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考察隊領隊吳軍(右)和首席科學家余興光(左)到達北極點。
北京時間8月20日15時38分,中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隊成功到達北極點,并隨后進行了科學考察作業,創造了我國歷次北極考察隊到達北冰洋最北的考察紀錄。
當天上午,科考隊乘坐“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到達北緯88度22分、西經177度20分地點。在進行第6個“短期冰站”和海洋考察站作業的同時,考察隊領隊吳軍和首席科學家余興光率12名考察隊員分兩批乘“海豚”直升機成功抵達北極點。五星紅旗和考察隊隊旗在北極點冰面上飄揚。
考察隊員在北極點冰面上進行了冰浮標布放、溫鹽深剖面探測儀觀測、海冰和海水樣品采集與生態學觀測,獲取了0至1000米水深的溫鹽資料、3根冰芯樣品和一批海水樣品,沿途同步進行了海冰分布觀測,為本次考察海冰快速變化和海洋生態系統響應綜合研究采集了重要的科學數據。
中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到達北極點進行科學考察作業,使中國對北冰洋的考察范圍延伸到地球的最北端,說明中國的北極科學考察能力在不斷提升。
8月20日,考察隊首席科學家助理何劍鋒在北極點鉆取冰芯樣品。
8月20日,考察隊領隊吳軍(右)和首席科學家余興光(左)在北極點留影。
8月20日,考察隊首席科學家助理何劍鋒在北極點布放海冰漂流浮標。
8月20日,考察隊員在采集北極點海水樣品
8月20日,考察隊員在北極點海冰上進行考察作業
8月20日,考察隊領隊吳軍(左)和首席科學家余興光(右)在北極點放置一個“中國結”留作紀念。
8月20日拍攝的留在北極點的“中國結”
俄羅斯北極和南極科研所稱,俄已制定“北極-41”科考計劃,科考隊將于9月乘“北極”抗冰平臺前往北極。此次科考的主要目標是在北冰洋高緯度水域對“大氣—冰蓋—海洋”以年為周期進行綜合研究,詳盡描述北極地區......
9月26日,雪龍號科考船順利返回上海。歷時69天,自然資源部組織開展的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下稱“九北”)順利結束。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九北”是自然資源部組建后我國首次開展的極地考察。“同時‘九......
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隊于北京時間11日在北緯79度13.5分、西經168度50分的北冰洋海域設立短期冰站,開展了本次考察的首個冰站作業。11日6時左右,29名考察隊員乘坐“雪龍”號極地科考船所載的“......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0月16日報道,“雪龍”號此行歷時83天,航行2萬多海里,穿過了加拿大北極群島,9日返回上海。報道稱,這艘極地考察船現在是中國第一艘完成三大北極航道航行的船只。在開始穿越西北航......
8月4日,“黃河”號小艇正在將大型浮標從“雪龍”號船中部拖至船尾部。當日,中國第五次北極科考隊在北緯70度、東經3度的挪威海布放了中國首個極地大型海洋觀測浮標,這也是中國首次將自主研發的浮標和觀測技術......
中外科學家在“雪龍”號上施放“系流氣艇”,進行大氣物理科學觀測。2010年7月中國進行第四次北極科考,首次把海洋綜合考察延伸到了北極點。圖為“雪龍”號正在吊運“防熊”的“蘋果房”。全球氣候變化有可能導......
中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已圓滿完成北冰洋科學考察任務,8月31日乘坐“雪龍”號極地科考船駛出位于北緯66度33分的北極圈。自今年7月20日進入北冰洋以來,中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全體隊員連續奮戰,截至......
近日,在我國第四次北極科考中,由沈陽自動化所主持研制的“北極ARV”水下機器人在北緯86度50分首次從冰洞下放,開展冰下調查工作并取得成功,刷新了我國水下機器人在高緯度的作業記錄。在參加我國第三次北極......
8月20日,考察隊領隊吳軍(右)和首席科學家余興光(左)到達北極點。北京時間8月20日15時38分,中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隊成功到達北極點,并隨后進行了科學考察作業,創造了我國歷次北極考察隊到達北冰洋......
8月20日,考察隊領隊吳軍(右)和首席科學家余興光(左)到達北極點。北京時間8月20日15時38分,中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隊成功到達北極點,并隨后進行了科學考察作業,創造了我國歷次北極考察隊到達北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