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3-16 16:43 原文鏈接: 中國聾病基因組計劃欲破譯耳聾密碼

       在解放軍總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聽力診斷中心測聽室內,一周歲的聰聰對各項聽力測試均反應正常。這也說明,借助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技術,我國首例阻斷重度遺傳性耳聾治療取得成功。

      聰聰的父母均為我國遺傳性耳聾的常見致病基因GJB2攜帶者。一年前,這對夫婦在經歷胚胎植入前的耳聾基因診斷、胚胎著床后應用單體型分析胎兒基因型、孕19周對羊水細胞進行基因檢測等曲折過程后,終于在去年年初迎來試管嬰兒聰聰的誕生。

      這項創舉的攻關者之一就是解放軍總醫院耳鼻咽喉研究所所長王秋菊。而為了對我國聾病基因進行全面的精準定位,王秋菊還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遺傳學會遺傳咨詢分會主席賀林共同發起“中國聾病基因組計劃”(DGP),以期從遺傳學層面破譯耳聾密碼。

      深度揭示聾病基因組學特征

      3月3日是我國第17次“愛耳日”,也是第4次“國際愛耳日”。世界衛生組織將本次“國際愛耳日”的主題確定為“關注兒童聽力健康”。

      對于兒童聽力障礙的預防與康復,我國通過組織實施5個全國聽力語言康復五年規劃,使40余萬名聽障兒童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而隨著近年來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我國在聾病治療領域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聰聰的誕生就是我國聾啞防治從二、三級防控到一級預防性優生的里程碑突破。

      但是,要想真正破解耳聾發生的遺傳機制,并阻斷遺傳性耳聾,讓下一代遠離無聲世界,還需要舉國之力實施中國聾病基因組計劃。

      不久前,在2016中國遺傳學會遺傳咨詢分會委員年會上,王秋菊表示,60%以上的耳聾由遺傳因素造成,基因缺陷與聽覺傳導通路異常是耳聾發生的核心原因。

      其中,聽覺傳導通路障礙是導致聾病發生的關鍵環節,約有300~600個聽覺相關基因負責耳蝸精細結構與獨特的微環境并決定聽力狀況。因此,破解耳聾發生的遺傳及環境病因至關重要。

      “但是,現有耳聾基因檢測集中于常見基因GJB2、SLC2A4與線粒體12SrRNA的常見突變,診斷率為40%左右,更多的遺傳性耳聾尚未明確病因。”王秋菊表示遺憾。

      為深度揭示聾病發生的基因組學特征,DGP于去年11月正式啟動。DGP是應用新一代測序技術(NGS),針對百種以上耳聾疾病,包括先天性耳聾遲發性耳聾、老年性耳聾、噪聲性耳聾等進行基因組學研究,深度挖掘聾病患者基因型—表型特征,實現聾病的精準防控。

      記者了解到,DGP擬在5年內完成10萬例聾病基因組研究,繪制中國人群耳聾高覆蓋度基因圖譜,制定臨床聾病分子篩查與診斷指南,建立中國聾病遺傳咨詢體系,培養合格的臨床聾病遺傳咨詢師,提高我國聾病防控整體水平。

      與此同時,通過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和匯總分析,DGP還將建立中國聾病基因型與表型數據庫,為患者提供全面的遺傳咨詢和臨床指導。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初步的人才培訓,同時也完成了信息化系統的建立、統一采樣試劑盒以及采樣系統監控的確定,因為只有基礎設施得到了保障,項目才能得以向前推進,也才能幫助DGP參與單位按照標準要求進行,使病人得到最好的檢測和診斷。”王秋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遺傳學技術助聾病精準防控

      “遺傳學技術的進步使我們可以從遺傳學層面了解耳聾發生的病因和機制,并從遺傳學角度來診斷與預防疾病。”王秋菊說,聾病研究的終點就是發現與聾病相關的所有基因并實施靶向干預、基因阻斷與基因治療。

      隨著目前遺傳學技術的進步,耳聾變得可防、可治及可控。其中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技術的發展為實現聾啞防治從二、三級防控到一級預防性優生帶來突破。

      王秋菊表示,通過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技術挑選健康的不帶致病基因的胚胎植入母親體內,那么她將能孕育完全正常的后代,這也是該技術在聾病治療中的一項重大應用。

      此外,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劉玉和認為,作為一種異質性疾病,遺傳性耳聾同時具有“簡單性”和“復雜性”兩種特性,與遺傳性耳聾相關的基因至少有300個,遺傳性耳聾基因與表型關系的研究至關重要。

      “新一代測序技術不僅能應用于新致聾基因研究,還可以更好地用于已知耳聾相關基因突變的診斷。”劉玉和補充道。

      不僅如此,遺傳性耳聾依據其是否合并其他系統的病變,還分為綜合征型和非綜合征型,其中,綜合征型耳聾約占30%,新一代測序技術的發展也使得綜合征型耳聾的致病基因突變不斷被發現。

