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科研團隊最新發現的分子材料登上了美國《科學》雜志。
22日,記者從東南大學獲悉,該校熊仁根教授團隊、游雨蒙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在分子鐵電、壓電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研究結果于近日發表在國際頂尖學術雜志《科學》(Science)上,受到全球學界關注。
22日,熊仁根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壓電性指的是材料在受擠壓或拉伸時可以產生電,或在材料兩端施加電壓后材料伸長或縮短的特性。而具有壓電性的材料也就被稱作為壓電材料,這類材料不但可以像馬達那樣,直接將電力轉換成驅動力,還可以用電產生聲波、超聲波,例如醫用B超探頭上就使用了壓電材料。不僅如此,借助其可以將壓力轉為電信號的能力,壓電材料也被用作超聲傳感、加速度傳感器等,現在智能手機上的“搖一搖”等功能的實現正是借助壓電加速度傳感器。“上到衛星火箭、下到漁船潛水艇,從軍用導彈到醫用B超,可以說壓電材料的使用已經深入到社會的每一個層面中。”
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希望各類電氣設備的尺寸越來越小,這就需要對傳統壓電材料進行更大規模地“壓縮”,甚至成為織物,制成衣服穿戴在身上。
“這些需求對傳統壓電材料來說,就會出現很多問題。”熊仁根教授告訴記者,比如壓電陶瓷制作中需要上千度的高溫,在這種溫度下,大多數精密的電子器件與具有柔性的薄膜都無法耐受這種溫度;同時,陶瓷的高硬度在遇到對柔韌性的需求時反而成為缺點;另外不得不提到傳統壓電陶瓷中通常含有潛在的有毒金屬,不利于環境保護并對生物體有可能產生毒性。
這就不得不提到,除了傳統的陶瓷材料,還存在另一大類由分子組成的“分子材料”,這類特殊的材料由于其結構靈活多變、性質設計調控空間大、制作成本低、容易制成薄膜、柔韌性好、可降解、無毒害等優點一直以來都是材料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
“為了補充傳統壓電陶瓷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研究者們近百年來一直在努力提升分子材料的壓電性能,希望能用分子材料來補足壓電陶瓷的短板,但收效甚微。”熊仁根教授介紹,因此他的科研團隊突破傳統的合成思路,另辟蹊徑,創新性的從提升鐵電極軸數量入手、利用相變前后對稱性的巨大變化,發現了一類具有優異壓電性能的分子鐵電材料。
據了解,這種新型分子鐵電材料不但秉承了分子材料的種種優勢,同時首次在壓電性能上達到了傳統壓電陶瓷的水平。雖然研究還僅存在于實驗室內,但隨著新型分子鐵電體的開發和進步,制作出具有實用性的柔性薄膜壓電元件不再是一件難以企及的夢想。
“未來,這種具有優良壓電特性的分子鐵電材料將會使計算機芯片的體積進一步縮小,使能像紙張一樣折疊彎曲的心率計、B超機成為可能,或者利用衣物的彎折對手機充電。同時憑借著分子材料的良好生物兼容性,人們將制作出更加安全的醫學植入器件。除此以外,分子壓電材料還在傳感器,人機交互技術,微機電系統,納米機器人以及有源柔性電子學等領域具有重大的應用前景。”熊仁根教授對該材料的未來應用充滿信心。
記者了解到,這一研究成果已于2017年7月21日被國際頂尖學術雜志《科學》在線發表,標志著中國在分子材料領域又一次走在了世界前列。
這一論文同時也是江蘇省“分子鐵電科學與應用”重點實驗室(前身為東南大學有序物質科學研究中心)的一項重要成果。論文的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游雨蒙教授以及合作作者廖偉強博士(共同第一作者)、熊仁根教授(共同通訊作者)、葉恒云教授、張毅教授、付大偉教授、李鵬飛博士、王金蘭教授等均來自該實驗室。
3月29日,南昌大學國際有序物質科學研究院湯淵源教授與東南大學等機構科研人員合作,在《科學》上發表題為“具有大壓電響應的可生物降解鐵電分子晶體”的研究長文,報道了“四兩撥千斤”實現分子晶體的壓電性飛躍......
1月27日,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部研究團隊為多功能型壓電驅動方式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壓電材料因其能夠實現機械能與電能相互轉換,在精密驅動等應用場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機器人......
壓電材料產生電荷直接作用于介質或促進活性氧(ROS)的產生,從而實現超聲觸發的新型腫瘤治療。聲動力學治療(SDT)是利用低強度超聲和聲敏化劑產生抗腫瘤效應的治療方法,具有很強的組織穿透性、時空可控性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全球約4.3億人因耳蝸受損而遭受聽力損失,改善聽力主要靠人工耳蝸。然而,傳統的人工耳蝸語音識別能力較低,而且剛性電極與軟組織間的不匹配可能導致神經損傷和耳鳴等問題。隨著物聯網和......
自2004年Geim等人第一次在實驗室得到單層石墨烯以來,二維材料的出現為傳感器領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可能,相對于傳統的三維材料,二維材料的層狀結構決定了其器件厚度可以達到單原子層,為實現更輕、更薄、......
柔軟似皮膚的光電器件、極其微小的納米機器人……這些看似有些夢幻的技術,將因世界首例“無金屬鈣鈦礦型鐵電體”材料的問世而變為現實。7月13日,東南大學熊仁根團隊、游雨蒙課題組在“分子鐵電材料”領域再次取......
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孫軍、丁向東團隊博士生袁睿豪、薛德禎副教授等與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TurabLookman教授合作,利用機器學習技術研發成功新型壓電材料,該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先進......
由于背景噪聲干擾小、通信準確率高的特點,紫外光子探測技術具有虛警率低、不需低溫冷卻、不掃描、告警器重量輕等優點,紫外探測技術研究在紫外制導、導彈識別跟蹤、艦載通訊等國防領域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這項技術在......
從燒烤烤架中的火花點火器到醫學超聲成像所需的傳感器,壓電材料有著廣泛應用。微米或者更小尺度的薄膜壓電材料,為需要開展更小維度或者較低電壓操作的新應用提供了可能性。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展......
手機能像薄膜一樣隨意彎曲,B超儀可以貼在身上,衣服可以通過彎折發電……7月24日,記者從東南大學獲悉,該校與美國托萊多大學、北京大學等單位合作,合成了一類具有優異壓電性能的分子鐵電材料。這一成果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