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的申報項目“中醫針灸”正式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日前在京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針灸發源于中國,是中醫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優秀民族文化的代表。中醫針灸項目的成功申報是世界對中國傳統醫學文化的認可。它將進一步促進中醫針灸這一寶貴遺產的傳承、保護和發展,提高國際社會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注和認識,對增進中國傳統文化與世界其他文化間的對話與交流,保護文化多樣性具有深遠的意義。
中醫針灸以天人合一的整體觀為基礎,以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運用針具與艾葉等主要工具和材料,通過刺入或薰灼身體特定部位,以調節人體平衡狀態而達到保健和治療的目的。傳承數千年至今的中醫針灸,不僅是一種保健和治病救人的醫療技術,也是人類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現形式之一,已成為我國具有世界影響的文化標志之一,流傳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正在成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名片”和使者。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吳剛說,針灸療法還面臨許多問題和挑戰:一方面,隨著現代科學技術方法的引入,針灸被賦予了很多新的內容,如電針療法、激光針灸、穴位注射、腧穴藥物貼敷等治療方法的配合使用,提高了針灸的治療效果;另一方面,中醫針灸理論及其文化內涵卻被逐漸忽略和淡化,某些需長期實踐體驗才能掌握的特色技法面臨失傳的危險,各種散落在民間的家傳針刺技法、絕技也大多后繼乏人,瀕臨失傳或絕跡。
王國強表示,申遺成功不是目的,而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我國將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精神,履行締約國責任,進一步提升中醫針灸在全社會的認知度,通過增強國際社會的對話交流,在更大范圍傳承和發展這一人類文化遺產,為保障人類健康,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按照《京津冀藥品監管協同發展2024年工作要點》相關要求,北京市醫療器械審評檢查中心、天津市醫療器械審評查驗中心和河北省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聯合開展的“第二類中醫醫療器械臨床評價要求及產品適用范圍描述......
“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希望大家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互學互鑒,為中醫藥治療重大疾病提出新思想、新探索。”在12月12日舉行的香山科學會議第769次學術討論會上,我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著......
10月26日,北京一家企業研發的多通道中醫脈診儀、均勻面光源中醫舌診儀獲批上市,是我市成功轉化落地的第二、三個中醫醫療器械創新產品。截至目前,我市今年已有8個第二類醫療器械獲批,創新產品獲批總數已達3......
10月8日,2024年國家中醫醫療隊巡回醫療工作推進會在京召開。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余艷紅為國家中醫醫療隊授旗并講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黨組成員黃璐琦主持會議。......
廣州中醫藥大學再國際頂級醫學期刊AnnalsofInternalMedicine(《內科學年鑒》)發表了該校許能貴教授團隊針刺干預藥物成癮研究的最新原創性論著,這項成果將為針刺干預MMT(美沙酮維持治......
廣州中醫藥大學9日消息,國際頂級醫學期刊AnnalsofInternalMedicine(《內科學年鑒》)發表了該校許能貴教授團隊針刺干預藥物成癮研究的最新原創性論著,這項成果將為針刺干預MMT(美沙......
文|鄭金生01年初,本草學術界迎來一大喜事:當代本草史研究的開山之作、日本著名本草學家岡西為人的《本草概說》中譯本終于出版了。我是該書最早受益者之一。1978年,我就讀碩士研究生,選擇本草史作為主攻方......
11月5日,為促進我國中醫藥科研領域廣泛交流,全面提升中醫藥科研能力,加快推動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以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助力中醫藥事業振興發展,“第三屆中醫藥科創大會”中醫藥科技創新與現代科學實驗論壇成......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RMIT)將于2024年取消其本科中醫課程,最后一批學生將于2030年畢業。該決定遭本校學生強烈抵制。除了每周舉行抗議活動來反對這一決定外,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
“在線拍下舌象照片,點點問卷,就有了詳細的體質報告和個性化保健方案,跟著穴位按摩、飲食調養建議試了兩天,感覺舒服多了。”杭州市民萬女士近日在手機上體驗了杭州市中醫治未病線上服務系統后贊不絕口。作為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