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21年 清潔和可負擔的能源領域自然指數貢獻份額最多的國家 圖片來源:施普林格·自然
最新自然指數數據顯示,2015-2021年,中國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七“清潔和可負擔的能源(SDG7)” 研究方面,相關產出位居全球第一,緊隨其后的是美國、德國、韓國和日本。
9月8日出版的《自然》增刊“自然指數-能源”,聚焦與SDG7相關的研究,追蹤和衡量了該領域在82本領先的自然科學期刊上的科研產出及合作情況。其相關分析發現,SDG7相關研究去年產出猛增,由2020年的3345篇文章增加到3889篇,為2015年以來最大增幅。其中,中國2015~202年SDG7相關研究增幅高達324.1%,是該領域增長最快的國家。
該指數統計發現,在過去七年SDG7相關產出50強機構中,中國同樣居于優勢地位,有25 家機構上榜,而美國有14家機構上榜。其中排名前10的機構分別是: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斯坦福大學、蘇州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南京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
此外,中國機構在自然指數SDG7相關產出增長最快的30家機構中也占據主導地位。其中上榜的非中國機構只有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印度科技學院,分別居于第28和29位。
“自2015年以來,隨著各國決心由化石燃料轉向更為綠色的能源以實現脫碳,與清潔和可負擔的能源相關的研究產出每年都在增加,趨勢明顯。”自然指數主編Simon Baker說,“中國從2015到2021年自然指數‘份額’的增長超過 300%,顯示了在該領域的重要地位,同時許多重要的國際合作也為更清潔能源的競賽帶來了紅利。”
6月29日,國家天然氣互聯互通重點工程——蒙西管道項目一期工程成功投產,這是我國首條直通雄安的天然氣主干管道。蒙西管道全長1279公里,途經內蒙古、山西、河北、天津四省區市。本次投產的蒙西管道一期工程......
最新發布的自然指數數據顯示,中國作者在2022年對高質量自然科學研究做出了最大貢獻,在高質量期刊上發表論文份額首次排名第一,超過美國。自然指數由國際知名科技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下屬機構編......
中新網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知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15日向媒體發布消息稱,最新上線的自然指數數據顯示,美國、中國、英國、德國、日本是2015-2021年生物醫學科學領域的全球前五......
首先來看我們的系列報道《奮進正當時砥礪再揚帆》。這組報道聚焦我國在經濟發展、改革開放中取得的成就與突破,展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未來前景。第一期聚焦能源領域。能源是經濟發展的基石,在過去的十年里,我國能源......
2015-2021年清潔和可負擔的能源領域自然指數貢獻份額最多的國家圖片來源:施普林格·自然 最新自然指數數據顯示,2015-2021年,中國......
2015-2021年清潔和可負擔的能源領域自然指數貢獻份額最多的國家圖片來源:施普林格·自然 最新自然指數數據顯示,2015-2021年,中國......
2022年2月7日,NatureIndex公布了2020年11月1日 -2021年10月31日學術機構排名。在全球前100名的大學中,中國占了28位。位居中國(含港澳臺)前10名的大學分別是......
全球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10日發布消息說,《自然》最新出版的“自然指數-年輕大學2021”增刊顯示,根據2020年文章份額排名的全球年輕大學(建校時間在50年及以下)50強中,有23所是中國......
9月25日,《自然》增刊“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1”發布。該增刊對全球城市在2015年至2020年期間與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相關的研究產出進行了量化排名。在相關研究產出全球十大科研城......
3月18日,“2021亞太地區自然指數”發布。其中包括亞太地區高校和科研機構200強名單,以及4個學科類別百強名單:地球與環境科學、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統計時間范圍為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