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4-04-23 19:55 原文鏈接: 中國科學報社與新浪微博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4月23日,中國科學報社與新浪微博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科學報社社長、總編輯趙彥和新浪微博高級副總裁曹增輝分別代表雙方簽約。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金涌出席簽約儀式并致辭。

    簽約儀式。朱獻東 攝

    “我今年89歲了,但我還想發揮余熱。”金涌在致辭中表示,廣泛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是時代需要,有利于整體國民素質的提升、更多的創新發現與更多的科研人才涌現。很高興看到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身科普和科學傳播事業,希望年輕的科學愛好者們能夠用好新媒體平臺,終身學習、終身科普,用知識回饋社會。

    金涌院士致辭。朱獻東 攝


    據介紹,中國科學報社與新浪微博達成戰略合作,旨在通過強強聯合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與運營創新。根據協議,雙方將以各自優勢背景及平臺資源為依托,通過新媒體傳播形式,講好科學家故事,解讀科技進展,推動科學普及。

    當天,雙方宣布推出“知識家優秀科普作者成長計劃”,邀請更多科學工作者加入科學傳播矩陣。據了解,該計劃將從專業度、傳播度、影響力等角度遴選推薦全網優秀的科普作者,吸納更多的優秀人士加入科學傳播行列。未來,中國科學報社聯合新浪“微博科普”將以月為單位,宣布每月“知識家”入選者,并公布入選理由。入選“知識家”的博主不僅將成為中國科學報社傳播陣營成員,還能加入新浪微博科普特別為“知識家”打造的成長計劃,獲得千萬級的資源扶持。在未來一年,微博科普計劃扶持100位百萬粉絲科普大V,助力知識傳播和科普作者“出圈”。

    趙彥在致辭中表示,通過持續打造融媒體平臺,將弘揚科學家精神與科學普及工作推向更深層次發展,是新時代科學傳播工作的重要方向和目標。希望雙方發揮好各自優勢,通過“知識家優秀科普作者成長計劃”等形式,持續產出更多更好的科學內容,共同為我國的科學傳播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曹增輝在致辭中說,中國科學報社與新浪微博在科學傳播方面的方向理念契合、優勢互補,雙方的合作有利于共同探索更加多元、創新的科學傳播范式。同時,通過搭建科學傳播的橋梁,邀請更多科學家參與到科學傳播工作中來,有助于在網絡傳播生態中打通科普“最后一公里”。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茍利軍、知名博主張弛等多名科學家及微博科普達人代表參加簽約儀式,并共同啟動創建微博科學傳播矩陣。活動中還播放了《科學追光者》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紀錄片。


    相關文章

    科學家發明增強工程化T細胞免疫治療的新型元件

    近日,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發明增強T細胞受體工程化T細胞(TCR-T)免疫治療的新型元件。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信號轉導與靶向治療》(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

    中國科學報社與新浪微博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4月23日,中國科學報社與新浪微博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科學報社社長、總編輯趙彥和新浪微博高級副總裁曹增輝分別代表雙方簽約。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金涌出席簽約儀式并致辭。簽約儀式。朱獻東攝“......

    中國科學報社與新浪微博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4月23日,中國科學報社與新浪微博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科學報社社長、總編輯趙彥和新浪微博高級副總裁曹增輝分別代表雙方簽約。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金涌出席簽約儀式并致辭。簽約儀式。朱獻東攝“......

    印度發現遠古巨蛇

    《科學報告》4月18日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生活在距今約4700萬年前的一種古老蛇類,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蛇類之一。這一新物種的體長據估在11米到15米之間,是現已滅絕的巨蛇科(madtsoiidae)......

    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14.14%

    2024年4月16日,第十三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公布。本次調查覆蓋全國(不包含港、澳、臺)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333個地市級行政單位和86個直轄市所轄區縣,調查對象為18~......

    第十二屆“魅力之光”核科普活動在京啟動

    4月11日,第十二屆“魅力之光”核科普活動啟動儀式暨弘揚科學家精神院士專家講座活動在中國科學院學術會堂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國安、英雄航天員王亞平、“時代楷模”彭士祿院士女兒彭潔......

    《科學》(20240405出版)一周論文導讀

    Science,Volume384,Issue6691,5Apr2024《科學》第384卷,6691期,2024年4月5日化學物理Chemical-PhysicsSinglebody-coupledf......

    重磅!202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

    2月29日上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202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學和醫學、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學能源等科學領域。分別為:人工智能大模型為精準天氣預報帶來新突破揭示人類......

    多樣化菌群共存現象有了新解釋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王騰團隊在《自然—通訊》發表研究成果。該研究從理論上揭示了微生物群落中廣泛存在的水平基因流動可以幫助競爭性微生物群體突破物種多樣性“極限”,促......

    多所新大學今年啟動招生,專業以新能源等工科為主

    各地教育部門近日陸續發布了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公示,大灣區大學等多所新大學獲批設立,北京理工大學珠海校區等高校今年啟動招生。這些大學設立的專業中,新能源、工程技術等工科專業占絕大多數。北京理工大學珠海校......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