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7-20 13:52 原文鏈接: 中國碳排放交易道路實行總量分置與區域分置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日前表示,中國將開展碳排放交易試點,逐步建設碳排放交易市場。再次提升業界對碳交易話題的關注熱度。然而在中國碳交易尚處于初級階段,中國的碳排放交易制度該走什么樣的道路?對此曾任職某環境交易所副總的王毅剛博士的新書《碳排放交易制度的中國道路--國際實踐與中國應用》為中國碳排放交易提出了創新的發展思路,即實行總量分置的碳排放總量控制方法以及區域分置的減排區域規劃方法。

      在發展低碳經濟,實行節能減排的政策驅動下,碳排放交易近年來逐漸興起,并得到國家的重視。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孫翠華曾表示,將在北京、重慶、上海、天津、湖北和廣東展開碳交易試點。孫翠華希望能在2013年前開展碳交易試點,并在2015年將碳交易擴大到全國范圍。中國的碳交易市場逐漸進入活躍期。

      然而,比起歐盟的排放權交易機制而言,中國尚沒有形成類似的交易體系。因為中國排放限制如何進行,莫衷一是。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大家耳聞的北京、上海等地的環境交易所,只是碳交易制度下的交易中心,并且這些交易中心是先于制度明確而建立的情況,因此必然先天不足,尚難發揮作用。

      如何尋找適合中國國情的碳排放交易制度?如何建立中國特色的碳排放交易體系?成為擺在大家面前的難題。王毅剛博士是期貨界知名成功人士,金融經驗豐富,同時研究碳交易制度設計多年,對碳交易這一新興的市場具有獨立的見解和判斷。他表示,中國碳交易制度設計有兩個關鍵,一個是保證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正收益的作用,另一個是制度設計時,必須做到在區域先行的前提下,企業和地方自利行為的結果不會影響碳交易制度目標的實現。他在新書《碳排放交易制度的中國道路--國際實踐與中國應用》中介紹說,在中國發展碳交易要實行總量分置的碳排放總量控制方法以及區域分置的減排區域規劃方法。

      王毅剛進一步解釋道,所謂總量分置,即將排放總量劃分為存量和增量,將某一基準年之前已經運行的設施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作為存量,基準年之后運行設施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為增量;存量為絕對量,設定減排目標和總量限制,開展總量控制與交易;增量采用高基準線(如單位產能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求,降低碳排放強度,并在若干年后將部分增量轉化為存量以接受總量限排管制。他認為,這個方法適應我國碳排放絕對增長的客觀現實;易于碳交易制度的推廣、減少反對意見;總量分置的方法和通過預測排放增長來設定一個全面總量控制的方法相比較,更大優勢是回避了系統風險,即能源短缺或者過剩的危機,回避了行政命令借碳回歸的可能性。在區域分置上,王毅剛提出了依照國際京都議定書模式的層級推進方法,設計了三級減排區域:先行核心減排區、漸進預備觀察減排區以及全國的自愿減排行動區。他還提出了核心減排區選擇的經濟上的邏輯,使排放交易制度切合產業結構、區域結構、能源結構的邏輯。排放行業的競爭優勢和新產業的先發者優勢是區域選擇的優先性因素。業內人士認為,這個思路作為我國碳交易制度的頂層設計很有價值。

      《碳排放交易制度的中國道路--國際實踐與中國應用》詳盡介紹了《京都議定書》框架下的國際溫室氣體碳交易以及其他在某些方面對我國有借鑒意義的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印度的排放交易的實踐或制度設計,更重點介紹了可以做為我國碳交易制度藍本的歐洲碳交易體系,并提出了中國發展碳交易的思路,得到了業界的好評。業內人士表示,這本書所提出的理論是目前可操作性較強,較適合中國國情的一個方案設計思路。

    相關文章

    2024甲烷論壇丨凝心聚力建言獻策助力甲烷排放控制行動加速發展

    甲烷作為一種具有快速升溫效應的溫室氣體,對其排放進行控制是低成本實現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目標的重要措施之一。控制甲烷排放不僅可以有效控制全球升溫速度,還會帶來減少對流層臭氧濃度、改善空氣質量、預防煤礦事故......

    比爾·蓋茨:清潔能源革命已經到來,現需要大力投資

    “清潔能源革命已經到來。”6月25日,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Gates)在官方博客“蓋茨筆記”中表示,面對制造業、電力、農業、運輸業和建筑業的溫室氣體排放,一系列氣候技術已經經過驗證并準備......

    一文了解火電行業建設項目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指南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要求,將溫室氣體管控納入環評管理,規范重點行業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技術......

    《消費端碳排放研究報告(2024)》發布

    5月29日,中國科學院發布《消費端碳排放研究報告(2024)》(以下簡稱《研究報告》),該研究報告由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牽頭,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和清華大學等單位共同編撰。《研......

    專家呼吁: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全球碳排放核算體系

    中國科學院5月29日在上海發布的《消費端碳排放研究報告(2024)》顯示,主要發達國家消費端碳排放普遍高于生產端碳排放,主要發展中國家則相反。專家呼吁,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全球碳排放核算體系。“基于消費......

    中國科學院發布《消費端碳排放研究報告》

    全球減碳目標的共同實現,最終要靠各國攜手共進。評估不同消費主體所引發的碳排放動態,更有利于明晰生產者與消費者碳排放責任歸屬,更好地踐行公平正義。5月29日,中國科學院發布《消費端碳排放研究報告(202......

    植物所發現熱融塌陷加劇多年凍土區土壤呼吸對氣候變暖的響應

    多年凍土區經歷了顯著的氣候變暖,其增溫速率為全球平均值的2~4倍。氣候變暖引起的凍土融化會導致多年凍土中長期封存的有機質被微生物分解,以CO2等溫室氣體的形式釋放至大氣,從而加劇氣候變暖。作為劇烈的凍......

    北極永久凍土已成溫室氣體凈來源

    瑞典和美國科學家對北極地區所有三種主要溫室氣體進行評估,發現北極永久凍土區域向大氣排放的碳比吸收的碳多,導致地球進一步變暖。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全球生物化學循環》雜志。科學家一直以來并不確定永久凍......

    北極永久凍土已成溫室氣體凈來源

    科技日報北京4月16日電 (記者劉霞)瑞典和美國科學家對北極地區三種主要溫室氣體評估發現,北極永久凍土區域向大氣排放的碳比吸收的碳多,導致地球進一步變暖。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全球生物化學......

    武漢植物園揭示生態恢復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

    生態系統退化導致大量溫室氣體排放,而退化生態系統通常是溫室氣體排放源。當前,全球尺度上生態恢復影響溫室氣體排放的方向、程度和機制尚不清楚。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張克榮團隊和張全發團隊,收集了全球已有的觀......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