      王秋菊表示,DGP將面向耳聾患者進行基因學研究,目的就是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大數據樣本檢測和分析,從根本上實現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

      遺傳咨詢是連接紐帶

      DGP及其他基因組計劃,其共同點都是一邊面臨海量數據,一邊則對應各類疾患,而唯一能將它們連接在一起的便是“遺傳咨詢”。

      遺傳咨詢是DGP得以實施的基礎。而作為DGP發起人之一,賀林也對遺傳咨詢行業特別是遺傳咨詢師這一職業寄予厚望。

      “序列是戰場,信息是財富,只有遵循了這一規律,才有可能在這場無硝煙的‘基因世界大戰’中成為最終的勝者。”賀林表示,“遺傳咨詢師是解讀你身體奧秘的人,是聚集財富的使者。遺傳咨詢師的使命就是服務于老百姓,努力降低遺傳病的發生率和出生缺陷率。”

      “遺傳咨詢是基因測序轉向臨床應用必不可少的一環。”復旦大學出生缺陷研究中心副主任馬端指出,在高新技術進入臨床實踐應用的過程中,最主要的問題體現在臨床一線遺傳咨詢師的短缺和相關知識的匱乏,尤其是對檢測報告解讀、遺傳學診斷和臨床處理策略方面相關知識的匱乏,因此遺傳咨詢師的培訓是最為重要的環節。

      國家衛生計生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處長王永進也認為,要降低遺傳病的發生率和出生缺陷率,遺傳咨詢師必不可少。他表示,下一步,國家衛生計生委將逐步開展遺傳咨詢技能能力職業專項,建立中國遺傳咨詢師的職業標準,推動中國遺傳咨詢的職業化。

    相關文章

    3篇Cell/MC重磅:人造酵母基因組最新進展

    合成基因組能否為生命提供動力已經引起了合成生物學領域的廣泛關注。2023年11月8日,美國紐約大學JefD.Boeke、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戴俊彪、日本東京工業大學YasunoriAizawa......

    基因測序可作為新生兒遺傳病篩查的關鍵方法

    近日,《JAMANetworkOpen》上發表了題為《GenomicSequencingasaFirst-TierScreeningTestandOutcomesofNewbornScreening》......

    全基因組分析方法創新,人類百萬年前的群體秘密被發現!

    9月1日,《科學》(Science)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李海鵬研究組與華東師范大學腦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所潘逸萱研究組合作撰寫的題為Genomicinferenceofasevereh......

    節瓜全雌性狀遺傳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瓜類研究團隊在節瓜全雌性狀遺傳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FrontiersinPlantScience。王敏和楊松光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江彪和彭慶務為......

    產前遺傳學檢測技術進展

    《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2012)》顯示,我國出生缺陷發生率在5.6%左右,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數約90萬例,出生缺陷是導致早期流產、死胎、圍產兒死亡、嬰幼兒死亡和先天殘疾的主要原因,不但嚴重危害兒童生存......

    三位植物學家再度發現的孟德爾定律

    孟德爾1866年的論文中就強調了豌豆實驗對雜交育種的實踐價值,但直到20世紀初,隨著學界對遺傳、變異的興趣漸濃,三位“再發現者”才品出35年前孟德爾那篇論文中的深意。2022年7月20日是格雷戈爾·孟......

    我國首屆遺傳咨詢與護理方向研究生“持證上崗”

    6月14日,中南大學湘雅護理學院遺傳咨詢與護理方向的六名2019級碩士研究生如期畢業,其中4人順利受聘于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下稱“中信湘雅”),正式成為遺傳專科護士。據了解,這批研究生是我國首......

    科學家開發新技術可以預測懷孕的成功率和時間

    韋恩州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測量男性精子年齡的獨特方法有可能預測懷孕的成功率和時間。懷孕,通常被稱為妊娠,是指胚胎和胎兒在母體內生長發育的過程。多胎妊娠會生出一個以上的后代,如雙胞胎。懷孕通......

    “人類泛基因組項目”將極大促進疾病防治

    科技日報北京4月21日電(記者劉霞)一個國際科學家聯盟在20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稱,十多家研究機構正在合作開展“人類泛基因組項目”,該項目旨在創建一個囊括全球各人種遺傳多樣性的參考基因組。研......

    解讀“生命之書”新發現填補人類基因組圖譜空白

    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UCSD)的研究人員制作了一份人類基因組的單細胞染色質圖譜,確定了240種多基因特征和與疾病特征相關的細胞類型,并注釋了非編碼DNA變異的風險,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遺傳學與疾病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