細胞受體(TCR)誘導的Ca2+流動顯著依賴于胞外葡萄糖和T細胞葡萄糖代 謝。SERCA是一個ATP依賴性Ca2+通道,可將Ca2+從細胞質泵入到內質網。研究證實,胞外葡萄糖促進了糖酵解代謝產物磷酸烯醇丙酮酸(PEP) 累積,抑制了SERCA依賴性的Ca2+從胞質溶膠排入內質網,由此提高了TCR誘導的Ca2+流動和效應器功能。這一研究發現又增添了一個例子表明,代 謝過程直接控制了T細胞激活結果。
發現腫瘤細胞糖酵解直接抑制了T細胞,由此提出了一種可能:可以治療操控腫瘤代謝來提高腫瘤內的免疫功能。人們認為,采用抗PD-L1抗體的檢查點 阻斷免疫療法是通過限制腫瘤特異性T細胞接收抑制性PD-1信號來發揮作用。在第二篇Cell文章中,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Chih-Hao Chang等獲得了驚人的研究發現:腫瘤細胞表達的PD-1配體(PD-L1)提供組成性“逆向信號”通過激活AKT/mTOR信號通路促進了腫瘤細胞糖 酵解。用治療性抗PD-L1抗體處理腫瘤細胞通過引起PD-L1胞吞抑制了糖酵解。值得注意的是,另外兩個檢查點阻斷抗體抗PD-1和抗CTLA-4也被 證實導致了腫瘤內部的胞外葡萄糖濃度發生改變。
PD-L1表達引起Akt/mTOR信號通路組成性激活對于了解腫瘤細胞生物學和腫瘤-宿主互作具有重要意義,對于確定PD-L1組成性激活Akt/mTOR信號通路的精確分子機制特征也很重要。鑒于免疫檢查點阻斷可引發持久的臨床反應,改善某些轉移性癌癥患者的生存,檢測檢查點阻斷抗體對患者腫瘤內營養利用及T細胞代謝的影響,及將它與臨床結果關聯起來有著重要的意義。此外,解析檢查點阻斷對于抑制性T細胞信號及腫瘤細胞代謝的影響也極為重要。
并未操控腫瘤細胞代謝,Ping-Chih Ho提出了一種替代方法通過模擬過繼細胞治療(ACT)過程中移植T細胞內的營養利用來改善T細胞功能。磷酸烯醇丙酮酸梭激酶(PCK1)可將草乙酸鹽轉 化為PEP。通過在移植T細胞中過表達Pck1,Ping-Chih Ho人為提高了PEP水平,恢復了TCR誘導的Ca2+流動及T細胞抗腫瘤功能。有趣的是,在擴增用于過繼免疫療法的T細胞的過程中阻斷葡萄糖代謝,抑制 了效應器分化,并促進了介導腫瘤清除的記憶細胞分化。這些研究結果提供了驚人的例子,表明調控T細胞代謝可以改善癌癥適應性細胞治療的結果。
綜上所述,兩項新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證實,癌細胞可以改變腫瘤微環境代謝特征來塑造腫瘤內的免疫反應,這些研究結果還解釋了超出生物能和生物合成需求的營養物質消耗讓癌細胞受益的機制。
圖HistoCell算法框架(a)及其對腫瘤病理影像相關細胞類型信息的預測精度(b)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T2341008)等資助下,清華大學北京市中醫藥交叉研究所李梢教授課題組,在智能解析......
圖(a-c)可級聯響應腫瘤微環境的分子組裝探針及其研究示意圖;(d,e)小鼠模型上原位胰腺癌的熒光成像與信號強度變化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22274074、2137003)等資助下,南京大學......
圖HistoCell算法框架(a)及其對腫瘤病理影像相關細胞類型信息的預測精度(b)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T2341008)等資助下,清華大學北京市中醫藥交叉研究所李梢教授課題組,在智能解析......
近年來,抗腫瘤藥物的治療效果一直是醫學界關注的焦點。然而,傳統抗腫瘤藥物存在的毒副作用大、藥效不理想和遞送靶向性弱等問題,一直困擾著醫生和患者。為了解決這些難題,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團隊在......
南通大學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支小飛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團隊的合作研究證明了胃癌細胞與感覺神經元之間存在功能性神經元回路,并發現通過使用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受體拮抗劑,可以使腫瘤細胞與神經元......
最近,《柳葉刀》發表社論文章指出,當前全球癌癥防治中存在著巨大的不平等,迫切需要相應的數據用于制訂癌癥防控計劃,腫瘤登記相關的真實世界數據因此變得至關重要。腫瘤登記是衡量一個國家癌癥負擔的金標準,能幫......
腫瘤組織具有高度異質性,細胞類型多樣、基因表達雜亂無章,區域界限模糊,傳統的空間轉錄組技術難以全面揭示腫瘤的特性。傳統方法通常將采樣點視為獨立的“房子”,統計每個點的細胞類型和基因表達信息,容易產生誤......
近日,記者從南開大學獲悉,由該校化學學院教授、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PI陳悅團隊發明的候選新藥ACT001,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納入我國“突破性治療品種”名單。公開報道顯示......
中國醫學專家的最新研究發現,阿爾法核素既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更有“隔山打牛”的腫瘤次生殲滅能力,有望為腫瘤患者帶來新的治療手段。這是國內首個圍繞阿爾法核素發射體鉛-212開展的臨床前應用研究。據悉,同......
1月11日,由上海市抗癌協會主辦,上海市醫學會、健恒醫療協辦的“上海市抗癌協會第三期青年腫瘤臨床科學家沙龍”在上海市科學會堂舉行。圖片由主辦方提供上海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陳馨在致辭中回顧了科學會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