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彭承志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及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題為“跨越4600公里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An integrated space-to-grou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network over 4,600 kilometres)的論文。
研究團隊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干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構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QKD)鏈路和兩個星地自由空間高速QKD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現了地面跨度4600公里的星地一體的大范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并進行了長達兩年多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測試、標準化研究以及政務金融電力等不同領域的應用示范。論文是對上述成果的一個系統性總結,證明了廣域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條件已初步成熟。我國科研人員通過構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的雛形,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了科學與技術基礎。
按通信信道的不同,量子密鑰分發主要有光纖和自由空間兩種實現方式。光纖量子密鑰分發技術的信道穩定性較好,不易受溫度、濕度、天氣等環境因素影響,但由于光纖固有衰減特性,光纖量子密鑰分發傳輸距離限制在百公里量級。自由空間量子密鑰分發以大氣層和外太空的自由空間為傳輸介質,光子在自由空間中具有低損耗特性,這使得基于衛星平臺的千公里以上量級量子密鑰分發成為可能。
“京滬干線”于2017年8月底完成驗收,總長超過2000公里,是世界上最遠距離的基于可信中繼方案的量子安全密鑰分發干線,目前已經接入金融、電力、政務等150余家行業用戶。研究團隊攻克了高速量子密鑰分發、高速高效率單光子探測、可信中繼傳輸和大規模量子網絡管控監控等關鍵技術。安全性測試結果表明,“京滬干線”可以抵御目前所有已知的量子黑客攻擊,密鑰分發量可以支持1.2萬以上用戶同時使用。
“墨子號”于2016年8月成功發射,已經圓滿實現預定的全部三大科學目標。“墨子號”與河北興隆地面站建立了光鏈路,在1200公里通信距離上,星地量子密鑰的傳輸效率比同等距離地面光纖信道高20個數量級。最近,研究團隊在南山地面站實現單軌衛星對地面站量子密鑰生成速率達每秒47.8kb,比之前工作高約40倍。此外,還將衛星與地面的安全成碼距離從1200公里延長到2000公里,地面站俯仰角跨度幾乎可以覆蓋整個天空,其信道損耗與中高軌道衛星與地面之間的損耗相當,為未來在中高軌衛星應用量子通信打下實驗基礎。2019年,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基于“墨子號”建立從北京至新疆跨越2600公里的量子密鑰分發信道,實現了電力通信數據加密傳輸,首次從工程上檢驗了星地量子通信開展實際業務的可行性。
這項工作得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山東省、安徽省、上海市、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科院、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
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示意圖
4月19日,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院引力中心李霖教授課題組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日前在《自然·光子學》雜志在線發表。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基于里德堡原子的光量子糾纏過濾器,可用于保護量子糾纏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305.shtm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張強等與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合......
10月10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與西班牙理論物理學家合作,實驗驗證了基于局域操作和共享隨機性(LOSR)理論框架下的真多體非局域性,結果表明用兩體或三體非局域關聯無法解釋自......
今天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法國的阿蘭·阿斯佩、美國的約翰·克勞澤以及奧地利的安東·塞林格。其實這哥仨兒在2010年已經一起得過沃爾夫獎了,今天是諾獎再聚首。他們的研究解讀在今天的推送里,比較難懂。這......
17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恒研究組與奧地利同行等合作,使用超糾纏實現基于對稱聯合測量的糾纏交換,展示了與標準貝爾態測量的非局域量子網絡完全不同的性質。研究成果日......
近日,鄭州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等合作,利用超冷40Ca+離子構造的量子模擬實驗平臺,精巧設計并實現了可控的量子體系非平衡熱力學過程,首次在單原子層面上準確驗證了量子開放體系的操......
1月7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彭承志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及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題為“跨越4600公里......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了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學習時強調:“量子力學是人類探究微觀世界的重大成果。量子科技發展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戰略價值,......
根據英國《自然·通訊》雜志18日報道的一項量子物理學最新研究,歐洲科學家指出,當多個能動者利用量子力學來預測彼此的觀察結果時,他們得到的結果總是不一致。這一結果表明,當前人類對于量子理論的所有解讀,仍......
在日常世界中,事情以特定的順序發生——你的鬧鐘會在你起床前響起,反之亦然。不過,一項最新試驗表明,當研究的對象變成光子時,講清楚兩個事件以何種順序發生是不可能的。這抹滅了人們關于時間前后的常識概念,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