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南開大學獲悉,由該校化學學院教授、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PI陳悅團隊發明的候選新藥ACT001,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納入我國“突破性治療品種”名單。
公開報道顯示,納入國家藥監局“突破性治療藥物”名單的新藥往往針對嚴重危及生命或者嚴重影響生存質量的疾病,且在臨床試驗中顯示效果或安全性具有明顯優勢。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將有助于縮短新藥研發周期,使患者能更快獲得更優質的治療方案。
ACT001長期以來由尚德藥緣及其子公司負責藥品生產、申報注冊、臨床試驗、上市銷售等開發工作。南開大學與尚德藥緣共同申請了包括化合物結構、治療用途、固體晶型等一系列發明專利,設立了全資子公司尚德藥緣(天津)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并將其作為原創藥物的孵化基地之一。目前,ACT001的多項專利在世界范圍內獲得授權,2021年共同獲得天津市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一等獎。
研究團隊介紹,ACT001已在全球開展了十余項臨床試驗,其中多項臨床試驗結果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美國神經腫瘤學會(SNO)年會與歐洲呼吸學會(ERS)年會等醫學國際學術會議上公布,先后獲得孤兒藥資格、兒童罕見病資格、快速通道等5項歐美發達國家重要資質認定,其中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授予的“兒童罕見病資格”是我國獲得該認定的首個品種。
針對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瘤的“突破性治療品種”,是目前ACT001獲得的最重要的臨床研究資質。相關臨床試驗為聯合全腦放療治療肺癌腦轉移瘤的2b/3期臨床研究,由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理事長于金明院士主持,全國包括山東省腫瘤醫院、浙江腫瘤醫院、湖南省腫瘤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安徽省腫瘤醫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和湘雅醫院等二十多家三甲醫院共同參與。
據悉,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將對納入突破性治療藥物審評程序的品種采取一系列支持政策,加強指導并促進藥物研發進程,優先處理監督審核等相關事務。
腫瘤組織具有高度異質性,細胞類型多樣、基因表達雜亂無章,區域界限模糊,傳統的空間轉錄組技術難以全面揭示腫瘤的特性。傳統方法通常將采樣點視為獨立的“房子”,統計每個點的細胞類型和基因表達信息,容易產生誤......
近日,記者從南開大學獲悉,由該校化學學院教授、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PI陳悅團隊發明的候選新藥ACT001,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納入我國“突破性治療品種”名單。公開報道顯示......
中國醫學專家的最新研究發現,阿爾法核素既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更有“隔山打牛”的腫瘤次生殲滅能力,有望為腫瘤患者帶來新的治療手段。這是國內首個圍繞阿爾法核素發射體鉛-212開展的臨床前應用研究。據悉,同......
1月11日,由上海市抗癌協會主辦,上海市醫學會、健恒醫療協辦的“上海市抗癌協會第三期青年腫瘤臨床科學家沙龍”在上海市科學會堂舉行。圖片由主辦方提供上海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陳馨在致辭中回顧了科學會堂的......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李亞平和尹琦團隊構建了基于腫瘤細胞膜囊泡的個性化納米疫苗。該疫苗通過向B細胞提供多重活化信號,觸發了抗腫瘤固有細胞和體液免疫應答,實現了高效抗腫瘤的作用。近日,相關研究成......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創新的“分子GPS”技術,能夠引導免疫細胞特異性地定位到大腦,并在不損傷周圍健康組織的情況下有效殺死腫瘤。這項突破性研究發表在最近的《科學》雜志上。這項基于活細胞......
近日,《美國化學會·納米》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陳春英課題組在抗腫瘤納米藥物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該團隊首次在乏氧腫瘤細胞表面形成納米纖維狀水凝膠結構,抑制腫瘤外泌體擴散,同時攜......
11月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李雪飛團隊與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授田亮團隊展開合作的最新成果發表于《美國科學院院刊》。合作團隊開發了一種基于深度學習與公開單細胞數據集的解卷......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MSK)的研究人員發現,除了防御病原體外,人體的先天免疫系統還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幫助保護我們基因組的穩定性——這種方式對癌癥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最近的兩篇論文中,分子生物學家......
從首次在國際上提出轉錄因子誘導分化治療腫瘤的新策略,到首次在臨床上成功實現實體瘤誘導肝腫瘤細胞轉化,讓肝癌細胞“改邪歸正”,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征醫院)消化內科主任謝渭芬教授領銜的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